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97年12月,“第3次气侯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次重要会议。( √ )
6.2007年,我国制定了能源发展的规划,核电发展目标是占4%,一年后增加到占5%,现在将提高到7%—8%。 ( √ )
7.2008年,日本前首相福田提出要充分利用能源与环境、高新技术来引领全球,把日本打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低碳社会。 ( √ )
8.2008年,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 )
9.2008年我国南方的雪灾被联合国环境署载入“2008年环境年鉴”。 ( √ ) 10.2009年7月,在意大利召开的八国首脑会议上,认可了地球平均气温升高限值为2℃的控制目标。 ( √ )
11.按照国际上的测算,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大约为80—90亿吨。如果不采取措施,中国一个国家就可能要超过全球的增量。( √ )
12.按照卡亚公式计算,我国1980—1999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增长率是4%。 ( √ )
13.产业革命以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得不那么明显,是波动的。 ( √ )
14.低碳城市就是要鼓励公交、建设轨道交通,不鼓励私家车。 ( √ ) 15.低碳发展,以提高能效、发展清洁能源为核心,以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机制为关键,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的战略取向。 ( √ )
16.低碳发展要求经济系统从高碳走向低碳,也就是说低碳经济是个低速度低水平的经济。 ( × )
17.低碳经济被认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 ( √ )
18.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大规模的使用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研发应用减碳技术来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 √ )
19.低碳经济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要提高能效、采用低碳能源和去碳技术的经济。 ( √ )
20.低碳经济是个世界潮流,我们要及早筹划,超前部署,参与竞争和制定规则,才能赢得先机。 ( √ )
21.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它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等一系列新内容。 ( √ )
22.低碳经济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大规模的使用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研发应用减碳技术,来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 √ ) 23.低碳经济要求提高环境监管的标准,以督促能源效率提高。 ( √ ) 24.低碳经济也不意味着要过苦日子、降低生活质量,而是反对奢侈浪费,提倡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 ( √ )
25.低碳经济意味着降低经济发展速度,低水平的经济。 ( × )
26.低碳经济有两个关键,一个是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大规模使用;另一个是社会经济体制机制的改革调整。 ( √ )
27.低碳经济在英国提出来的起因就是气侯变化、能源安全和国际竞争。 ( √ ) 28.发达国家的碳排放属奢侈性排放,发展中国家是生存性排放。 ( √ ) 29.发达国家历史欠帐多,现在排得也多,应该有更大的责任率先减排。 ( √ ) 30.发展低碳经济的外部压力是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国际竞争力。 ( √ ) 31.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很好的机遇。 ( √ )
32.发展低碳经济既有外部压力,又有内部需求。要有效应对外部压力,同时积极引导内部需求。 ( √ )
33.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从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变的背景下,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 ( √ )
34.各部门厉行节能可实现以较低成本减排温室气体。 ( √ )
35.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如果不采取低碳经济战略,今后五年到十年,我国的能源消耗量会显著增加。 ( √ )
36.胡锦涛主席要求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良性互动机制,让发展中国家用得上气侯友好技术。 ( √ )
37.近50年来,我国极端气侯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 ( √ ) 38.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和核能等。 ( × )
39.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现在可以直接在大气里测量。 ( √ ) 40.联合国每年举行一次“气侯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 ( √ ) 41.美国被称为“在轮子上的国家”,历来是耗能大国,长期是二氧化碳排放冠军。 ( √ )
42.美国过去是碳排放量的世界冠军,现在我国已经超过它了,因为我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33倍,13亿人生产生活的排放量是个重要的因素。 ( √ ) 43.美国人一家有两、三辆汽车是很平常的事,而且讲究大排量的,很耗油 。 ( √ )
44.美国提出,2012年,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要达到6%,2020年要达到20%。2020年以后新建的燃煤电厂要采用去碳技术(即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减排二氧化碳65%。 ( √ )
45.欧洲和美国提出把碳作为一种特殊的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和交易。 ( √ ) 46.气侯变化的经济代价可以比得上一场世界大战的经济损失,目前应对这场挑战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负担也比较合理,行动越及时花费将越少。( √ )
47.汽车、柴油车的人均每公里耗能是四点多,轻轨或公交巴士只有二点多,相差将近一半。 ( √ )
48.去碳技术现在的成本很高,目前还不能大规模使用。( √ ) 49.日本的有些居住家庭充分利用了太阳能。 ( √ )
50.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的第一次能源危机时,就意识到以重化工为中心的增长是不能持久的,所以转向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中心的发展路线。 ( √ ) 51.如果把全球的水利能源都利用起来就可以满足现在全球需要的能源。 ( √ )
52.如果现在全球以每年1% 的G DP投入,就可能避免将来气候变暖造成G DP5%—10%的损失。 ( √ )
53.森林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森林越多,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放出的氧气也越多。 ( √ )
54.上海世博会的亮点之一就是低碳,无论是低碳的建筑或者是一些产品。 ( √ )
55.实现低碳经济的两个关键,一是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大规模使用;二是新能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 ( × )
56.随着节能减排的深入,边际成本在不断的提高,但最终会有一个限度。 ( √ )
57.锁定效应是指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对某种能源、技术的依赖,例如美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