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金太军 - 公共行政管理学新编要点笔记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20:11:5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发现问题、确定目标2.调查研究、设计方案3.评估优选,确定方案4.试点反馈,全面实施八、行政决策模式和方法

1.理性决策模式2.有限理性3.渐进4.规范最佳5.精英6.团体7.系统8.组织体制9.博弈论10.公共选择理论九、行政决策方法(一)定性决策方法1.KT分析法---三步1.排序法

2.BS法---特点、原则

3.德尔菲法---原则、程序

(二)多目标决策方法

2,两两比较法3.加权评分法

(三)确定型决策方法—直观比较法(四)风险型决策方法1.决策表法2.决策树法(五)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1.大中取消法(乐观法)2.小中取大法3.乐观系数法4.后悔值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5.等可能决策法

第七章行政执行

一、行政执行的涵义广义、狭义

我们认为,行政执行是行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贯策、落实决策机关发出的决策指令,以实现决策目标的活动和过程。1,行政执行时公共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联系整个行政过程的核心

2,行政执行与行政决策是相互承接的关系:从行政运行的角度看、从整个行政系统看3,行政执行的效果是评估公共行政管理工作的客观依据4,行政执行是依法行政二、行政执行的特点

1,目标性2,综合性3,强制性4,具体性5,时效性6.,灵活性三、行政执行的分类

从科学行政的角度:1.例行性,经常性2.特定任务和计划

从法制行政的角度:1.行政决定2.行政检查3.行政处置4.行政强制执行四、行政执行在公共行政管理中地位1,行政执行时公共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2.,行政执行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以及实习的程度,而且是使原决策得到修正、补充和完善的根本途径3,行政执行的效果是评估、判断公共行政管理工作的客观依据五、行政执行的原则

(一)忠实决策与灵活运用相统一(二)果断迅速与注重效益相统一(三)发扬民主与强调集中相统一(四)发挥主体性和实行民主监督相结合(五)毅力与条理相统一六、行政执行的过程(一)行政执行的准备阶段

1.制定执行计划活动—6W2.思想准备条件—政策法令合法化、做好政策宣传(二)行政执行的实施阶段

1.指挥活动—指挥活动的重要性;指挥者应具备的条件;有效指挥的要求;指挥活动的主要方法;行政指挥的方式2.沟通与协调活动3.监督活动

4.控制活动---预先、现场、反馈(三)行政执行的评估阶段

内容:1.全面检查行政执行工作情况2.实事求是地评定行政执行结果3.总结经验教训方法:1.集思广益2.归纳演绎3.上下结合4,带头总结

3.物质准备条件

4.组织与人员准备—确定执行

机构;配备主管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并合理授权,权责统一;建立健全合理的工作制度,尤其是岗位责任制

第八章行政协调

一、行政协调的涵义

指行政主体为了顺利实现决策目标而谋求自身统一和谐,谋求自身各相关要素匹配得当、协作分工的一种行为。1.行政协调是一种经常性、自觉性的活动2.行政协调是行政沟通的结果3.行政协调是一种艺术性的行政行为。二、行政协调的方式和类型

1.对象:对事的协调和对人的协调2范围:内部、外部3.内容:认识性、利益性4.性质:促进式、纠偏式5.方式:合作式、应变式6.途径:会议、非会议三、行政协调方式中的若干关系

1.事前与事后2.一般与个别3.平衡与创新四、行政协调的作用

1.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团结一致,高度分工、配合2.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行政资源3.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

4.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整体“合力”五、行政协调原则

1.依据法规、方向明确的原则2.统筹兼顾、平衡冲突3.求同存异、灵活权变4,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六、行政协调的模式

指行政协调主体针对不同的协调问题所选择的协调途径和方式,是对行政协调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一)目标与利益协调模式1.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协调2,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的协调3.局部目标之间的协调4.组织目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二)思想与行为协调模式

不协调原因:1,行政人员角度2.行政组织角度3.社会环境角度解决:1.人员觉悟2.组织活动透明度……(三)公共政策与规则制度协调模式

不协调表现在:1.自行制定,部门间规则制度不协调2.理解不同,行为不同工作:1.完善规则制度

2.维护组织权威

七、行政沟通的涵义和特点

行政沟通是国家行政组织和人员在内部以及内外之间,凭借一定能够的媒介,交流传递思想观点和情感信息,以达到相互理解、协同合作的一种管理行动,即行政系统内外信息的交流和传递。特点:1,行政沟通的双方至少有一方为行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2.渠道主要是正式沟通渠道

3.内容基本是有关公共行政管理的广泛的信息八、行政沟通的类型

1.纵向行政沟通—下行沟通;上行沟通2.横向3.双向4.单向九、行政沟通在行政协调中的作用1.前提

2.有利于推进行政协调的发展:感情、意见、文化

十、行政沟通的改善(一)障碍

观念习俗;心理;语言;职位、专业;组织结构;信息(二)提高行政沟通效率的途径

1,全面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2.完善行政沟通体制3.畅通沟通渠道4,改善信息质量

