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1 9:25:0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各句话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本文既有女性的温婉,更有磅礴的气势,可以看到大自然给人的________,看出人生磨砺的影响。 ②找不到路时,如有师长点拨一二,________,让你豁然开朗,何等快意。 ③这篇文章题目在说椰子,实质在谈平等问题,________,正是我的用意。 A. 濡染 金针度人 挂羊头卖狗肉 B. 浸润 醍醐灌顶 驴唇不对马嘴 C. 浸润 金针度人 挂羊头卖狗肉 D. 濡染 醍醐灌顶 驴唇不对马嘴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在下面各句话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这是考查词语的运用。考生要关注词语的意思、情感色彩、使用对象以及具体的语境。“濡染”,沾染,受熏陶;描绘和表现;.浸湿,常指运笔写字作画。“浸润”,液体渐渐渗入或附着在固体表面,也指谗言。第一句中,是说大自然给人带来的熏陶,应使用“濡染”。“金针度人”,比喻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是从施教者角度而言;“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是从受教者角度而言。第二句中,说的是“师长点拨一二”,可见是从施教者角度来说,应使用“金针度人”。“挂羊头卖狗肉”,指里外不一,用来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表里不一,狡诈欺骗。“驴唇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事物两下不相合。第三句中,前面说“题目说……”“而实质说……”,可见两者不同,应使用“挂羊头卖狗肉”,此处属于贬词褒用。

2.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画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谱成一幅如音乐如舞踏的图案。物体形象宛然在目,然而飞动摇曳,似真似幻,完全溶解浑化在笔墨点线的互流交错之中! ①形体气势的开合

1

②点线的交错 ③明暗虚实的互映 ④笔墨的浓淡 A. ①③④② B. ③①④② C. ④②③① D. ②④①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这段文字是对画家作品的描述,后面说“谱成一幅如音乐如舞踏的图案”,可见前面应是“谱写”的过程,“笔墨”“点线”是具体的操作,是细节部分,而“明暗虚实”“形体气势”是整体的描述,按照由实到虚,由小到大,由局部到整体的顺序来看,“笔墨”“点线”应放在前面,“明暗虚实”“形体气势”应放在后,且从字数句式的对称角度来看,“笔墨的浓淡”与“点线的交错”相对,“明暗虚实的互映”与“形体气势的开合”相对,故排除AB两项;再从前后内容的对称呼应角度来看,后面说“笔墨点线的互流交错之中”,可见“笔墨浓淡”应放在前,而“点线的交错”应放在后,故排除D项,选C项。 3.下列诗歌所写的季节都是秋天的一组是 ①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 ②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③东风一夜折梅枝,舞蝶游蜂都不知。 ④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诗歌所写的季节都是秋天的一组是”,这是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首先明确秋天这一季节的特征性景物或景象,节日以及人们的活动。“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由“茱萸”和“登高”可知,这两句诗中涉及的节日是重阳节,应为重阳节有佩茱萸和登高的习俗,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而重阳节在秋天,

2

故应为秋季。“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意思是“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八月”指的是阴历的八月,属于秋季,且属于“仲秋”。故选B项。“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意思是“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这是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故属于夏季。“东风一夜折梅枝,舞蝶游蜂都不知”,“东风”即“春风”,故属于春季。 4.下列修辞使用恰当且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的一项是

A. 周围群峰壁列,在山脚下仰望,蓝天夹在群峰之间,好像一朵梅花悬在头上。 B. 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山路上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C. 东方渐明,天空万道霞光,美丽壮观,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 D. 茶楼老板摇着头对老主顾说:“‘茶钱先付’,说出来都烫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修辞使用恰当且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的一项”,这是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运用。A项,“周围群峰壁列,在山脚下仰望,蓝天夹在群峰之间,好像一朵梅花悬在头上”,这句话使用比喻修辞,本体是“夹在群峰之间的蓝天”,喻体是“梅花”,“蓝天”与“梅花”无相似点,梅花是白色的。比喻不恰当。B项,“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山路上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这句话形式上是比喻,但在崎岖山路上急步猛冲的感觉与踩在棉花上的感觉是绝无相似之处的,这是不合情理的,有比喻之形而无比喻之实,踩在棉花上一般比喻无力、沉重、疲惫的状态,绝无轻快之感。C项,“东方渐明,天空万道霞光,美丽壮观,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一“万道霞光”所强调的特点是“放射性”,朵含苞欲放的鲜花”表现不出这个特点,这两者之间不能构成比喻关系。D项,“‘茶钱先付’,说出来都烫嘴”,因是老主顾,故觉得提到“茶钱先付”有些不好意思,“烫嘴”使用正确。 5.给下面这幅漫画配上一段对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3

