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实习报告
29
庐山实习报告
30
庐山实习报告
第五章 土壤
1、土壤概述
庐山土壤因其独特的形成过程和地理位置, 具有明显的地带性。依据庐山所处地理位置和常绿阔叶林植被分布特点, 庐山地区水平地带土壤分布主要为红壤,部分地区受到人为影响,形成水稻土。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 生物、温度、降水依次变化,土壤类型呈现出明显垂直地带性的分布特征。由上而下土壤类型依次为红壤、 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草甸土。[15]
2、土壤垂直地带分布
庐山由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着红壤水稻土、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分布如下图。
红壤:成土母质主要为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的风化物和坡积物等。富铝化过程明显,铁、锰、铝氧化,使得易溶性盐类易迁移,留下高价态离子,土壤呈现红色。由于红壤多出现在高温环境下,有机质不易积累,有机质层通常较薄。
山地黄壤:庐山的黄壤分布在海拔500-900m的地带, 局部地区也可达1000m左右。由于地处山地,日照少、云雾多、湿度大,导致土体经常处于湿润状态,富铝化强度相对红壤为弱,盐基淋溶强度也较红壤弱,土体发生黄化,有机质累积作用明显。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针阔混交林,部分为落叶阔叶林。成土母质也都主要为石英砂岩等风化的残积物和坡积物。
山地黄棕壤:山地黄棕壤分布于海拔900-1200m地带的各种母质上,局部地区海拔可达1300m左右。成土过程中具有坡积作用明显、土体较松、厚薄不一等山地土壤的一般特点, 该类土壤均分布于山体上部, 温凉湿润, 林被茂密, 有机质累积速度较黄壤大, 淀积粘化与富铝化的成土作用特征明显。
山地棕壤:山地棕壤分布于海拔1200m以上的山地,植被为柳杉、黄山松和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风化的坡积物,局部地区还有风积物。有机质含量
31
庐山实习报告
较高, 粘粒下移现象不甚明显。由于山地降水较多,物质有一定的淋溶,其它性质与山地黄棕壤相似。[16]
上图为采集土样DOM测量结果,DOM测量采取水土比5:1,超纯水提取,200r/min震荡24h,采用岛津TOC-ASI测量。
可以看出,可溶性有机质含量山地黄棕壤>山地黄壤>红壤,且A层>B层。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所形成的温度越来越低,微生物降解活动越来越慢,导致有机质积累作用越来越强,从而有机质含量增加。A层为有机质层,有机质含量理应远高于其他土层。
3、土壤剖面
① 月丐堑土壤剖面
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