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第一单元《负数》优秀教案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这些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以后学习有理数的运算和意义打下基础。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天气预报”“存折明细中存入和支出的对比”,进一步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用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教材在活动情境中完善在直线上表示数的基本模型,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第1课时 负数的认识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负数的应用价值。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它们的读法和写法。 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
师说出游戏规则:我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意思相反的话。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春天到了,又是外出游玩的季节。外出时除了要准备日常用品外,还要了解各地的天气情况。
师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天气预报截图。
师:图中的-27℃表示什么意思呢?它与我们以前所学的数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种新数——负数。
【探究新知】 一、正、负数的认识。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出示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温度计上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5小格呢?10小格呢?
(1)现在你能看出长沙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吗?(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高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在温度计上指一指,认一认)认的时候你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最高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氏度。
(3)了解首都北京的气温:北京的最高气温是多少摄氏度?与长沙的0℃相比,是高还是低?(比长沙的0℃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北京的最高气温比0摄氏度低,是零下4摄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指出来吗?
(4)比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高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2
2.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二、正、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1.认识相反意义的量。
课件出示例2,请同学们观察表格中的数,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表中有两种数,一种数前面没带符号,一种数前面带有“-”号。 师:你能说说表中的数各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2000.00”表示存入2000元,“-500.00”表示支出500元,“500.00”与“-500.00”正好相反,一个是存入,一个是支出。
师强调指出:“-500.00”和“500.00”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正、负数的意义。
(1)师:像“3℃”和“-3℃”、“-500 m”和“500 m”等这样的两个量都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如-3,-500,-2000,3
-4.7,-……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8
师:那么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叫什么数呢?
3
学生们分组讨论交流,指名学生回答:像3,500,4.7,……这样的数都8叫正数。
(2)正、负数的读法。 师:你知道负数怎样读吗?
学生讨论,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页相关内容,指出读负数时,应先读“负”,再读数。读正数时,可以加上正号,也可以不加,如+3,读作正三。
(3)关于0。
师:那么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后交流,让学生明白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巩固应用】
3
1.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同学们可以结合情境图说一说,再小组内交流,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2.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外作业】 练习册相关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游戏、温度的表示等引出生活中的负数。教学中,力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加深对正负数的理解;同时结合呈现大量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明确正、负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正、负数,并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
4
第2课时 在直线上表示数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在直线上表示行走距离和方向的过程,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逐步建构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重难点】
重点: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难点:会用正、负数在直线上表示距离和方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铅笔等。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1.复习:指出下面哪些数是正数,哪些数是负数? 7
-32,57,-0.08,0,2.4,-30%,+23,-。
82.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的主题图。
师: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呢? 【探究新知】
1.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引导学生读例3题目,理解每个同学的运动情况。 师: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四个同学运动后的情况吗?
生1:首先要确定好起点。大家都是以大树为起点,然后再确定方向。有两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