优质文档
∴sin(sin(∴sin(
2
﹣x)=sin[π﹣(x+﹣x)=sin[
22
)]=sin(x+)]=cos(x+
=
,
2
)=, )=1﹣sin(x+
2
)=
,
﹣(x+
﹣x)+sin(﹣x)=+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诱导公式和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公式,其中分析出已知角和未知角的关系,进而选择恰当的公式,是解答的关键.
13.(5分)(2005北京)函数f(x)=+的定义域为 [﹣1,2)U(2,+∞) .
【考点】函数的定义域及其求法.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负数不能开偶次方根和分母不能为零来求解,两者求解的结果取交集.
【解答】解:根据题意:
解得:x≥﹣1且x≠2 ∴定义域是:[﹣1,2)∪(2,+∞) 故答案为:[﹣1,2)∪(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定义域的求法,这里主要考查了分式函数和根式函数两类. 14.函数f(x)=的定义域为 (﹣1,+∞) . 【考点】函数的定义域及其求法. 【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函数成立的条件,即可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解答】解:要使函数有意义,则x+1>0, 即x>﹣1, 故函数的定义域为(﹣1,+∞), 故答案为:(﹣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定义域的求法,根据函数成立的条件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x
15.(5分)(2015秋福州校级期末)若对任意的正数x使2(x﹣a)≥1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 (﹣∞,﹣1] . 【考点】函数恒成立问题. 【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优质文档
优质文档
【分析】将不等式转化为a≤x﹣2,在x>0上恒成立,然后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出函数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到结论.
x﹣x
【解答】解:不等式2(x﹣a)≥1等价为x﹣a≥2,
﹣x
即a≤x﹣2,在x>0上恒成立, 设f(x)=x﹣2=x﹣()在x≥0时为增函数, ∴f(x)>f(0)=﹣1,
﹣x
即x﹣2>﹣1,
﹣x
∴要使a≤x﹣2,在x>0上恒成立, 则a≤﹣1, 故a的取值范围是(﹣∞,﹣1]. 故答案为:(﹣∞,﹣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将不等式进行转化,利用参数分离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解答题(75分)
﹣x
x
﹣x
16.(14分)(2014德州一模)已知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n>0,a1=,且﹣,
,成等差数列.
的正整数n
(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Ⅱ)设数列{bn}满足bnlog3(1﹣Sn+1)=1,求适合方程b1b2+b2b3+…+bnbn+1=的值. 【考点】等比数列的性质. 【专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分析】(Ⅰ)由﹣,,成等差数列建立关于q的方程,解出q,即可求数列{an}
的通项公式; (Ⅱ)利用前n项和公式表示出Sn+1,从而表示出bn,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出b1b2+b2b3+…+bnbn+1,建立关于n的方程,求解即可. 【解答】解:(Ⅰ)设数列{an}的公比q,
由﹣,,,成等差数列,
得解得
,
或q=﹣1(舍去),
优质文档
优质文档
∴;
(Ⅱ)∵,
∴∴
,
=﹣n﹣1,
,
==, 解得:n=100. 【点评】本题考查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概念与性质,以及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和裂项相消法求和,属于中档题.
22
17.(12分)(2015春习水县校级期末)已知圆C:(x﹣3)+(y﹣4)=4和直线l:x+2y+2=0,直线m,n都经过圆C外定点A(1,0). (Ⅰ)若直线m与圆C相切,求直线m的方程; (Ⅱ)若直线n与圆C相交于P,Q两点,与l交于N点,且线段PQ的中点为M,求证:|AM||AN|为定值. 【考点】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应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专题】计算题;证明题;数形结合;分类讨论. 【分析】(Ⅰ)①当直线m的斜率不存在,即直线是x=1,成立,②当直线m斜率存在,设直线m为y=k(x﹣1),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求解.
(II)用几何法,作出直线与圆的图象,根据三角形相似,将|AM||AN|转化为|AC||AB|验证求解. 【解答】解:(Ⅰ)①若直线m的斜率不存在,即直线是x=1,符合题意. ②若直线m斜率存在,设直线m为y=k(x﹣1),即kx﹣y﹣k=0. 由题意知,圆心(3,4)到已知直线l1的距离等于半径2,
即:,解之得.
所求直线方程是x=1,3x﹣4y﹣3=0. (II)用几何法,如图所示, △AMC∽△ABN,则
=
,
优质文档
优质文档
可得|AM||AN|=|AC||AB|=2是定值.
=6,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方程的应用,主要涉及了直线与圆相切,直线与圆相交时构造三角形及三角形相似的应用. 18.(12分)(2011天津)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H是正方形AA1B1B的中心,AA1=2
,C1H⊥平面AA1B1B,且C1H=
.
(1)求异面直线AC与A1B1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二面角A﹣A1C1﹣B1的正弦值;
(3)设N为棱B1C1的中点,点M在平面AA1B1B内,且MN⊥平面A1B1C1,求线段BM的长.
【考点】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异面直线及其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空间角;空间向量及应用;立体几何. 【分析】方法一: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点B为坐标原点.(Ⅰ)求出
中的有关向量,然后求出异面直线AC与A1B1所成
角的余弦值;
(Ⅱ)利用向量,然后利用
求出平面AA1C1的法向量,通过
求二面角A﹣A1C1﹣B1的正弦值;
求出平面A1B1C1的法
优质文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