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德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在风能利用上的领导国家。 (×) 17.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态度和习惯。 (√) 18. 中国低碳试点城市就已经是低碳城市。 (×) 19. 气候变化问题是科学事实,没有不确定性。(×)
20.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唯一方向。 (×)
21. 碳生产力是单位GDP产出的碳排放,可以用来衡量一个经济体的效率水平。 (×)
22. 《京都议定书》中确定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
23. 随着经济发展,碳排放水平一定随之上升。 (×)
24. 美国不批准《京都议定书》是因为气候变化问题具有科学不确定性。 (×) 25. 在我国节能和提高能效已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并制定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
26.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 (√)
判断题(三)
1.无论从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考虑,减污与减碳都是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的,所以减污与减碳必须同时进行。(√)
2.气候变化公约下的节能减排是指能够被论证“可测性”和“额外性”的节能,而减排是仅针对温室气体,而非硫、氮等污染气体的减排。(√)
3.气候变化关系到各国的利益和世界的公平与正义,哥本哈根争议的实质并非是发展权、排放空间之争。(×)
4.气候变化问题是科学问题而非政治问题。(×) 5.低碳经济与减少人类对碳的依赖无关。(×) 6.应对气候变化是低碳经济的间接原因。(×) 7.低碳经济将是人类未来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
8.低碳经济将与全球化、信息化技术一道成为重塑世界格局的三大力量,将成为占胜金融危机走出经济长期衰退的新引擎。(√)
9.200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10.欧盟的排放要求低于《京都议定书》,实施的是独立减排制度。(√) 11.中国是世界上第一煤炭消费大国,第一二氧化碳排放大国,同时也是第一大能源消费国。(×)
12.碳排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最大问题。(×)
13.美国众议院在09年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提出征收碳关税的条款。实质上是让减排成为一个强制执行的东西,这是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原则相符合的。(√)
14.我国确定的2020年前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减少5%的目标与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其他招标比较,具有强烈的约束性。(×)
15.坚持把发展低碳经济与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相结合;与节能减排相结合;与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相结合。(√)
16.太阳能是最大的非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未来人类能源利用的重点。(√)
17.目前太阳能发电只占再生能源的千分之五,居四大可再生能源的末位。(√) 18.我省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现代服务业提升到制造业的产业现代化转型。(√)
19.经济的低碳化即是要通过发展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低碳生活方式,通过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实现经济的低碳化。(√)
20.《京都议定书》成功之处在于:一是规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综合历史和发展水平等因素,发达国家首先承担二氧化碳减排责任,而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减排责任。(×)
21.低碳经济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碳排放问题,核心特征就是“低碳排放”。(√) 22.世界正处在一场新的科技革命的开端,这一新的科技革命由低碳技术驱动,他要求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
23.发展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完全一致的,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建设现代文明的必然选择。(√)
24. 2009年8月12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明确中国将培育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增长点。(√)
25.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生活垃圾的排放量。(√)
26.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资源是无限的。(×)
27.一方面要合理开发和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开发新能源,才能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
28.低碳经济强调建设化石能源利用量,提高化石能源利用效率,并积极开发新型清洁能源。(√)
29.化石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这些埋藏在地下不能再生的燃料资源。(√)
30.盐差能是指海水和淡水之间或两种含盐浓度不同的海水之间的化学电位差。(√)
31.“可燃冰”不是冰,专家们称之为“天然气水合物”或者“气水合物”。(√) 32.就目前来说,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已进入成熟阶段,主要有太阳能集热、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暖房、太阳能发电等方式。(√)
33.低碳农业是生产绿色新产品的过程,既要收获优质产品,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产生态双安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