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新学案(课外篇)
3、哲理篇。
素材课4
【素材呈现】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一样。” 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 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 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立意探究】
1、在这个故事中,教授被驳得哑口无言是什么原因?请在文中圈画出相关的语句并思考。 话题点拨:从教授的言行来看,反映了理论与实践,客观与主观的哲理。教授被驳得哑口无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哲学教授在动物园里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并没能实际观察生活,就妄下结论,肯定是不行的。 (2)、具体问题不能够具体分析。对于不同的现象,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哲学教授就犯了这样的错误。 (3)、说话过于绝对。哲学教授在总结结论的时候,用了“任何事物都必须”、“任何建筑都必须”等过于绝对的词语,而忽略了自然现象的特性,可以说“大部分事物”。 2、故事中的青蛙能够把教授驳倒,是因为什么呢?
话题点拨:从青蛙的言行来看,反映了相对与绝对,共性与特殊的哲理。青蛙能够把教授驳倒,反映了它具有以下品质: (1)、勇于质疑。当青蛙发现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与哲学教授的理论有不契合时,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并当面向教授请教。 (2)、敢于向权威挑战。青蛙不迷信权威,用事实说话,敢于向哲学教授提出挑战,其勇气可嘉。
3、如何理解动物们的话“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话题点拨:动物们的话中明确指出了哲学教授犯了只信自己,小看别人的错误。故事想通过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在日常生活中,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不要小看他人。
1
【运用示例】
这个故事,从整体材料上来看,反映的是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看问题的哲理,如果作为材料,可以在作文中怎样使用? 多维运用范例: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哲学家没有对实际问题的实地考察研究,而是得意于自己空洞的理论,必然会犯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最终目的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非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对实践产生消极作用。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有的理论总结,都要来源于实践,理论和实践,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我们看待问题的时候,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自然界的事物既有共性又有其特性,不能一概而论。否则,就会像哲学家一样,盲目一刀切,忽略事物的特殊性。
3、勇于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不迷信权威,不屈从于权威,勇于质疑,挑战权威。故事中的青蛙对哲学教授空洞的理论产生疑问的时候,能够不顾哲学教授的鄙视和讽刺,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看法,青蛙的勇气可嘉。我们要学会质疑,要敢于向权威挑战,原因是:第一,权威不一定是正确的;第二,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权威也应该与时俱进。古今中外,大凡取得大成就的人,大都有挑战权威的勇气,比如:牛顿挑战权威,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挑战权威,创立了进化论;哥白尼挑战权威,创立了日心说。在学习上,我们也不能“闭门造车,墨守成规”,在学习的基础上要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培养自己勇于质疑的勇敢和敢
2
于向权威挑战的勇气,这样才能激起我们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勇气。
4、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故事中,面对青蛙的提问,教授先是瞄了一眼,然后讽刺其为“井底之蛙”,是典型的只相信自己,小看别人的表现,所幸动物们都的尖锐地指出了哲学教授所犯的错误。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许多人,仅仅因为所谓的尊严或是面子,也犯了和哲学教授一样的错误。但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看问题,看到别人的长处又会怎样呢?人类看到了鱼儿的长处,才有了潜艇与船舶;人类看到鸟儿的长处,才有了飞机这样高速的交通工具。看到别人的长处,不但不会感到自卑,反而会激起你超过别人的勇气。一代伟人毛泽东说过:“洋为中用,古为中用”,文学家鲁迅先生也提倡“拿来主义”。所以我们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从而才能更好地提高和发展自己。 【相关链接】
1. 陶罐和铁罐
【故事】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说。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摆出一副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不能叫做懦弱。”陶罐不卑不亢地说,“我们的任务是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在完成我们的本职任务方面,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愤怒地喝道,“你怎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完蛋了!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害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好,吵什么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你要变成碎片的!” 陶罐不再理会。
时间不断地向前推移,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落在废墟里。历史在它们的上面积满了渣滓和尘土,一个世纪连着一个世纪。 也不知过了多少年月。终于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发现了那只陶罐。 “哟,这里头有一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只陶罐!”其他的人也跟着高兴得叫起来。
大家把陶罐捧起,把它身上的泥土刷掉,擦洗干净,和当年在御厨的时候完全一样:朴素、美观、釉黑锃亮。
“一只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万别把它弄破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一点铁罐的影子也没有。它,铁罐,不知在什么年代便氧化了。人们只发现几块锈蚀不堪的铁片,而且不能断定那是否是铁罐的残余。
【启迪】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用自己的强点去比人家的弱点是不应该的,人家也会有比你强的地方,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2. 鲁王养鸟
【故事】有一天,鲁国的城郊飞来了一只海鸟。鲁王从来每见过这种鸟,以为是神圣,就派人把他捉来,亲自迎接供养在庙堂里。
鲁王为了表示对海鸟爱护和尊重,马上吩咐把宫廷最美妙的音乐奏给鸟听,用最丰盛的筵席款待鸟吃。可是鸟呢,它体会不到国王这番招待盛情,只吓得神魂颠倒,举止失常,连
3
一片肉也不敢尝,一滴水也不敢沾,这样,只三天就活活饿死了。
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对待可观事务,一定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对象,应当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待。否则,像鲁王那样,用供养自己的方法供养海鸟,尽管主管愿望很好,也难免要失败。
【启迪】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鲁王作为一国之君,养尊处优,可以听最美妙的音乐,可以享用最丰盛的筵席,可再名贵的鸟,都不需要这些。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对待客观事物,一定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对象,应当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待。否则,像鲁王那样,用供养自己的方法供养海鸟,尽管主观愿望很好,也难免要失败。 3. 脚用鼠示“横空出世”
【故事】 深圳实验学校高二学生马启程在课余时间发明创造的“脚用鼠标”让电脑的操作效率提高了30%左右。2001年5月,马启程同学带着发明赴美参加国际最高水平和最具影响的科技竞赛——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
该发明为盒形结构,在盒面的右面板前部有一个滚球,在左面板上方安装上两个开关。使用时双脚放置于盒上,用右脚拨动滚球,以控制电脑上的鼠标指针;左脚踩左开关则相当于“鼠标”左键;右脚踩右开关则相当于“鼠标”右键;双击、拖曳操作与普通鼠标类似。 【启迪】马启程同学敢于打破常规,对全球普及的手用鼠标提出质疑,质疑其操作效率能否提高得更快。新问题提出来了,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马启程同学从实际出发进行创造性思考,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成功地发明了与手用鼠标功能一样、但工作效率却能提高30%的脚用鼠标。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整个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中。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发展的观点,深化认识、扩展知识、把认识向前推移,并树立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创新是指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的培养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青少年学生要及早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便将来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