第九章行政监督

一、行政监督的概念和特征

指各类行政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所实施的监督、监察、督导活动。1.监督主体具有广泛性---政党;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人民群众2.行政监督的客体具有特殊性----具体、抽象3.行政监督内容具有全面性---合法性;合理性二、行政监督的种类

1、主体---国家、社会、政党2.时间3.主体与行政系统的关系---内部(行政机关内部的一般监督、国家行政监察机关的专门监督、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外部三、行政监督的作用

1.做好行政监督工作,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四、我国现行行政监督体制的不足与完善(一)不足1.主体素质有待提高

2,主体多元,监督力量缺乏整合,监督合力较弱3.法律体系还不完备

4.监督主体特别是国家机关的监督,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二)完善我国现行行政监督机制的路径选择

1.加强普法宣传,培育公民的法律意识,强化全社会的行政监督意识。法律至上、权利意识2.提高行政监督人员尤其是专门监督机关监督人员的素质。选拔工作、日常学习、纯洁队伍3.要建立健全行政监督法律制度

4.要切实采取措施保障行政监督主体依法高效地开展监督工作。五、一般监督的涵义和种类

自上而下的监督;在下而上的监督;平行监督六、做好一般监督工作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上级行政机关、主管部门、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好模范带头作用2.要强化对行政领导的监督3,要对派出机关进行监督4.要强化平行机关的监督七、行政监察涵义和特点

指政府系统内部的专门监察机构对所有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所实施的全面性的监督。1.是一种经常性、日常性的行政监督

2.监察主体,由专门行使监察职能的机关实施。双重领导体制2.监察对象是

八、我国现行监察体制的不足与完善不足:体制、程序、人员素质

完善:古代、国外—在中央,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监察部,监察部长的人员,由主席团提名;地方各级监察长官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但地方各级监察长官的任免,须报……九、审计监督的涵义、分类、作用

涵义:依法设立的国家审计机关,根据法律规定的权限、程序和方法,对政府机关等有关单位的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的检查。客体、内容、实质、目的分类:

1.时间:事前、中、后2.地点:送请审计、就地审计3.内容:合法、合理、综合性4.有无固定时间:定期、不定期

作用:1.提高财务行政活动的合法性2.提高财务行政活动的合理性,特别是效益问题

十、审计监督的原则独立性、合法性、公正性

十一、审计监督的程序---审计通知、审计、提交审计报告、出具审计意见书或作出审计决定十二、审计监督的职责和权限职责:财政审计、金融、企业、事业

权限:要求报送资料权、检查权、审计调查取证权、责令保存相关财物权、公布审计结果权

第十章行政机关的管理

一、行政机关的地位和作用

狭义的行政机关特指一级政府机关的办公厅(或办公室),它在政府首脑的直接领导下为处理综合性事务。辅助进行全面管理工作而设立的。

狭义的行政机关管理,指行政机关本身的管理,主要是与办公室有关的工作。行政机关为保障其职能活动正常、高效地开展而进行内部具体事务管理。作用:

1.参与政务,起到参谋助手作用:掌握信息、行政决策、工作指挥、总结工作2.处理事务,起到沟通协调作用到后勤保障作用

二、行政机关管理的特点1.管理主体不同

2.目的

3.范围

3.服务原则

4.各司其职、互相协作原则

三、行政机关管理的原则

1.依法照章办事原则2.坚持严格的程序原则四、行政机关日常工作程序的管理

1有计划的安排工作2组织实施工作3沟通信息工作4综合协调5检出总结6奖惩教育五、会议管理、公文档案管理、接待、信访、印章、保密工作、财务管理、后勤管理会议类型:例行、联席性、布置总结、经验交流、座谈、电话、紧急会议管理的基本环节:会前准备;会议的组织管理;会后工作六、行政机关管理的现代化(一)机构设置的现代化机构设置原则:

1任务目标原则2职责权一致3效率4分层管理(二)办公手段现代化

(三)机关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四)人力资源配备的现代化

办公室工作发生变化:1.服务对象发生变化:领导者素质;自主权2.工作要求:政策水平;对文、会、事、信息的要求3.对协同组织和公关能力的要求

4.技术准备和管理理论发生很大变化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工作人员具备的能力:参谋能力;办事能力2.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3.要有理论功底和理性思维能力

第十一章行政环境

一、行政环境的涵义和特点

指行政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特点:1广泛性2复杂性3差异性4权变性二、行政环境的分类

1.内容和性质:行政自然环境、行政社会环境2,国别区域范围:国内、国外3.对行政系统的影响:积极的、消极的三、行政环境的社会环境

(一)经济环境----物质技术和经济制度

1.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着行政系统的功能发挥和部门设置2.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为行政系统的运行提供了物质基础总结:产生根源、目的性质、变化发展方向

5.效率原则6.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原则7.坚持信息反馈原则

3.搞好服务,起

金太军 - 公共行政管理学新编要点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k9cr1rw2k9sc9l3qd4h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