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但是另有一部分不含A染色体的配子会致死(不育)或者虽然可育但是往往会发生染色体的结构(或缺失、易位)变异。
(3)科学家利用杀配子染色体导致小麦某些特定染色体缺失,能研究分析小麦的某些基因是否在缺失染色体上。在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因此科学家为了进一步确定半致死可育配子②与可育配子①在染色体数量与结构上有什么不同,可以选择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愈伤组织细胞染色并用显微镜对比观察。
12.答案 (1)AAbb和aaBB 中红∶淡红∶白=1∶2∶1
(2)2 AAbb或aaBB (3)①2 1/8 连续自交
②第一步:取F1个体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 第二步: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获得二倍体植株 第三步:开中红色花的个体即为纯合个体
解析 (1)根据题意可知,F1自交所得F2的花色植株数量比为深红∶红∶中红∶淡红∶白
=1∶4∶6∶4∶1,表现型与显性基因的个数有关,且F2总的组合数为16,所以F1为双杂合子(AaBb),表现型为中红,由此可推知两种纯色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若F1测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所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中红∶淡红∶白=1∶2∶1。
(2)根据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推知红色个体含有3个显性基因,其基因型有AABb和AaBB共2种;F2深红色个体含有4个显性基因,基因型为AABB,该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或aaBB的中红色个体杂交获得的后代全是红色个体,即后代红色个体比例最大。
(3)①若利用杂交育种,即利用深红色个体(AABB)与白色个体(aabb)杂交,F1全是杂合的中红色(AaBb)个体,则需要在第2代开始筛选;该代中中红色纯合个体(AAbb和aaBB)所占比例为1/4×1/4+1/4×1/4=1/8;筛选出的中红色个体需进行连续自交以提高中红色纯合子的比例。
②若利用单倍体育种方案,具体过程包括:第一步:取F1个体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第二步: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获得二倍体植株;第三步:开中红色花的个体即为纯合个体(AAbb或aaBB)。 13.答案 (1)纯 低频性 不定向性
(2)①分别种植穗大白粒、穗小黄粒植株、性成熟后,分别取其花药离体培养至单倍体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二倍体纯合子,分别自交,选择穗大白粒(AAbb)、穗小黄粒(aaBB)分别留种;②分别种植穗大白粒(AAbb)、穗小黄粒(aaBB)的植株,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植株进行杂交,获得穗大黄粒(AaBb)的杂合子品种;③其余另一部分植株进行自交,获得穗大白粒(AAbb)、穗小黄粒(aaBB)分别留种。
解析 (1)闭花受粉的植物相当于自交,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合子;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少利多害性等特点。
(2)快速育种常用单倍体育种方法。第一步:选育亲本纯合子。由于现有的穗大白粒和穗小黄粒品种基因型未知,先分别种植穗大白粒、穗小黄粒植株、性成熟后,分别取其花药离体培养至单倍体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二倍体纯合子,分别自交,选择穗大白粒(AAbb)、穗小黄粒(aaBB)分别留种。第二步:培育穗大黄粒(AaBb)的杂合子。分别种植穗大白粒(AAbb)、穗小黄粒(aaBB)的植株,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植株进行杂交,获得穗大黄粒(AaBb)的杂合子品种。第三步:保留纯合子。种植穗大白粒(AAbb)、穗小黄粒(aaBB)的植株分别自交,分别留种,以实现长期培育杂合子的目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