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消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用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的“消元思想”,“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用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会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甲、乙、丙三位同学是好朋友,平时互相帮助。甲借给乙10元钱,?乙借给丙8元钱,丙又给甲12元钱,如果允许转帐,最后甲、乙、丙三同学最终谁欠谁的钱,欠多少? 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 (一)提高问题,引发讨论
?x?y?22①?2x?y?40, 可以用代入消元法求解。
我们知道,对于方程组?② 这个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y的系数有什么关系??利用这种关系你能发现新的消元方法吗? (二)导入知识,解释疑难 1.问题的解决
上面的两个方程中未知数y的系数相同,②-①可消去未知数y,得(2x+y)-(x+y)=40-22即x=18,把x=18代入①得y=4。另外,由①-②也能消去未知数y,?得(x+y)-(2x+y)=22-40即-x=-18,x=18,把x=18代入①得y=4.
?4x?10y?3.6?15x?10y?8
2.想一想:联系上面的解法,想一想应怎样解方程组?①② 分析:这两个方程中未知数y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因此由①+②可消去未知数y,从而求出未知数x的值。
58解:由①+②得19x=11.6x=95
58?x???95?589?x??995 ?把x=95代入①得y=-95∴这个方程组的解为?3.加减消元法的概念
从上面两个方程组的解法可以发现,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两边分别进行相加减,就可以消去一个
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4.例题讲解
?3x?4y?16?5x?6y?33
用加减法解方程组?①② 分析:这两个方程中没有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同,直接加减两个方程不能消元,试一试,能否对方程变形,使得两个方程中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同。 议一议:本题如果用加减法消去x应如何解?解得结果与上面一样吗? 5.做一做
?2x?3y2x?3y??7??43??2x?3y?2x?3y?82?3解方程组?
①② 分析:本题不能直接运用加减法求解,要进行化简整理后再求解。 6.想一想
(1)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师生共析:
(1)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仍然是“消元”. (2)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在所解的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如果某个未知数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可以把这两个方程的两
边分别相加,消去这个未知数;如果未知数的系数相等,?可以直接把两个方程的两边相减,消去这个未知数.
第二步:如果方程组中不存在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那么应选出一组系数(选最小公倍数较小的一组系数),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一个系数是另一个系数的整数倍,该系数即为最小公倍数),然后将原方程组变形,使新方程组的这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都等于原系数的最小公倍数),再加减消元.
第三步:对于较复杂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应先化简(去分母,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通常要把每个方程整理成含未知数的项在方程的左边,?常数项在方程的右边的形式,再作如上加减消元的考虑. (三)归纳总结,知识回顾
本节课,我们主要是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另一解法──加减法.通过把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进行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二元”为“一元”. 作业:P93练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