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措施②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③建立和完善各类台帐和档案,并按要求及时报送有关资料和信息。
(五)安全投入
1、资金投入 ①按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专项经费,并合理、有效使用。②及时投入满足安全生产条件的所需资金;
2、费用管理 ①跟踪、监督安全生产专项经费使用情况;②建立安全费用使用台账。
(六)装备设施
1、装备设备 ①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符合有关规定,并保证齐全、完好,没有随意改动;②船舶按规定配备救生消防等安全设备,按相关规定配足有效的灭火器。
(七)科技与信息化
1、科技信息化 ①制定并落实卫星定位装置安装使用规定;②按规定为所属船舶安装符合行业标准的水路运输船舶卫星定位系统船载终端,并接入符合行业标准的监控平台和营运船舶联网联控系统;③定期检查船载终端使用情况,确保船舶在线时间;船载终端工作正常、监控数据准确、实时、完整传输;④建立符合行业标准的水路运输船舶卫星定位系统企业监控平台,及时向上级监管平台传输定位数据,并保证数据真实、准确;⑤企业平台所录入的船舶和驾驶员的基础资料、船舶技术档案信息,记录船舶行驶情况等信息准确、完整;⑥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监控船舶行驶驾驶员和船员的动态情况,分析处理动态信息;⑦建立监控值班制度,对营运船舶不间断的实时动态监控;对上级监管平台发出的指令进行应答,并执行有关要求;⑧建立动态监控工作台帐。
(八)队伍建设
1、安全培训 ①制定并实施年度及长期的安全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和年度培训时间。
2、宣传教育 ①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
3、管理人员 ①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具备相应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并经行业主管部门培训合格;②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具备专业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和经验,熟悉各岗位的安全生产业务操作规程,运用专业知识和规章制度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并保持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
4、从业人员培训 ①从业人员每年接受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有关规定学时。未经安全生产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②新技术、新设备投入使用前,对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
5、规范档案 ①建立健全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档案;②对培训教育效果进行评估,改进提高培训教育质量。
(九)作业管理
1、现场作业管理 ①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作业规定,严禁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2、安全值班 ①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值班计划和值班制度,重要时期实行领导到岗带班,有值班记录。
3、相关方管理 ①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共用同一设施设备进行生产经营的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明确,并落实到位。
4、驾驶员管理 ①制定并落实驾驶员行船安全档案管理制度,实行一
人一档;②严格审查驾驶员和船员的驾驶证件、从业资格和驾驶经历,符合条件的签订聘用合同;③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驾驶员连续驾驶时间超过4个小时严禁疲劳驾驶;④及时掌握极端天气及江、河、湖泊状况信息,提示作业中的驾驶员谨慎驾驶;⑤驾驶员按照规定填写《行船日志》。
5、船舶管理 ①制定并落实船舶技术管理制度,按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对船舶进行定期维护与检测,保持水路旅客运输船舶技术状况良好;②落实专人负责船舶技术管理工作,船舶安全技术状况符合有关规定;③建立并落实船舶安全检查制度。做好出船前、行船中及收船后的船舶检查工作。④建立并妥善保管船舶技术档案。相关内容记载及时、完整、准确、规范。船舶技术档案一船一档。
6、运输管理 水路旅客运输船舶按照许可的线路运行,不得改变行驶线路.
7、警示标志 ①在存在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设置明
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警示、 告知危险品种类后果及应急措施。 (十)危险源辩识与风险控制
1、危险源辨识 ①开展本单位危险设施或场所危险源的辨识和确定工作;②对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及时采取措施,并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
2、风险控制 ①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②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十一)隐患排查与治理
1、隐患排查 ①制定隐患排查工作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选择合适的排查方法;②定期开展安全生产自查自纠工作,及时发现安全管理缺
陷和漏洞,消除安全隐患。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记录在案;③对各种安全检查所查出的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制定针对性控制对策
2、隐患治理 ①制定完善的隐患治理方案,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②对上级检查指出或自我检查发现的一般安全隐患,严格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并组织整改到位;③重大安全隐患报相关部门备案,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④建立隐患治理台帐和档案,有相关记录;⑤按规定对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向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
(十二)职业健康
1、健康管理 ①设置或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按规定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2、危害告知 ①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宣传培训。使其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和职业危害、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降低或消除危害后果的事项。
3、环境与条件 ①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职业健康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配备与职业健康保护相适应的设施、工具。
(十三)安全文化
1、安全环境 ①设立安全文化廊、安全角、黑板报、宣传栏等员工安全文化阵地,每月至少更换一次内容;②公开安全生产举报电话号码、通信地址或者电子邮件信箱。对接到的安全生产举报和投诉及时予以调查和处理。
2、安全行为 ①开展安全承诺活动;②编制水路旅客运输安全知识手册,并发放到职工;③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生产竞赛活动,有方案、有总结;④对在安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集体、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