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收集氧气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所以应该从长导管通入,故错误;
C、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故正确;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通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故正确. 故选项为: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气体的制取与检验的操作,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8.“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 )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www.21-cn-jy.com 【专题】压轴实验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因为CO2与CO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二者具有不同的性质,根据其不同的性质又决定它们有不同的用途以及造成的危害.
【解答】解:A、从化学式上看出,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故此项说法正确;
21世纪教育网B、CO2与CO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也不和碱溶液反应,但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但能溶于水生成碳酸,故此项说法正确;
C、CO2与CO的性质决定它们有这些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故此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煤气中毒,故此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阐述了一个重要的规律:物质的构成决定其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来避免其造成的危害.
9.鉴别CO、O2、CO2的简便方法是( ) A.测定它们是否有毒 B.闻气味
C.用一根燃着的木条 D.用澄清的石灰水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区别物质,可以采取分析物质的性质差异,借助差异性来选择对应的方案和方法.也可以从给定的方案去思考可能运用的方案的可行性.
【解答】解: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还原性实验相对麻烦,而可燃性就操作较为简单;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考虑看是否能够支持燃烧;O2支持燃烧,能够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A、测定毒性本身不可行.不适合区别;
B、一氧化碳有毒,不适合于闻气味,且三种气体都是无味的气体.因此无法区别;
9
C、燃着的木条,能被点燃的是一氧化碳,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可以区别.
D、通入石灰水溶液,只有二氧化碳能使之变浑浊,而氧气和一氧化碳无法区别; 故选C.
【点评】从方案去分析去对应的原理和操作的科学性,这样解题会更快捷一些.
10.只用C、CO、CuO、CaCO3、稀盐酸五种物质,进行单一或两两反应,可写出生成物中有CO2的化学方程式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由题意,“只用C、CO、CuO、CaCO3、稀盐酸五种物质,进行单一(一种反应物)或两两反应,可产生CO2”的化学反应有:C与CuO反应;CO与CuO反应;高温加热碳酸钙;CaCO3和稀盐酸反应.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有:C与CuO反应;CO与CuO反应;高温加热碳酸钙;CaCO3和稀盐酸反应,所以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由4个. 故选C.
【点评】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与技巧;掌握碳的化学性质;掌握置换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
11.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 A.CO B.C C.CH4 D.CaCO3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单质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A、CO中氧元素显﹣2价,故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C属于单质,故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
C、CH4中氢元素显+1价,故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D、CaCO3中钙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故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碳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CaCO3.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
12.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既跟它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灭火 B.制干冰 C.制化肥 D.温室肥料 【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 【分析】解答的关键是弄清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再抓住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
【解答】解:二氧化碳用来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和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制干冰是利用了二氧化碳易变成固体这一物理性质;制化肥、作温室肥料都只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www-2-1-cnjy-com 故选A.
10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实际中的应用.要求平时注意了解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2分)下列现象中,说明燃着的气体是CO的是( )
A.火焰呈蓝色,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珠,翻转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不变浑浊
B.火焰呈蓝色,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无水珠,翻转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
C.火焰呈蓝色 D.火焰几乎无色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CO燃烧的现象和产物判断,CO燃烧火焰呈蓝色,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解答】解:CO燃烧火焰呈蓝色,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扣干冷烧杯,杯壁无水珠,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21*cnjy*com 故选BC.
【点评】识记CO的性质及燃烧的现象和产物解答此题的关键.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B.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二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D.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二氧化碳有三个化学性质:①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②与水反应生成碳酸;③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版权所有:21教育】
【解答】解:A、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不活泼,一些古代的字画能保存到现在,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故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是中考的热点之一,要加强记忆,根据现象认真把握,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题和实验题中.
1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由碳、氧二种元素组成 B.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C.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
D.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11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式进行分析其元素组成;进行解答; B、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进行解答;
C、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进行解答; D、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进行解答.
【解答】解:A、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式CO2进行分析其由碳、氧二种元素组成;故A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B说法正确;
C、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故C说法错误; D、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式含义及组成的理解与解题应用的能力. 16.(2分)小红同学向盛有石灰石的锥形瓶中加入酸后,过一会儿石灰石表面几乎没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 )2-1-c-n-j-y A.锥形瓶塞处漏气 B.没有加热
C.加入的是稀硫酸 D.没有用玻璃棒搅拌溶液 【考点】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A、橡皮塞漏气,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不需加热,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产生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没有用玻璃棒搅拌反应物,不会造成石灰石表面几乎无气泡产生,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实验前必须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不反应与漏气与否无关系,故选项错误. B、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不需加热,所以与是否加热没关系,故选项错误. C、加入的是稀硫酸,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了微溶的硫酸钙,它覆盖在了石灰石的表面,阻碍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会造成过一会儿石灰石表面几乎无气体产生,故选项正确. D、没有用玻璃棒搅拌反应物,不会造成石灰石表面几乎无气泡产生,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下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