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PCB行业现状分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9 6:27:0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搜集赚钱效应集中地

提前布局享受飙涨乐趣

高抛低吸把握波段之王

涨系列全面升级 情

L-2 行

楼主 小哀小爱 发表于 2007 年 8 月 17 日 08:57:29

从统计的角度来看, PCB行业目前十分繁荣,但实际上遇到较多的困难。一方面,发达国家产业的转移造就繁荣,水平提升;另一面,到达阶段顶点之后,发展带来的问题显现,制约 前进的空间,劳动力、水电、环境等资本不再廉价。

电子产品进入微利时代, 价格战改变了供应链, 亚洲国家中, 中国兼具成本和市场优势。

PCB行业由于受成本和下游产业转移的影响,正逐渐转移到中国。

中国增长的趋势分析: 下游产品的需求推动产业本身的发展, 国,但中国政府出于对环境保护的考虑,限制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促进

PCB向高端产品发展。

产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中

HDI 等高端产品,

4 层以下的低端产品,鼓励

( 一) 中国 PCB产值分析

世界电子电路行业在经过

2000~2002 年的衰退之后, 2003 年出现了全面的复苏。 全世界 2002

年 PCB总产值为 316 亿美元, 2003 年为 345 亿美元, 同比增长 %,其中挠性板、 刚柔板占 15%。而 2004 年基本保持了这一势头,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整个世界电子电路的发展,尤其是亚洲 和中国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而且这个高峰将会持续到

2010 年。

2006~2010 年期间将由约 420

根据 Prismark 统计和预测, 印刷电路板产品之全球产值于 亿美元增至约 537 亿美元,平均复合年增长率约为

%。

产业转移成就中国 PCB产业大国,最重要的动力来源于成本和应用产业链两方面。

在成本优势方面,中国在劳动力、土地、水电、资源和政策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虽然在主要原材料的还需要进口,但替代进口的产品逐渐增多。

下游产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 全球整机制造转移中国, 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是各种电子产品主要配套产品, 产业链涉及到电子产品方方面面, 业类整机,如计算机、通信设备、汽车,以及国防工业均离不开

无论是消费类家电产品和工 PCB。

中国由于下游产业的集中及劳动力土地成本相对较低,成为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区域。 我国于 2003 年首度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

PCB生产国,产值的比例也由

2000 年的 %提

升到 %,提升了近 1 倍。 2006 年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全球产值最大的 PCB生产基地,远远高于全球行业的增长速度。 2000~2006 年内地 PCB市场规模年增率平均达 20%,远远超过其他主要生产国。展望未来,在各国外资竞相加码扩产下,预估 2007 年内地 PCB市场规模可望成长 17%,全球市占率超过 25%。

( 二) 中国 PCB产能分析

由于全方位策略布局的考虑, 各国主要 PCB生产产商在中国建立产能,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

的 PCB供应地。 最近 1~2 年,欧美等地 PCB业者碍于成本压力,至今都持续一直在关厂,将 订单转移到中国, 这直接促使中国 PCB产能在近年来数量持续增长。 多家 PCB厂商由于满手订单, 生产线已全部满载,迫于订单压力,各

PCB厂便开始积极扩充产能, 近年来那么多家

PCB厂不约而同进行扩产,确实罕见,基本上中国吸纳了全球新增的产能。除了大厂商扩大产能,为数众多的中小型企业也是纷纷扩大产能。各主要厂商扩产情况见下图表。

( 三) 中国 PCB产品结构分析

印制电路板的规格比较复杂, 产品种类多, 一般可以按照 PCB的层数、柔软度和材料来分类。按层数可区分为: 单面板、 双面板和多层板; 按柔软度可区分为刚性印制电路板和柔性印制 电路板;按材质则可区分为如下图表所示几个类别。

从 PCB的层数和发展方向来分, 将 PCB产业分为单面板、 双面板、常规多层板、 挠性板、HDI( 高密度互联 ) 板、封装基板等 6 个主要细分产品。从产品生命周期“导入期—成长期—

成熟期—衰退期”等 4 个周期维度来看, 其中单面板、 双面板由于不适合目前电子产品短小轻薄的应用趋势,正处于衰退期,其产值比例逐渐减少,

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 韩国

和我国台湾在本土已经很少生产该类产品,不少大厂已经明确表示不再接单双面板。

常规多层板和 HDI 属于成熟期的产品, 工艺能力日益成熟, 产品附加值较高, 是目前大多主要 PCB厂全力主供的方向, 中国厂商中只有超声电子等少数几家掌握生产技术; 属于成长期的产品, 但由于其具有比刚性板更适应于数码类产品的特性, 高,是各个大厂未来的发展方向。

