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7春季四年级奥数班讲义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6 13:36:5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合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东校区)四年级奥数教程

第 一 讲

定义新运算(又名:自定义)

例1:规定一种运算: a△b=3×a+4×b,例如,2△5=3×2+4×5=6+20=26,5△2=3×5+4×2=15+8=23, ??,根据以上规律计算: ①10△2 ② 2△10 简析:

本题属于“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内容,重点是弄清规定,找出规律.

① 含义为:给定两个数a和b,用3乘第一个数a,用4乘第二个数b,并将结果相加

10△2 2△10

=3×10+4×2 = 3×2+4×10 =30+8 = 6+40 =38 =46 ② 式中的“△”为“关系符号”,不是运算符号,可以是任意的字符,图片,实物等

③ 计算完毕后比较一下:定义新运算中,交换律适用吗? 配套练习:

1.规定一种运算:m□n=4×m-3×n,根据以上规律计算:5□3 2.规定一种运算:a△b=﹙a+b﹚×﹙a-b﹚,试求: 6△4

例2:对于两个数a和b,规定:a△b=﹙a+3﹚×﹙b+4﹚,试求:①1△2△3 ② 1△﹙2△3﹚ 简析:

本题是例1的发展,重点在于弄清运算顺序。

①其运算顺序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但要注意,先计算部分是个整体,应加括号,没算到的部分往下带。

②应该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对待a和b.

1△2△3 =[﹙1+3﹚×﹙2+4﹚]△3 ﹙a=1,b=2﹚ =[4×6]△3 =24△3 =﹙24+3﹚×﹙3+4﹚﹙a=24,b=3﹚ =27×7 =189 1△﹙2△3﹚

=1△[﹙2+3﹚×﹙3+4﹚]﹙a=2,b=3﹚ =1△[5×7] =1△35

=﹙1+3﹚×﹙35+4﹚﹙a=1,b=35﹚ =4×39 =156

配套练习:

1.对于两个数a和b,规定a○b=a+5b,试求 ① 1○2○3 ② 1○﹙2○3﹚ 注意:5b表示5×b或b×5

2.对于两个数a和b,规定:a□b=﹙a-2﹚×﹙b÷2﹚.试求:3□﹙5□4﹚

例3:如果2☆3=2+3+4,5☆2=5+6,4☆5=4+5+6+7+8,......照此规律,计算 ① 3

刘家长老师编制 1 / 21

合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东校区)四年级奥数教程

☆5 ② 8☆3 简析:

本题是自找规律,通过观察,找到a和b之间的关系是关键.

①首数字是第一个数,每组数是递增的,个数的多少受第二个数的限制,第二数是几,加数就是几个

②加数较多时可用配对法计算或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计算. 3☆5 8☆3 =3+4+5+6+7 =8+9+10 =25 =27 注:本组计算有技巧,你能发现吗? 配套练习:

1.如果5▽3=5×6×7,2▽4=2×3×4×5,按此规律计算:3▽4.

2.如果2▽4=24÷﹙2+4﹚,3▽6=36÷﹙3+6﹚,按此规律计算:8▽4

例4:规定一种运算:5C3=﹙5×4×3﹚÷﹙3×2×1﹚=10,6C2=﹙6×5﹚÷﹙2×1﹚ =15,10C4=﹙10×9×8×7﹚÷﹙4×3×2×1﹚=210,按此规律计算:7C4 简析:

本题是高二的排列组合问题,在小学属于“阅读与理解”的内容.在数图形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中有比较广泛的用途. ①本题是例3的具体应用,难度较小. ②鼓励学生自主完成.解答过程:略.

第 二 讲 一. 阔 步 课 堂

例1:甲乙两数的乘积是60,如果甲数扩大5倍,乙数不变,乘积是多少?如果甲数不变,乙数扩大5倍,乘积是多少?如果甲乙都扩大5倍,乘积是多少?

简析:扩大几倍,就是某数乘几.可通过具体算式探讨规律.再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60×5=300 60×5=300 60×5×5=1500

二.盈亏问题

例1:将一堆苹果分给小朋友,每人分9个,则少45个;每人分7个,则多5个.有

多少人,共有多少个苹果? 简析:

本题属典型的盈亏问题.多为“盈”,少为“亏”.重点在于理解“盈”与“亏”之间的关系.可借助线段图加以理解.苹果总数和人数是不变的,两次分配中的总数差异是因为两次中每人分得的个数差异造成的.

① 总数相差多少?借助线段图直观显示(图略) 45+5=50(个) ② 每人分配相差多少? 9-7=2(个) ③ 一共有几人? 50÷2=25(人)

④ 一共有几个苹果? 9×25-45=180(个)或者 25×7+5=180(个) 做完后体会线段图与例题中各数量的对应关系 答:略 配套练习:

① 某校有若干个学生寄宿学校.若每一间房住6人,则多40人;若每间房住8人,则最后一间房少2人.有多少住宿学生和多少间房?

② 数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数学题,如果每人做6道题,则少4道;如果每人做4道题,则多10道.有多少个学生和多少道题?

刘家长老师编制 2 / 21

合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东校区)四年级奥数教程

例2:同学们去划船.每船坐4人,则少一条船;如果每条船坐6人,则多出4条船.

