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2.3降水学案(全国通用)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9 19:45:2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微专题 降水

【知识精析】

一、热力环流

1.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三个关键点

【易错警示】

(1)高压的气压值一定高于低压

不正确。气压高低的比较是基于同一海拔基础上进行的,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如右图中甲、乙两地的气压一定大于丙、丁两地。甲地气压高是相对于同一海拔的乙地而言,丙地气压高是相对于同一海拔的丁地而言,图中四地的气压值大小是:甲>乙>丙>丁。 (2)气温高的地方都是低压,气温低的地方都是高压

不正确。只有热力作用形成的气压符合上面的规律,但动力作用形成的不符合上面规律,如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

2.把握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

二、降水

1.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

①充足的水汽(空气过饱和);②冷凝(气温继续降低);③有较多的凝结核。

2.常见类型

降水类型 对流雨 空气上升原因 湿热空气强烈受热上升 暖湿空气前进时受地降水特征 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有风暴、雷电 降水强度较大,历时较主要分布地区 赤道附近地区,夏季的中纬度大陆地区 山地迎风坡 地形雨 形阻挡上升 冷暖空气相遇,暖湿空锋面雨 气被抬升 暖湿空气围绕台风中台风雨 心旋转上升 3.分布规律 长 持续时间长、范围广、中纬度地区 强度小 强度大、多暴雨,伴有低纬度大陆东部 狂风、雷电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4.影响降水的因素

降水量影响因素 海陆位置 常考分析语句 ①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 ②位于沿海,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西风带控制时间长,降水多 ②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 大气环流 ③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多 ④夏季受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 ⑤受信风影响,降水少;沿海地区,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①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地形 ②高大地形阻挡水汽进入,降水少 ③赤道附近地势高地区,对流减弱,降水少 洋流 植被 水文 人类活动 【技巧点拨】

(1)降水多少的成因分析

①暖流增湿,降水较多;②寒流减湿,降水较少 植被覆盖率高(低),降水多(少) 水域广,降水多,反之少 ①城市湿岛、雨岛效应,多上升气流,降水多;②植被破坏,地面缺乏保护,气候干旱;③兴修水库,降水增多;④围湖造田,降水减少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多雨 气流上升 低压中心,低气压带控制 低压槽控制 锋面控制 地形迎风坡 迎岸风 暖流沿岸 夏季风影响 少雨 气流下沉 高压中心,高气压带控制 高压脊控制 单一气团控制 地形背风坡 离岸风 寒流沿岸 冬季风影响 (2)据两地距离判断降水差异影响因素的方法

高考中经常给出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降水具有差异等材料来命题,分析此类题目时可根据两地距离分析降水差异。

①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 ②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 ③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

④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 5.雾形成条件分析

雾形成的条件 充足的水汽 降温条件 凝结核 相对封闭的地形 6.年等降水量线的判读方法 (1)宏观看趋势

常考分析语句 ①临海;②雨季;③多河湖水域 ①逆温;②寒流降温;③夜间降温幅度大(山上冷空气沿坡下沉,气温日较差大等) 工业排放粉尘多 地表相对封闭,风力较弱,水汽不易扩散,多雾 ①依据等降水量线疏密,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等降水量线密集,则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 ②根据各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分析降水量变化的趋势。一般来说,年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年等降水量线数值由沿海向内陆减小。

③降水的垂直分布规律:在迎风坡上随高度增加,降水呈现少—多—少的分布规律。在背风坡,随着高度的降低,降水呈现由多到少的分布规律。如山地两侧降水量比较图分析:

a.根据降水量变化曲线可知,H为最大降水高度。

b.某地降水量的大小判读方法:由B处作垂直于横轴(或平行于竖轴)的直线与年降水量曲线的交点,再作垂直于竖轴(或平行于横轴)的直线与竖轴的交点,读出竖轴的数值即为B点降水量。

c.由山坡两侧的降水量分布特征可以判断出A坡为背风坡,B坡为迎风坡。 (2)微观看特殊

①年等降水量线凸向数值小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多;凸向数值大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少。

②如果某一地区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降水量多的区域为迎风坡。

③如果某—区域内,两条等降水量线之间出现闭合曲线,则闭合区域内降水量出现特殊值,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判读。 【高考例析】

(2017·课标卷II)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1~3题。

1. 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

A. 用水便利 B. 土壤肥沃 C. 地势平坦 D. 植被缺失 2.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

A.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3. 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

A. 热带雨林气候区 B. 地中海气候区 C. 热带草原气候区 D. 热带季风气候

1.D 注意理解刀耕火种,先放火烧荒直接目的是为了在没有植被的土地上播种,就容易理解尼罗河定期泛滥,肥沃淤泥覆盖,泛滥区缺失植被,直接在沉积物上种植作物的道理。

2.A 尼罗河下游沉积物主要来自于上游河源地,而其上游源地在东非高原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这里的热带草原区,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这样也便于理解尼罗河泥沙含量较大的原因。

3.B 从题中可知,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则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11月到第二年5月,冬季为植物生长期,植物从周边地区引入的,生长期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故地中海气候区符合。

【素养提升】 一、选择题

(2018·贵州省贵阳第一中学适应性考试)下图为贵州某山区的一次特大暴雨剖面图。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降水量最大的地区海拔约为( ) A. 500m B. 1000m C. 1500m D. 2000m

2.图中揭示的降水规律是( ) A. 海拔越高,降水越多 B. 海拔越高,降水越少 C. 海拔对降水的影响不大

D. 在一定海拔范围内,海拔越高,降水越多,超过一定高度则海拔越高,降水越少

1.A 在图中找到降水量最大的地区,做垂线,与地形剖面线相交,从交点做水平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海拔约为500m,D对。A、B、C错。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2.3降水学案(全国通用)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lv5r4bbxa6j6mw9sjhs44p5c1cp9m00dzm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