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跟踪突破13 概括、探究、感悟
一、(2015·南京)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金山寺(并序)
梅尧臣
①
昔尝闻谢紫微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工摹画,不能尽其美。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
②③
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因借小舟以往,乃陟回阁,上上方,历绝顶以问
④⑤
山阿,危亭曲轩,穷极山水之趣。一草一木,虽未萼发,而或青或凋,皆森植可爱。东小
⑥⑦
峰谓之鹘山,有海鹘雄雌栖其上,每岁生雏,羽翮既成,与之纵飞,迷而后返,有年矣。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其亦不取近山之物以为食,可义也夫。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偶然而来,不得仿佛,敢与前贤名迹耶。
⑧
吴客独来后,楚桡归夕曛。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选自《梅尧臣集编年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注释】①谢紫微:谢绛,作者妻兄。②陟:登,上。③上方:佛寺。④山阿(ē):山岳。⑤萼(è):花萼。⑥鹘(hú):一种凶猛的鸟。⑦羽翮(hé):羽毛。⑧桡(ráo):船桨。
1.下列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昔尝闻/谢紫微言金山之胜 B.向使/善工摹画 C.穷极/山水之趣
D.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才看见之前听说的金山,与谢公所说的没有不同。
(2)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
傍晚回船,寺僧向我要诗,勉强写了几句来应付他的请求。
3.《金山寺》诗中,“吴客”指的是作者(梅尧臣);诗句“山形无地接”与诗文中“峰壑攒水上” 句的内容相呼应。
4.你认为诗句“巢鹘宁窥物”写得好吗?请结合诗文作简要分析。
示例:此句写得好。写巢鹘不取近山之物,赞扬了它的“义”。以物喻人,肯定了士人不贪外物,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二、(2015·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游大林寺
白居易
①②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
③
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
⑤
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④
【注释】①遗爱草堂:白居易贬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自己建造的草堂。②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后文“化城”指化城寺。③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④聚落:村庄。 ⑤迨(dài):等到。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B )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山桃始华,涧草犹短 开花 .(2)若别造一世界者 到(或“往”)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寺院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
4.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 白居易一行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了东林、西林二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上稍事休息,便登上香炉峰,住在大林寺。
5.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1)大林穷远;(2)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三、(2015·天津)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②③
袁黄公力行节俭,与缙绅相约:每会荤素五品,不许宰牲。然县门左右各有熟食店,具来已久,日杀牲甚众,公亦不能禁也。已而渐少,期年之后,并无一家卖熟食者。盖向来..买食,皆由讼者邀宴吏胥。今公随问随结,庭无滞狱,买者鲜少,则卖者折阅,故皆徙业.耳。
(节选自《感应篇》)
【注释】①袁黄:号了凡,明朝万历年间曾做知县,有《了凡四训》传世。②缙绅: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③荤:指葱姜蒜等辛辣味的菜。④胥(xū):小官吏。⑤折阅:亏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期年之后 满一年 ..
(2)皆由讼者邀宴吏胥 全,都 .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杀牲甚众,公亦不能禁也。
每天宰杀很多家畜,袁公也不能禁止。
3.结合选文,举例说明袁黄是一个怎样的人。
由“与缙绅相约:每会荤素五品”和“随问随结,庭无滞狱”,可以看出袁黄是一个力行节俭、勤于政事的人。
四、(2015·河北)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①②
归钺,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罪过钺,父大怒逐之。③④⑤
钺数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户外,俯首窃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⑥⑦
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后大饥,母不能
⑧
自活。钺往涕泣奉迎,母内自惭,从之。 钺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
④
⑤
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⑨
归氏孝子,身微贱而其行卓,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归钺: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数:屡次。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比”的义项有:①并列,挨着;②顺从,和顺;③比较;④及,等到。“比归,母又复杖之”中的“比”,应选的一项是( ④ )。(填序号)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A.①父大怒逐之 .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B.①母与其子居 .②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C.①独其宗亲邻里知之 .
②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①身微贱而其行卓 .②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 因为这样(因此) ..(2)钺贩盐市中 市场(集市) .(3)而己有饥色 脸色 .(4)奉母终身怡然 高兴的样子 ..
4.对选文加横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
归钺流着泪说:“母亲,我接您来了。现在闹饥荒,请您住到我家去吧!我会好好照顾您的!”后母说:“孩子,过去都是我糊涂啊,让你受委屈了,那我就跟你走吧。” 5.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①关心后母送食物;②灾荒年接后母;③忍饿让食给后母;④侍奉后母始终很高兴;⑤从不说后母不好。(答三点即可)
五、(2015·长沙)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苏武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臵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①②③④
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
⑤
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
⑥⑦
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宜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
⑧⑨⑩
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释】①亡:通“无”,没有。②信义安所见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见:通“现”,呈现。③春秋:年纪。④夷灭:被杀。⑤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⑥亲近: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