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工作,先让小帅坐第59号座位,接受“爱心”洗礼。自从坐在第59号位上后,不到一周时间,小帅就改变了许多。是“爱心”感动了他!我坚信这是一次转化的好机会,于是,我召开班干部会,向班干部明确了帮助小帅的具体工作任务和要求。在全班老师、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小帅的“毛病”不断减少,成绩不断提高,“好人好事”记录不断增加,一次又一次获得“进步星”。看到小帅的转变,我觉得自己当初苦心设立的“爱心专座”真正地收到了实效。我明白了,真正的关爱不是敲锣打鼓式的领导慰问,而应该是和风细雨的滋润。是好老师,用好方法,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栽下“成长树”,让学生体验礼仪教育成功的快乐。 受西安一位老师“快乐的苹果树”活动的启示,针对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我尝试开展了以“我和小树一起成长”为主题的“成长树”活动,形成一套新型立体的礼仪评价体系。
布置教室时,其中有一个角落是为班级特色礼仪而设的。我就和学生一起用彩色纸做一棵礼仪“成长树”,贴在教室的墙面上,每一片树叶就代表一个同学。在成长树的一旁附着“五(1)班学生礼仪规范要求和细则”。动员大会时,让他们认真地将自己的名字写在树叶上,并将这片树叶贴在“成长树”上,仿佛种下了一个小小的希望。 平时,我们按照根据“礼仪规范要求和细则”,结合学生在礼仪方面的表现,发给他们“星星”,每得到十颗“星星”,就可以到老师那儿兑换一个“快乐果”(可以是苹果、香蕉、菠萝等,由学生自行选择),挂在“成长树”上。孩子们都希望自己的小树上结满果实,快快
长大,于是在各方面都更加努力了。
这还不够,我还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些“快乐果”,并在上面写下自己在礼仪方面做得不够的地方和对自己的希望,这些写满自己行为缺点的特殊的“快乐果”暂时由我来替孩子们保管,只要他们改掉了上面所写的缺点,就可以取回自己的“快乐果”,贴在礼仪“成长树”上。
因为“成长树”强调学生自己和自己做纵向比较,不仅那些礼仪行为表现优秀的学生有“快乐果”,每个有进步、有发展的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快乐果”,都拥有那份属于自己的那份成长的喜悦。这样,可以使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在树上闪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增强自信。到“成长树”上面去挂“快乐果”,使学生永远对自己充满了期望,促使他们不断矫正自己的行为,为自己确定新的目标,激励自己不断努力。
此外,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文明有礼的习惯,我还和孩子家长做经常性的沟通。时间关系,在这里我就不做更多的展开了。
总之,“礼仪班级”的建立,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收到了可喜的成效:每天清晨,学生们精神抖擞步入校园,“老师早!”、“同学早!”的声音弥漫校园;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协作、亲密无间;学生的课间休息文明得体;在教师内外的走廊上少了“高声喧哗”和“狂奔乱跑”,班级地面很少看到果皮纸屑,看到的是孩子们专心致志地学习和锻炼、集会、进出校门时整齐安静的队伍。在家里,“小太阳”们逐渐变成了快乐的“小主人”,他们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
及的家务事。走进社会,他们更懂得礼貌大方地与人交流、与人沟通。正如一位学生家长所说的:“礼仪教育改变了一个班级,也改变了一群孩子!”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谢谢支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