有多少条船和多少人? 简析:

本题是例1的升级.将盈与亏复杂化.少一条船,意味着多出:4人此为盈;多出4条船,意味着少:6×4=24(人),此为亏.然后借助例1的程式化解答方式求解. ① 总数相差多少?4×1+4×6=28(人)

② 每条船坐的人数相差多少? 6-4=2(人) ③ 有几条船? 28÷2=14(条)

④ 有多少人? 14×4+4=60(人)或者 14×6-4×6=60(人) 答:略 配套练习:

① 学校给新生分配宿舍,如果每间住8人,则少2间房;如果每间住10人,则多出2间房.一共有几间房和多少人?

② 一个学生从家到学校,如果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行走,就要迟到8分钟;如果以每分钟60米 的速度行走,就可以提前5分钟到校.这个学生出发时离上学时间还有多少分钟?

例3:学校派一些学生搬一批树苗.如果每人搬6棵,则差4棵;如果每人搬8棵,则差18棵.学生有多少人?有多少棵树? 简析:

本题属双亏问题.重点在于理解总数相差多少.仍然借助线段图解决问题(图略). ① 总数相差多少?18-4=14(棵)

② 每人搬的树苗相差多少? 8-6=2(棵) ③ 有多少人? 14÷2=7(人) ④ 有多少棵树? 7×6—4=38(棵) 答:略 配套练习:

① 科学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发树叶.如果每人分6片,少7片;如果每人分8片,则少17片.有多少片树叶?

② 一堆苹果分给同学们.每人4个,多8个;若每人2个,多18个.学生有多少人?

第 三 讲 一 . 阔 步 课 堂

例1:有两桶水,如果从第一桶倒10升给第二桶,那么两桶水一样多.已知两桶水

一共有120升,这两桶水各有多少升? 简析:

本题属和差问题.可以用线段图帮助理解.也可用公式解决.

①方法一:倒着做.从总重入手,倒推各有多少升:120÷2=60(升) 第一桶有:60+10=70(升),第二桶有60-10=50(升) ③ 方法二:画线段图.变不平均分为平均分.

A方法一:都与第二桶同样多:120-10×2=100(升)

100÷2=50(升)??第二桶 第一桶:120-50=70(升)

B方法二:都与第一桶同样多:120+10×2=140(升) 140÷2=70(升)??第

刘家长老师编制 3 / 21

合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东校区)四年级奥数教程

一桶 第二桶 120-70=50(升) ④ 直接用公式(略) 答:略

二 . 替 换 法

例1.□+□+○+○+○=200,□=○+5则□=( ) ○=( ) 简析:这是符号化的替换,比较直观.有两种替换方式.

① 替换成□:每个○加5,正好可将○换成□.3个○加5×3=15,现在的总和是200+15=215,正好是5个□的总和,所以每个□是:215÷5=43,因此○是:43-5=38

② 替换成○:每个□减去5,正好可以替换成○.每个□减少5,一共减少:5×2=10,现在总和是200-10=190,这是5个○的总和.每个○为:190÷5=38,每个□为:38+5=43 配套练习:

1. ◎+◎+◎+□+□+□+□=300,□-◎=5,则◎是几?□是

几?

2. 甲乙共有600元,甲比乙多10元.甲乙各有多少元?

学生做完后思考:本题与和差问题有什么相通之处?

例2:◎+◎+□=210,◎÷□=3,则◎=( ),□=( )

简析:本题是例1的变式.本质相同.区别在于替换条件有所变化.因计算条件限

制,替换只能以大换小.

第二个条件是替换根据.一个◎可换3个□.◎一共可换3×2=6(个)□,现在共有6+1=7(个)□,所以每个□为:210÷7=30,每个◎为:30×3=90 配套练习:

1.长方形周长80厘米,长比宽长2厘米.求长方形的长与宽各是多少. 2.甲乙共有600元.甲的钱是乙的2倍.甲乙各有多少元? 做完后思考:本题与和倍问题有什么相通之处?

例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比底角大18o.求它的顶角与底角度数. 简析:

本题是替换法的实际应用.如何替换是关键,弄清底角与顶角概念也很重要. 等腰三角形两腰的夹角是顶角,底与腰的夹角是底角.等腰三角形有两个相等的底角.

① 全替换成底角:顶角去掉18o,变成底角,三底角之和是:180o-18o=162o,每个底角度数为:162o÷3=54o,则顶角为:54o+18o=72o

② 全替换为顶角:每个底角增加18o,一共增加18o×2=36o.此时三个顶角之和为:180o+36o=216o,每个顶角度数为:216o÷3=72o,则底角为:72o-18o=54o 答:略 配套练习:

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比顶角大18o,则底角与顶角各是多少度?

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度数是顶角的2倍,则底角与顶角各是多少度?

例4:甲乙共有210元.甲的钱比乙的3倍多10元.甲乙各有多少元?

刘家长老师编制 4 / 21

搜索更多关于: 2017春季四年级奥数班讲义 的文档
2017春季四年级奥数班讲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ms4m7na2v3qhtz4wh2h1h1yk7phhy00sjo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