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印发《水质较好湖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0 11:02:1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印发《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环发[2014]138号

【发布部门】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财政部

【发布日期】2014.09.10 【实施日期】2014.09.1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印发《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

体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

(环发[2014]1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13-2020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环境保护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1 / 15

2014年9月10日

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13-2020年)

一、我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情况 (一)我国湖泊生态环境总体状况

当前,我国湖泊(含水库,下同)生态环境总体形势严峻。一是部分湖泊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江湖阻断以及围垦、围网、围堤、乱修乱建等过度的人为活动导致湖泊生境破碎和生物栖息地减少,破坏湖泊生态系统平衡,湖泊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损害,生态功能严重退化。二是部分湖泊存在富营养化问题。根据《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60个国控重点湖泊营养状态监测表明,4个为中度富营养状态,11个为轻度富营养状态。 (二)已开展的工作

自“九五”以来,国家对污染严重的太湖、巢湖、滇池(以下简称“三湖”)开展了大规模的治理工作,初步遏制了“三湖”水质恶化的趋势。

为保护湖泊生态环境,避免众多湖泊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经国务院同意,自2011年开始,财政部和环境保护部支持水面面积在50平方公里(k㎡)及以上、具有饮用水水源功能或重要生态功能、现状水质或目标水质好于Ⅲ类(含Ⅲ类)的湖泊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截至2013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40亿元,分3批支持抚仙湖、千岛湖、洱海等54个湖泊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动地方及社会投入约65亿元。经过治理,这些湖泊水质稳中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恢复。 二、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形势 (一)面临主要问题

2 / 15

1.部分水质较好湖泊存在富营养化风险

随着湖泊污染负荷不断增加,部分湖泊营养水平持续升高,富营养化指数呈上升趋势,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根据《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小兴凯湖、兴凯湖、南四湖和阳澄湖等湖泊为轻度富营养状态。此外,处于贫营养状态的抚仙湖由于营养物输入量不断增加,富营养化指数和浮游植物生物量呈上升趋势。 2.部分水质较好湖泊出现湖面萎缩现象

因湖泊流域植被破坏、湿地减少、水土流失和湖泊淤积,加之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用水量激增,湖泊蓄水量减少,部分水质较好湖泊出现湖面萎缩现象。例如:由于自然与人为原因导致红碱淖水位急剧下降,水面面积已由最大时的100k㎡缩减到目前的67k㎡。

3.部分湖泊水质不达标

湖泊是重要的饮用水水源。2011年调查显示,214个湖泊水库型饮用水水源中有9个水质不达标。

4.湖泊生态环境监管能力薄弱

我国湖泊生态环境监测大多限于水质,生态监测刚刚起步,相应设备装备不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部分湖泊尚未开展水质监测,环境监测、监察、预警应急等监管能力薄弱。

(二)主要环境压力

随着湖泊流域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湖泊流域种养殖业、旅游业、采矿业以及沿湖工业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保护“一湖清水”压力越来越大。一是湖泊流域城乡人口增长和沿湖区域城市化,加大了沿岸生活污染防治和湖滨带生态保护压力,部分城镇生活污染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二是湖泊流域大量农业面源、农村生活污水直接入湖,尤其是网箱养殖等造成氮、磷等污染负荷不断加大,富营养化趋势上升,控源减

3 / 15

排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湖泊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河川径流、提供水源、防洪灌溉、养殖水产、提供生物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等重要功能。湖泊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对湖泊流域内甚至流域外的社会生产、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都会产生影响。

水质较好湖泊在保障饮用水安全和湖泊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支撑湖泊流域内甚至流域外的经济社会发展及区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一些水质较好湖泊面临污染和生态退化的威胁,迫切需要按照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实行“一湖一策”,建立健全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保护和改善湖泊水质、维持湖泊生态健康为目标,按照湖泊流域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优化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科学构建湖泊流域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建立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以美丽湖泊妆扮美丽中国。 (二)基本原则 1.保护优先,预防为主

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优先保护水质较好、具有重要饮用水水源或重要生态功能的湖泊。采取预防措施,清理和治理现有的和潜在的污染源,划定并严守湖泊生态保护红线,严格保护湖滨生态敏感区,给湖泊留下更多的自然修复空间,防止湖泊

4 / 15

生态环境退化。推动湖泊流域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2.依法保护,目标约束

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完善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依法限制污染物排放以及其他对水质有负面影响或威胁湖泊生态环境的人为活动,防止水质较好湖泊环境退化。完善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指标体系,强化目标约束,促进湖泊流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湖泊保护长效机制。 3.分区指导,综合施策

针对我国东北湖区、蒙新湖区、青藏湖区、东部湖区和云贵湖区的自然地理区域特征和湖泊环境整治的区域特色,分别提出各湖区的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分区指导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合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污染防治、生态建设和修复、土地利用空间管控、保持湖泊合理水位和完善湖泊资源环境管理制度等措施,整体推进湖泊保护工作。

4.明确责任,统筹协调

划清政府与市场界线,分清中央和地方责任,细化落实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加强沟通协调,做好本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

5.拓宽渠道,多元投入

建立“中央引导、地方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地方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市场机制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形式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 (三)规划范围和期限 1.规划范围

水面面积在50k㎡以上,现状水质或目标水质好于Ⅲ类(含Ⅲ类),具有饮用水水源功

5 / 15

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印发《水质较好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mzdi67ckm9kfa2517te4mn0g1mmp000jp5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