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广西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模拟8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1 6:55:1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广西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

模拟8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

1.把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个层次的教育心理学家是______。 A.布鲁纳 B.布卢姆 √ C.加涅 D.奥苏贝尔

解析: 布卢姆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中,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的目标序列,他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2.职业道德具有适用范围的______。 A.无限性 B.宽广性 C.狭窄性 D.有限性 √

解析: 任何职业道德的适用范围都是特定的、有限的。 3.下列哪种教学模式容易加重学生的负担?______ A.讨论式 B.自学式 C.讲授式 D.练习式 √

解析: 练习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性,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其缺点是练习量不易掌握,容易加重学生的负担。 4.在对学生认知学习的评价方法中,使用最多、最经常和最便利的是______。 A.评定法 B.测验法 √ C.行动观察法 D.实验法 解析:

5.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依存性者更感兴趣的学科是______。 A.文学 √ B.数学 C.化学 D.物理

解析: 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加工信息的方式,即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场独立认知方式与场依存认知方式、冲动型认知方式与沉思型认知方式。场依存性者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把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同的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一般来说,在学科兴趣方面,场独立性者较倾向于喜欢自然科学,而场依存者则喜欢社会科学。数学、化学、物理都属于自然科学,只有文学属于社会科学。所以本题选A。此外,对此部分知识理解不清楚的考生,还可以通过对比四个选项直接挑出答案。四个选项中明显A项为文科类,B、C、D项为理科类,而该题目为单选题,故可推测本题选A。 6.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被学生接受的是______。 A.发现学习

B.课堂学习 C.接受学习 √ D.被动学习

解析: 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所谓接受学习,其特点为: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只要求他们将教学内容加以内化(即把它结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以便将来能够再现或派上用场。 7.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______。 A.不再害怕见陌生人 √ B.视力下降 C.装修房屋 D.每天跑步

解析: 学习是指学习者因实践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A项符合“学习”的定义。

8.下列关于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成倒U型曲线关系 √ B.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呈线性关系 C.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成正比 D.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成反比

解析: 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的曲线关系。具体体现在: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学习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率不可能提高;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学习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 9.吹拉弹唱属于______。 A.知识技能 B.操作技能 √ C.心智技能 D.认知技能

解析: 操作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根据操作技能的定义可知,吹拉弹唱属于操作技能。

10.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______。 A.活动技能 B.一般技能 C.学习技能 D.认知技能 √

解析: 按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可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认知技能。 11.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是______。 A.桑代克 √ B.斯金纳 C.卡普捷列夫 D.托尔曼

解析: 对教育心理学的产生作出突出贡献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1903年,他写成《教育心理学》一书,后来扩展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并于1913~1914年出版。在该书中,桑代克创建了一个教育心理学的完整体系,从而正式确立了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12.被公认为揭示了人类与动物学习的最基本的机制的是______。 A.认知理论 B.顿悟说

C.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D.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

解析: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的学习理论,对刺激的信号意义进行了辨别,对教学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的影响。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被公认为揭示了人类与动物学习的最基本的机制。 13.反思能力的出现,是学生在青春前期的重要年龄特征,这里反思能力是指______。

A.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与他人合作 B.退回到自我中心的思维

C.对自己心智过程进行思考的能力 √ D.主动性的发展 解析:

14.意义建构的关键是______。 A.“对比” B.“联系”

C.“观察”与“思考” D.“联系”与“思考” √

解析: “联系”与“思考”是意义建构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 15.下列关于学习动机的论述,错误的是______。

A.学习动机回答的是“为什么”学习的问题,而学习目的是回答“为了什么”而学习的问题 B.学习动机主要有激发学习行为、为行为定向和维持行为三种作用

C.学习动机作为人类行为动机之一,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动因 D.按学习动机作用的主次不同,学习动机可划分为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 √

解析: 按学习动机作用的主次不同,学习动机可划分为主导性学习动机与辅助性学习动机。从学习动机的性质划分,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故D项说法错误。 16.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初创时期大致为______。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 D.19世纪80年代

解析: 教育心理学的初创时期为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为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为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深化拓展时期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因此,答案选C。 17.学习过程的心理基础是______。 A.非智力因素 B.心理素质 C.生理条件 D.智力因素 √

解析: 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基础。对学习起直接作用;非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条件,对学习起间接作用。

18.学校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______。 A.同伴群体的影响 B.师生的相互作用 √ C.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D.社区的影响 解析:

19.“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这属于学习类型中的______。 A.意义学习 √ B.发现学习 C.接受学习 D.机械学习

解析: 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0.“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其依据是______。 A.《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解析: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再次提出:“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21.下列哪项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的表现?______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水平差异 √

解析: 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 22.国家教育法规______地方教育法规。 A.相当于 B.优先于 √ C.服从于 D.指导

解析: 教育执法的原则有:国家教育法规优先于地方教育法规的原则;总的教育法规优先于单项教育法规的原则;后定教育法规优先于先定教育法规的原则;特别教育法规优先于一般教育法规的原则。 2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______周岁。 A..七 √ B..九 C..十 D..八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24.县级人民政府应根据需要设置______,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A.走读班 B.寄宿制学校 √ C.走读学校 D.特殊学校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寄宿制学校,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25.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______。 A.“双赢”协作原则 √ B.和平共处原则 C.团结一致 D.集体主义 解析:

26.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______。 A.建构学习论 √ B.结构学习论 C.认识学习论 D.联结学习论

解析: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由此可知,题干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学习论。 27.程序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A.罗杰斯

广西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模拟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lwp47oy6u0fvqu4yw276b8ve00zsa00v4t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