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放在床边上不断看着的。鲁迅先生为什么常常看这小画?
11.在这一部分中作为思想家的鲁迅和我们印象中的鲁迅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段
的内容来回答。
12.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13.有人说,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鲁迅先生
为什么会这么可怕?你是如何认识鲁迅的作品及其为人的?结合选文来谈一下。
24.(2009东北师大附中高三摸底,18)下面是陈毅元帅为鲁迅先生逝世十四周年撰写的一副对联。上下联各抽出了部分句子并打乱了顺序,请将正确的序号填入横线处。
上联:要打叭儿落水狗,________________,懂得进退攻守,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不愧思想权威 ②一生最恨帮闲 ③临死也不宽恕 ④莫做空头文学家 ⑤岂仅文坛闯将 ⑥敢于嬉笑怒骂
25.我们在《鲁迅书信》中看到,鲁迅先生给不同的人写信,落款是不一样的。请你选用供选落款,填入下面不同的通信情况中。(只填序号)
供选落款: A.迅上
B.师鲁迅谨订
C.鲁迅(即周树人),并且加上“鲁迅”印鉴 D.后学周树人启上,并且加上“周树人”印鉴 不同的对象:
(1)给自己的学生发出邀请,请其赴宴,落款使用__________ (2)给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写信,落款使用__________ (3)给自己熟悉的同事和朋友写信,落款使用__________ (4)给自己在报刊上的论敌写信,落款使用__________
5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导学答案
二、预习检查:1.填表: 作品/名言 阿累《一面》 《早》 《拿来主义》 《一件小事》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所体现的人物品格或精神 对青年的关怀、谦逊、和蔼 珍惜光阴、勤奋 思想睿智、目光犀利、幽默 善良、自谦、勇于自我解剖 谦虚、无尽的追求、超越 浓郁的爱国之情 爱憎分明、无私奉献 执着、坚毅、勇敢 2.整体理解: (1)阅读文本后,你认为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课文具体事例加以体会。 1、人之父的鲁迅 一个理解相信儿子的好爸爸 (品尝鱼丸 海婴的问好)
2、人之夫的鲁迅 一个尊重体贴妻子的好丈夫
(包饺子 简单的饮食 生活的朴素与俭约 许先生的精心护理)
3、人之友的鲁迅 一个辛勤培植晚辈作家的慈祥宽厚的长者 好客?? (对穿衣裳的看法;对X先生的感情;对文学青年的关怀)
4、生活中的鲁迅 节俭、潇洒、幽默、极富生活化、可亲、可敬?? (2)萧红这篇文章把鲁迅写活了,她是如何来刻画鲁迅的?
回忆录的特点之一:萧红以细腻的感受捕捉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典型细节,随意点染,写活了鲁迅。 三、导读练习:
1、C 2、D 3、C 4、B 5、A 6、B 7、A 8、答案:(1)俯首甘为孺子牛 (2)血沃中原肥劲草 寒凝大地发春华 (3)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9.因为鲁迅正在病中,作者没有来打扰鲁迅;但作为一个多次受到鲁迅指点与关照的年轻人来说,长时间不来看望鲁迅,又显得自己不近情理,不知是否会受到鲁迅的责怪,所以作者“有些心不安”。
表现在:我一进卧室的门,觉得站也没有地方站,坐也不知坐在哪里。许先生让我吃茶,我就倚着桌子边站着,好像没有看见那茶杯似的。
10.参考答案:这幅画是鲁迅本人的写照,在狂风中抗争,仿佛在不断地憧憬与追求,追求自由与爱。这是自由的象征,战斗的象征,爱的象征,美的象征,健全而活泼的生命的象征,是鲁迅灵魂最深处的神圣女神,也是鲁迅精神的底蕴所在!
11.参考答案:幽默风趣:鲁迅先生看出萧红的不安,同她开玩笑;
6
宽容:对萧红一个月没有到自己这里来,毫不介意; 坚强:忍受病痛的折磨。
追求自由:鲁迅临死前屡屡深情地关注木刻画 12.鲁迅平时主要在夜间写作。现在鲁迅平静地离开这个世界了,永远安息了。“休息”在这里作为全文结语,似乎很平静,很自然,“大哀”以一种平静的方式表达,显得格外深沉。
13.以前学生接触鲁迅,主要的渠道就是课本,这些书中对于鲁迅的介绍是比较刻板的,强调的是鲁迅在思想上和文学上的成就,很少或者根本不涉及鲁迅的个人生活。学生往往通过鲁迅的文章来想象他的为人,或者把他神化,把他看得高不可攀,或者出于逆反心理,把他看成一个睚眦必报、很不宽容的人,总之,都不把他看做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现实的人。
属于经典的东西,对于后世读者特别是年轻人都是有距离的,包括对他所属时代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隔膜,都可能成为阅读障碍。我们不可能像读当下流行小说那样顺畅轻快。但要真正了解人类的智慧,吸取精神力量,提高自己的人格境界,还是要学习经典。选文对鲁迅的描写非常生动有趣,和通常对鲁迅的认识有些“落差”,表现了鲁迅生活化、人性化的一面。
14.沉默寡言;勤奋刻苦,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关注国家与民族命运。 15.第④段,作者运用细节描写,表现鲁迅学习的求真以及独有的个性。
第⑨段,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并以抒情的笔调,充分地表现了鲁迅在获得新知识时的兴奋与喜悦。
16.进化论学说使鲁迅认识到了社会也是变革发展的,于是他感觉到民族的危机、家庭的危机和个人的危机,而危机使他意识到人一定要自力,自强,自立,自主。正是由于这被唤起的人类的自觉意识,推动他奔向民族解放和民主运动的前沿。
17.答案示例:李大钊、茅盾、叶圣陶、朱自清、郭沫若、郁达夫等。
解析:题干特别提示“除本文提及外”,因此应先找到文中提及的五四运动人物,见第⑥段中间“五四运动中涌现了一批狂飙突进的猛将,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他们是登高一呼从者如云的英雄式的人物”。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文学常识,写出其他人物。
18.参考答案:冰心经历了整个世纪的重大事件
解析:参见文章第②段。第一句提出观点,下文即是对“世纪的见证人”的解释。 19.参考答案:都具有反抗和批判精神,都参与创造和建设,都具有温情和人性。 解析:见第⑥段后半部分。
20.DF 解析:A项考查对文章结构的把握。文章主要写了冰心的人生经历、文学意象、文学经历和文学成就这四个方面,第⑥段应归为第三个层次。B项《春水》的话是为了阐明“在冰心的诗中,我、母亲、大海是三位一体的”“母亲的意象,是包容在大海这个大的意象之中的”。C项“母亲”这个意象表现了关爱众生的人间柔情,“大海”这个意象则表现了“博大、雄健、恒久”。D项根据全文来看是正确的。E项中“辞藻华丽”是不对的。F项可以参见第⑧段。
21.参考答案:倡导中国新诗史上的“小诗运动”;开辟了散文的新天地;儿童文学上的成就;晚年创作的影响。
解析:参见第⑦⑧段。
22.参考答案:使冰心走出狭小的家庭,成为有觉悟的新女性;让冰心从此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解析:参见第⑥段第二、三句。
23.参考答案:首尾呼应,末段是首段的延伸和升华。感情真挚,集中抒发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以诗意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冰心对后代的影响和作用。
24参考答案:上联:③⑤ 下联:④②⑥① 25. 答案:顺序依次为:(1)B (2)D (3)A (4)C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