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各进行一次文章的写作策略思维分析与策略思维的操作演示,使学生看老师和作家是怎样进行写作策略思维的。
(4)学生对文章进行写作策略思维的分析与评论,并将策略思维运用到作文实践训练中去。
(七) 写作文本思维(2) 1、写作文本思维
2、写作文本思维的操作模型(一):“渐近”与“平列” 3、文章的写作文本思维的分析与评论 说 明:
(1)阐明写作文本思维的概念、功能,指出文本思维在写作行文过程过程中作用。
(2)着重阐明并演示“渐近”与“平列”的文本思维操作模型, (3)揭示写作行为思维中从赋形思维到文本思维的中介是路径思维这一本质。
(4)各进行一次文章的写作行文中的文本思维分析与写作行文中文本思维的操作演示,使学生看老师和作家是怎样进行写作行文的文本思维的。
(5)学生对文章进行写作文本思维的分析与评论,并将文本思维运用到作文行文措辞的实践训练中去。
(八) 写作主体的心理动力建构(2) 1、写作心理动力
2、写作心理动力的生成途径:“写作兴趣”与“写作意志” 3、“写作兴趣”与“写作意志”的生成途径 说 明:
(1)阐明写作心理动力的概念,指出在写作过程中的激励性、推动性重要作用。
(2)阐述“写作兴趣”与“写作意志”生成的基本原理:着重向学生讲明“写作与生存”、“写作与人生”、“写作与就业”的紧密的内在联系,从而煽动、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事业心。要把写作与生活、写作与生存发展、写作与人生和未来融统起来;要把写作与认识提升、思想提炼、情感丰富、心灵纯化融统起来。要实现此二者,最重要的是唤醒学生对写作课生重新认识,这就涉及到对写作的态度——对学业态度——对生活态度——对人生态度的矫正或改变的引导。进行自我的生涯设计和综合生活素质、能力训练。
(3)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大学学习内容的性质、视野、深度的特点的教育,克服大一学生那种“高中多努力,大学就放松了”、“大学是人生奋斗的终点”、
“大学该歇一歇”的休闲心理、懒散心理。保持一种健康旺盛紧张的良好学习心态。
(4)向学生进行写作兴趣和写作意志对写作产生重要影响的写作经验,或向请作家学者向学生进行类似的报告会,让学生受到现身说法的启发作用。
(九) 写作主体的人格动力建构(2) 1、写作人格动力 2、人格与文格的关系
3、写作人格动力的生成途径:真、善、美人格心灵背景的建构 说 明:
(1)阐明写作人格心灵动力的概念,阐明写作文格与作者的人格的异质同构性,指出在写作主体人格在写作过程中的控制性、选择性作用。
(2)阐述真、善、美人格心灵背景的建构途径:进行读书、自我修炼的人格、心灵的净化与提升训练。无论是课堂讲授,还是写作训练,都要贯穿对学生进行心灵引导一个基本思想:即“作文即是做人”、“作文需先做人”。以此展开为三个方面的设计:做人第一要诚实,第二要真诚,第三要认真。只有从这三个方面努力,作文才写得有生气,有生命,才感动自己,然后感动别人。
(3)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治疗。初入大学的学生,心灵深处存在一种的眼高手低、自卑与自傲的矛盾情绪,形成一种在内的 “失望”、“苦恼”、“绝望”的“痛苦”情结。
(4)中学语文教学的观念教化模式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已经使他们失去了思维个性,失去了想象力,失去敢于面对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观念作文、直线思维、浅表感受、空洞大话——基本上成了每个学生写文章的思维风格和语言模式。本课程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创新思维教育,使他们能感自己所感、想自己所想,写作自己动心的对象。做到思维、情感、语言、文风的鲜明个性化。
(3)向学生进行写作人格对写作产生影响的写作经验,或向请作家学者向学生进行类似的报告会,让学生受到现身说法的启发作用。
(十) 写作主体的信息动力建构(2) 1、写作信息动力
2、写作信息动力的生成途径:“写作观察”、“写作阅读”、“阅历人生” 3、进行理想化“写作观察”、“写作阅读”、“阅历人生”的战略与方法。 说 明:
(1)阐明写作信息动力的概念;
(2)向学生讲清楚写作信息的获取在写作过程中的自信心、充实性的动力作用、功能;
(3)指导学生进行信息动力建构的途径(阅读计划、研究计划、观察计划等)的确立。
(十一) 写作审美(4)
1、写作审美意识的本质:时空之自由感; 2、写作的时间之美——节奏; 3、写作的空间之美——境界; 4、写作过程中产生写作境界的方法; 5、写作过程中产生写作节奏的方法;
6、写者主体写作审美意识思维分析评论与培养训练 说 明:
(1)阐明写作审美意识的本质,指出写作审美意识在写作过程中从写作主题立意到文章的行文措辞的重要控制作用;
(2)着重阐明“节奏”与“境界”的写作审美效果(文章美感)生成途径与方法;
(3)同时阐明“节奏”与“境界”的写作审美效果(文章美感)的相互转化的原理;
(4)进行文章的写作美学分析与写作审美经验的操作演示,使学生看老师和作家是怎样进行写作审美思维操作的。
(5)学生对文章进行写作审美思维的分析与评论,并将审美思维运用到作文实践训练中去。
(十二) 写作文化(4) 1、写作文化的概念、结构与功能 2、写作文化精神的感悟与把握途径
3、写作文化精神对写作行为(立意——行文)过程中的控制 4、写作文化意识与精神的分析评价与培养与训练 说 明:
(1)阐明“写作文化”的概念、结构及其时代人文精神的本质; (2)在此基础之上,着重阐明写作文化的概念和理论是将抽象的写作行为转向当下的时代社会的具体的写作行为研究的重大转向,是使写作学走向现代化、科学化的观念和方法的重大变革。
(3)着重阐明特定时代、地域的写作文化精神的生成途径与方法;
(4)指出写作文化精神和意识在写作过程中对写作立意到文章行文措辞重要控制作用;
(5)进行文章的写作文化精神分析与写作文化控制经验的操作演示,使学生看老师和作家是怎样进行写作文化精神的思维操作的。
(6)学生对文章进行写作审美文化精神的分析与评论,并将文化思维运用到作文实践训练中去。
(十三) 网络写作(自学) (十四) 写作感思(2) 1、写作感思
2、写作感思的思维环节; 3、信息刺激与文章胚胎生成; 4、价值评估与初期立意感思; 5、文体酌定与形式预期生成。 6、写作感思的分析与训练 说 明:
(1)阐明写作感思、文章胚胎、价值评估、文体酌定的概念和功能; (2)在此基础之上,着重阐明写作感思的广义灵感性质,以及初期立意思维的特征;
(3)阐明文章胚胎生成、价值评估、文体酌定过程中,写作人格心灵背景的控制机制;
(4)阐明文章胚胎生成、价值评估、文体酌定过程中,特定时代、地域写作文化精神的控制作用;
(5)进行文章的写作感思分析与写作感思经验的操作演示,使学生看老师和作家是怎样进行写作感思的思维操作的。
(6)学生对文章进行写作感思的分析与评论,并将写作感思运用到作文实践训练中去。
(十五) 写作立意(4) 1、写作立意;
2、写作立意思维操作的操作技术; 3、立意思维中的写作智慧; 4、文章立意与文章标题;
5、立意思维和标题思维的分析与训练。 说 明:
(1)阐明写作主题、写作立意的概念和功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