A. 甲:这些树枝能活吗? 乙:管它呢,等领导检查完就全拔掉。 B. 甲:为什么要种这么多树? 乙:好制造氧气,综合你吐出的“毒气”。 C. 甲:种了这么多,达标了吗? 乙:越多越好,多了好上报。 D. 甲:前人多栽树 乙:后人好乘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给下面这幅漫画配上一段对话,最恰当的一项”,这是针对漫画设题。首先要明确漫画的内容,这幅漫画中主要有两个人物,这两个人把树枝当作树苗栽到土中,然后分析这种做法的正误,或者是漫画作者的情感态度,是讽刺,还是赞扬。显而易见图中的做法应是不正当的,漫画作者的情感应是讽刺的,讽刺了弄虚作假,应付了事的行为。由此排除D项;B项,“为什么要种这么多树”,这一说与图中的“树枝”不合,排除;C项,“种了这么多”与图中所栽的树枝不符,故应选A项。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观察漫画,抓住漫画的组成部分;然后按照顺序把漫画上的内容描述出来。应重点抓住几处细节“边抽烟边培土”“扶树苗”“一堆树枝”。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锦帆集》序 [明]江盈科

锦帆泾者,吴王当日所载楼船箫鼓,与其美人西施行乐歌舞之地也。阅今数千年,霸业烟销,美人黄土,而锦帆之水,宛然如旧。姑苏吴治,实踞其上,此水抱邑治如环。乙未之岁,余友中郎袁君来宰吴,..殚力图民,昕夕拮据,憔悴之众,赖以顿苏。逾明年,君以过劳成疾,上书乞归,凡七请乃得解政去。 ..

君性超悟,深于名理,才敏妙,娴于词赋。第一行作吏,都成废阁。间或触景起兴,感事摅辞,有所题咏撰著,越二年,亦遂成帙。其行也,友人方子公稍稍裒次,付诸梓,问题于君,君自标曰《锦帆集》。盖不佞尝诣吴署谒君,君指此水骄余曰:“是锦帆泾也,吴王霸业之馀,我乃得抚而有之,不亦快哉!” 而.其实君鞅掌簿书,飧沐几废,劳与余等。余因叹曰:同一锦帆泾耳,当吴王之时,满船箫鼓,及吴令之身,

4

两部鞭箠;吴王用之,红姝绿娥,左歌右弦;吴令御之,疲民瘵黎,朝拊暮煦。昔何以乐,今何以苦?丈夫七尺相肖,胡所遭之苦乐顿异乃尔!虽然,人生有涯,苦乐有穷,惟山水为无尽。操有穷之具,游无尽之间,而能与之俱不朽者,其惟文章乎? .

君诗词暨杂著载在兹编者,大端机自己出,思从底抽,摭景眼前,运精象外。取而读之,言言字字,无不欲飞,真令人手舞足蹈而不觉者。嗟嗟!后霸业而尽者,此水乎?与此水而俱无尽者,兹集乎?夫君齿最少,异日名山之业,未可涯涘。乃锦帆独托兹集以传,倘亦吴王有知,乞灵中郎之笔,不靳西施为君.捧砚,而令挟藻见奇有如是耶?

余所莅治,百花洲在其前,而余日沾沾刑名簿书,不能有所题咏撰著,俾此洲托以传也,则百花洲之.遭,不逮兹泾远矣。假使西施有灵,问江郎梦中之笔安在,不佞无辞置对矣。

(选自《江盈科集》)

6.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而锦帆之水,宛然如旧 而余日沾沾刑名簿书 ..B. 姑苏吴治,实踞其上 而能与之俱不朽者,其惟文章乎 ..C. 君以过劳成疾 乃锦帆独托兹集以传 ..D. 凡七请乃得解政去 我乃得抚而有之,不亦快哉 ..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锦帆泾所在的“吴”地,曾为春秋时期吴国的都城,即现在的江苏省苏州市。 B. “不佞”,原指没有口才,也泛指没有才能,旧时多用来作为对自己的谦称。 C. “名山之业”,指可以在名山勒石记功的事业,多指辅佐君主成就王霸之业。 D. “江郎梦中之笔”,传说南朝江淹少时,梦中有人授以五色笔,故文采俊发。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殚力图民,昕夕拮据,憔悴之众,赖以顿苏。 (2)其实君鞅掌簿书,飧沐几废,劳与余等。 9. 依据文意简述文中出现的多重对比。 【答案】6. A 7. C

8. (1)尽力为百姓做事,从早到晚辛苦操劳,疲惫(面容憔悴)的人们依靠他一下子恢复了生气。 (2)其实袁君掌管簿册文书的工作,吃饭沐浴几乎都顾不上,(他的)辛苦劳累与我相同。

9. ①历经千年,人事沧桑变化,而锦帆泾之水依旧。②同在锦帆泾,吴王奢华享乐,袁君则为民劳苦。③同任职一方,袁君题咏撰著,文章传世,而作者却不能。④人生、苦乐之有涯有穷,与山水、文章之无尽

5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la9e7t7jc4x67j2pwjr92i2p9mf5d01dl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