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轧钢安全规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5 6:43:5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7.13 高频电气设备应符合高频和超高频电磁场电源的安全要求,高频设备应屏蔽,其电场强度不应超过10V/m,磁场强度不应超过5A/m。

7.14 酸洗和碱洗区域,应有防止人员灼伤的措施,并设置安全喷淋或洗涤设施。

7.15 采用放射性元素检测仪表的区域,应有明显的标志,并有必要的防护措施,并按有关规定定期检测。

8 加热

8.1 加热设备应设有可靠的隔热层,其外表面温度不得超过100℃。

8.2 工业炉窑应设有各种安全回路的仪表装置和自动警报系统,以及使用低压燃油、燃气的防爆装置。

8.3 加热设备应配置安全水源或设置高位水源。

8 4 均热炉揭盖机,应设有音响警报信号。

8 5 实行重级工作制的钳式吊车,应设有防碰撞装置,夹钳夹紧显示灯,操纵杆零位锁扣,挺杆升降安全装置和小车行驶缓冲装置。

8 6 均热炉出渣口附近的炉壁,应用挡板覆盖。

8.7 运渣小车应安装音响信号,速度不应超过5km/h,外缘距通廊壁不应小于0.8m。

8.8 平行布置的加热炉之间的净空间距除满足设备要求外,还应留有足够的人员安全通道和检修空间。

8.9 工业炉窑所有密闭性水冷系统,均应按规定试压合格方可使用;水压不应低于0.1MPa,出口水温不应高于50℃。

8.10 端面出料的加热炉,应设有防止钢料冲击辊道的缓冲器。

8.11 连续热处理设备旁,应设有应急开关。带有活底的热处理炉,应设有开启门的闭锁装置和声响信号。

8.12 使用氢气的热处理炉,应遵守GB 4962的规定。

8.13 使用氮气设备,应设有粗氮、精氮含氧量极限显示和警报装置,并有紧急防爆的应急措施.

8.14 进入使用氢气、氮气的炉内,或贮气柜、球罐内检修,应采取可靠的置换清洗措施,并应有专人监护和采取便于炉内外人员联系的措施。

8.15 辊底式热处理炉,炉底辊传动装置应设有安全电源。

8.16 工业炉窑使用煤气,应遵守下列规定:

——使用煤气的生产区,其煤气危险区域的划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第 一 类 第 二 类 第 三 类

1) 带煤气抽堵盲板、换流量孔板,处理开闭器;

2)煤气设备漏煤气处理;

3)煤气管道排水口、放水口;

4)烟道内部 1)烟道、渣道检修:

2)煤气阀等设备的修理,

3)停、送煤气处理,

4)加热炉、罩式炉,辊底式炉煤气开闭口;

5)开关叶型插板,

6)煤气仪表附近

1)加热炉、罩式炉、辊底式炉炉顶及其周围,加热设备计器室;

2)均热炉看火口、出渣口、渣道洞口;

3)加热炉,热处理炉烧嘴,煤气阀:

4)其他煤气设备附近;

5)煤气爆发试验

第一类区域,应戴上呼吸器方可工作;第二类区域,应有监护人员在场,并备好呼吸器方可工作;第三类区域,可以工作,但应有人定期巡视检查。

在有煤气危险的区域作业,应两人以上进行,并携带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

——加热设备与风机之间应设安全联锁、逆止阀和泄爆装置,严防煤气倒灌爆炸事故;

——炉子点火、停炉、煤气设备检修和动火,应按规定事先用氮气或蒸汽吹净管道内残余煤气或空气,并经检测合格,方可进行;

——严格执行GB 6222的有关规定。

8.17 工业炉窑使用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应遵守下列规定:

——应执行本规程8.16的有关规定,

——调压站和一次仪表室均属甲类有爆炸危险的建筑,其操作室应与调压站隔开,并设有两个向外开启的门。

8.18 贮油罐或重油池,应安装排气管和溢流管。输送重油的管路,应设有火灾时能很快切断重油输送的专用阀。

8.19 电热设备应有保证机电设备安全操作的联锁装置。水冷却电热设备的排水管,应有水温过高警报和供水中断时炉子自动切断电源的安全装置。

8.20 采用电感应加热的炉子,应有防止电磁场危害周围设备和人员的措施。

8.21 有炉辊的炉子,应尽量采用机械辅助更换炉辊。需要采用吊车或人工更换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8.22 工业炉窑检修和清渣,应严格按照有关设备维护规程和操作规程进行,防止发生人员烫伤事故。

8.23 工业炉窑加热,应执行有关操作规程,防止炉温过高塌炉。

9 轧制

9.1 一般规定

9.1.1 操纵室和操纵台,应设在便于观察操纵的设备而又安全的地点,并应进行坐势和视度检验,坐视标高取1.2m,站视标高取1.5m。

9.1.2 横跨轧机辊道的主操纵室,以及经常受热坯烘烤或有氧化铁皮飞溅的操纵室,应采用耐热材料和其他隔热措施,并采取防止氧化铁皮飞溅影响以及防雾的措施。

9.1.3 轧机的机架、轧辊和传动轴,应设有过载保护装置,以及防止其破坏时碎片飞散的措施。

9.1.4 轧机与前后辊道或升降台、推床、翻钢机等辅助设施之间,应设有安全联锁装置。自动、半自动程序控制的轧机,设备动作应具有安全联锁功能。

9.1.5 轧机的润滑和液压系统,应设置各种监测和保险装置。

9.1.6 轧辊应堆放在指定地点。除初轧辊外,宜使用辊架堆放。辊架的结构型式应与堆放的轧辊型式相匹配,堆放的高度应与堆放的轧辊型式和地点相匹配,以确保稳定堆放和便于调运。辊架间的安全通道宽度不小于0.6m.

9.1.7 加工热辊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工人受热辐射。

9.1.8 用磨床加工轧辊,操作台应设置在砂轮旋转面以外,不应使用不带罩的砂轮进行磨削。带冷却液体的磨床,应设防止液体飞溅的装置。

9.1.9 应优先采用机械自动或半自动换辊方式.换辊应指定专人负责指挥,并拟定换辊作业计划和安全措施。

9.1.10 剪机与锯,应设专门的控制台来控制。喂送料、收集切头和切边,均应采用机械化作业或机械辅助作业。运行中的轧件,不应用棍撬动或用手脚接触和搬动。

9.1.11 热锯机应有防止锯屑飞溅的设施,在有人员通行的方向应设防护挡板。

9.1.12 各运动设备或部件之间,应有安全联锁控制。

9.1.13 剪切机及圆盘锯机换刀片或维修时,应切断电源,并进行安全定位。

9.1.14 有人通行的地沟,起点净空高度应不小于1.7m,人行通道宽度不小于0.7m。地沟应设有必要的入口与人孔。有铁皮落下的沟段,人行通道上部应设置防护挡板。进入地沟工作应两人以上,轧机生产时人员不应入内。

9.1.15 地沟的照明装置,固定式装置的电压不应高于36V,开关应设在地沟入口;手持式的不应高于12V。

9.1.16 一端闭塞或滞留易燃易爆气体、窒息性气体和其他有害气体的铁皮沟,应有通风措施。

9.1.17 在线检测,应优先采用自动检测系统。

搜索更多关于: 轧钢安全规程 的文档
轧钢安全规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l87f34vdb6b8vf014bf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