挠性板

特别是高密度挠性板和刚硬结合板, 由于目前技术尚未成熟, 未能实现大量厂家大批量生产,

挠性板的成长性很

IC 所用的封装基板,无论是研发还是制造在电子产业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比较成熟, 但在国内还处于技术探索阶段,只有揖斐电(北京)有限公司、日月光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珠海斗门超毅电子有限公司等为数不多的几家厂家在小批量生产。这是因为我国的 IC 业还很不发达,但随着跨国电子巨头不断将

IC 研发机构迁到中国,以及中国自身

IC 研

发和制作水平的提高,封装基板将具有巨大的市场,是具有远见大厂的发展方向。

中国的硬板(单面板、双面板、多层板、 层板占最大比重,其次软板以

HDI 板)所占比重达 %,其中比重越 5 成的多

2005 年的产值大幅成长达 4 成之

%的比重居次。由于供过于求的压力,多数厂商进入价格战,

产值成长低于预期。 HDI 板在大厂持续扩充产能的情况下, 多,比重达到 %,以往的主流单双面板逐年递减。

中国 PCB生产企业约有 600 家,加上设备和材料厂商共约有 企业。 中国的印制电路工业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 目前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比值约

1∶1。

1000 家。企业的总体规模是三

资企业占优势, 无论是投资规模、 生产技术、 产量产值都是三资企业强于一般国有企业和集体

这也是 PCB行业的对水的需求量较

达到全国总量的 90%,

大有关, 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相对丰富, 长江三角洲和珠海三角洲相加,

通讯用产品是中国 PCB主流应用领域, 比重占 7 成。其中在市场需求升温及主要大厂持续加码扩产情况下,手机板

19。3%居首位,市场规模小的光电板市场多由日、台商主导,其中

台商的重心为硬板,日本商人主要供应软板。

高密多层、 柔性 PCB成为电路板行业发展中的亮点。 为了顺应电子产品的多功能化、 小型化、轻量化的发展趋势,下一代电子系统对

PCB的要求是高密度、高集成、封装化、微细化、多

层化。 HDI 板、柔性板、 IC 封装板 (BGA、CSP)等 PCB品种将成为主要增长点。

整个市场呈现将 2 个特点: 一是随着数码产品的走俏, 挠性板年增长率达 5 成以上, 成为市场焦点; 二是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电子将进一步拉动

HDI 挠性板特殊基材的发展。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热点是手机板和汽车板市场。

1、中国手机板市场持续强劲上扬

中国手机板市场在全球各大手机厂商布局中国内地的趋势下, 市场都快速发展。

近几年不论于市场需求或生产

中国手机市场,在用户突破

4 亿大关、普及率将由 2004 年的 %成长为 2005 年的 30%,

预计 2006~2007 年期间出

已自成为一巨大市场体系, 成为全球手机产业最重要的发展区域。 货量将达到全球生产比重的 4 成以上。

在轻薄短小、多功能化的趋势下,手机对高阶 板市场随手机市场需求增长

HDI 板需求加温, 2005 年全球手机用硬

%;至于手机用软板则趋于多元化发展,高阶手机采用多层软板

比重上升、转折机构用软板逐渐低层化、低阶手机在设计上减少软板用量。

中国手机板市场在广大内需市场与降低生产成本等因素吸引下, 地移往大陆。

国际大厂纷纷将生产基

在手机板产业中, 供应商必须具备相当的产能,

国际大厂才可能持续下单, 否则一旦出现热

尤其

买的机种, 将会出现措手不及的情况。 目前全球手机板主要供应商多集中在亚洲地区, 兴、耀华、楠梓电及嘉联益等,韩商

Samsung E-M、LG 等。

是中国。包括日商的 Ibiden 、Panasonic 、CMK、NOK及 SONYChemical 等,台商的华通、欣

在市场需求的吸引下,包括台、 日、美等一线手机板大厂均前往设厂,近年来持续拓展中国厂 HDI 手机板及手机用软板产能,甚至提升产品技术层级。

2、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发展迅速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为汽车电子产品提供了应用市场, 样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 市场增长达 %。

中国汽车电子产品市场与汽车产业同

2004 年相比,

2005 年中国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达到亿元,与

根据市调机构 Strategy Analytics

预测及资料显示,汽车电子市场将从

2003 年的 139

亿美元增长到 2008 年的 215 亿美元,平均增长率为 %,2004-2009 年整体车用电子市场规模 的年复合增长率将变成 %。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汽车的增长,更可望带来更大的增长空间。

搜索更多关于: 中国PCB行业现状分析 的文档
中国PCB行业现状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klpf6m24e0cqsi0v0jd0weks4q8jb00nt1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