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重点·再强化]
1.基因分离定律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再剖析 (1)基因分离定律实质
①发生分离的基因:
②分离时间: 如图中 (Ⅰ、Ⅱ)时期 ③分离原因:随 而分离
④分离去向:分别进入两个 细胞中进而进入配子中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以两对等位基因为例)
①发生自由组合的基因: 。 ②自由组合时间:
③组合原因: 自由组合, 自由组合,如图中 。
2.伴性遗传核心要点再回眸
(1)基因在Ⅰ、Ⅱ-1、Ⅱ-2任何区段上都与性别相联系,有别于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
(如Ⅰ区段中XX×XY及XXa×XAYa组合)
(2)图示Ⅱ-2区段基因遗传表现为“限雄”遗传,即伴Y遗传。 (3)图示Ⅱ-1区段基因遗传为伴X遗传具“交叉遗传”特点,且只有在XX型个体中才会存在等位基因。
[基础·对点练]
考点一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1.孟德尔揭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他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有
①选取豌豆做实验材料 ②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③进行人工杂交实验 ④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⑤选用了从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 ⑥先选择豌豆再选择紫茉莉、草莓等植物作实验材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2.(2013·杭州第一次质检)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演绎”过程的是
1
aaaAa
A.若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则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B.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的比例接近1∶2∶1 D.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3.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为实验材料,最简便的杂交方案是 A.一对有角牛与无角牛杂交 B.1头无角公牛和多头有角母牛杂交
C.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 D.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无角牛与无角牛杂交 4.用豌豆进行遗传试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 B.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 C.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D.人工授粉后,应套袋 考点二 基因分离定律(Ⅱ)
5.人类的多指(A)对正常指(a)为显性,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在一个多指患者(Aa)的下列各细胞中,不含或可能不含显性基因A的是
①神经细胞 ②成熟的红细胞 ③初级性母细胞 ④次级性母细胞 ⑤肌肉细胞 ⑥成熟的性细胞
A.①②⑥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6.(2014·绍兴模拟)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下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判断显性性状和纯合子分别为 杂交组合 子代表现型及数量 甲(顶生)×乙(腋生) 101腋生,99顶生 甲(顶生)×丙(腋生) 198腋生,201顶生 甲(顶生)×丁(腋生) 全为腋生 A.顶生;甲、乙 B.腋生;甲、丁 C.顶生;丙、丁 D.腋生;甲、丙
7.已知玉米有色籽粒对无色籽粒是显性。现将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确切的是 A.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B.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D.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至少有三种 考点三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Ⅱ) 8.(2014·浙江五校联考)等位基因一般位于
A.复制时产生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 B.DNA两条链上
C.联会时形成的四分体上 D.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9.(2012·金华十校期末)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许多基因,若父母的1号染色体分别如图所示。不考虑突变,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基因控制的性状 等位基因及其控制的性状 红细胞形态 E:椭圆形细胞 e:正常细胞 Rh血型 D:Rh阳性 d:Rh阴性 产生淀粉酶 A:产生淀粉酶 a:不产生淀粉酶
A.E与e是等位基因,分别控制红细胞相同的性状
1
B.正常情况下,生一个Rh阴性女儿的概率是
8
C.若母亲产生一个ADe的极体,则同时产生的卵细胞可能为ADe或adE
2
D.子代中可能出现既有椭圆形红细胞又能产生淀粉酶的类型 考点四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Ⅱ)
10.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有非等位基因随之发生自由组合 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11.如图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其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基因是
12.(2013·宁波期末考试)已知A与a、B与b、C与c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11
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 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 161611
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 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
168
13、已知某植物花瓣的形态和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A、Aa、aa分别控制大花瓣、小花瓣、无花瓣;BB和Bb控制红色,bb控制白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6种表现型
3
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色大花瓣植株占 16
C.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稳定遗传的后代有4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D.大花瓣与无花瓣植株杂交,后代出现白色小花瓣的概率为100% 14、(2013·浙南、浙北部分学校联考)兔毛色的遗传受常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C、c和G、g表示。现将纯种灰兔与纯种白兔杂交,F1全为灰兔,F1自交产生的F2中,灰兔∶黑兔∶白兔=9∶3∶4。已知当基因C和G同时存在时个体表现为灰兔,基因c纯合时个体表现为白兔。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C、c与G、g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亲本的基因型是CCGG和ccgg
1
C.F2白兔中纯合子的个体占 D.若F1灰兔测交,则后代有3种表现型
4
15.(2013·嘉兴高三二模)某种鼠的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子代中灰色短尾鼠所占的比例为 1139A. B. C. D. 35161616.(2013·绍兴模拟)某种蛇体色的遗传如图所示,当两种色素都没有时表现为白色,选纯合的黑蛇和纯合的橘红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亲本黑蛇和橘红蛇的基因型分别为BBoo、bbOO;F1表现型全部为花纹蛇
B.图示表明控制黑色素与控制橘红色素生成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都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控制生物性状
3
1
C.让F1相互交配所得的F2花纹蛇再相互交配,F3花纹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9
1
D.让F1花纹蛇与杂合的橘红蛇交配,其后代出现白蛇的概率为
8
考点五 模拟孟德尔的杂交实验
17.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同学的实验只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
C.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11
D.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约为和
24
18.(2013·宁波期末)下列配子的产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异常行为密切相关的是 A.基因型为DD的个体产生D、d的配子
B.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AB、Ab、aB、ab四种配子 C.基因型为XaY的雄性个体产生XaY的异常精子 D.基因型为XBXb的雌性个体产生XBXB的异常卵细胞
[提能·强化练]
19.(2014·杭州质检)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孟德尔选择的一对相对性状是子叶颜色,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如图是孟德尔用杂交得到的子一代(F1)分别作为父本、母本再进行杂交的实验结果示意图,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都是黄色子叶 B.③的子叶颜色与F1相同
C.①和②都是黄色子叶、③是绿色子叶 D.①和②都是绿色子叶、③是黄色子叶 20.南瓜的花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开黄花的南瓜和一株开白花的南瓜杂交,子代(F1)既有开黄花的,也有开白花的。让F1自交产生F2,表现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①可知黄花是隐性性状 B.由③可知白花是显性性状
C.F1中白花的基因型是Aa D.F2中,开黄花与开白花南瓜的理论是5∶3 21.(2013·宁波模拟)小鼠毛皮中黑色素的形成是一个连锁反应,当R、C基因(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都存在时,才能产生黑色素,如图所示。现将黑色和白色的两纯种小鼠进行杂交,F1雌雄个体交配,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基因C 基因R
无色素
―→ 棕色素 ―→ 黑色素 前体物
A.黑色∶棕色∶白色=9∶3∶4 B.黑色∶棕色∶白色=1∶2∶1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