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键》教学设计
大城一中 董长珠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物质结构中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应能进一步认识性质和结构的关系。由于前面已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进行分析离子键的形成。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习了物质的微观构成,知道物质是又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原子可通过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构成物质。简单分析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也能画微粒结构式意图。 我校学生全为自费生,基础较差。空间想象能力、对抽象理论知识理解能力较弱。必须设法把理论直观化,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使之主动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目的要求】: 掌握化学键、离子键的概念和离子键的形成,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重、难点】: 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特点】:
1.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板书,投影到银幕,笔记预先分发给学生,但把重点内容留空,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补充,加深印象。(减少了老师板书、学生记笔
记的时间,为在40分钟的课堂上扩大容量预留了空间。)
2.利用flash软件从两个不同角度制作动画,模拟氯化钠离子键的形成,把抽象理论直观化。
3.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思考、讨论、练习占课堂时间50%以上。 4.利用实物展示仪展示学生练习,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多份对错不同的练习的分析讲解。 【教学过程】: 引言 银幕显示(通过电脑投影) 设问: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物质是由(在一串微小的风铃声中缓缓推出课题) 哪些微粒构成的呢? 离子键 (学生回答: 分子、原子和离子) 而这些微粒又是怎么样构成物质的呢? (清屏幕) 原子能够构成分子,这说明原子间一定存(分步显示:) 在着相互作用。 原子为什么能结合成分子?→原子之间必然存在着相互作用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直→①非直接相邻原子之间(较弱) 接相邻原子间的作用,由于相隔得比较远,这种作用比较弱。
1
另一种是直接相邻的原子间的作用,大家→②(两个或多个)直接相邻原子之想一想,这种作用又是强还是弱呢? 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化学键 (学生回答: 较强) (清屏幕)(分步显示)(板书:) 对,我们就把这种直接相邻原子间强烈的一、化学键 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化学键分为: 1. 概念: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注意:仅仅是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直接相邻的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才是化学键。 键,它的特点是十分强烈。 2.特点:直接相邻,强烈作用 下面我们介绍第一种化学键——离子键。 (播放氯化钠的形成1——动画,和上学期我们学习了钠在氯气中燃烧这一化学生一起分析) 学变化,我们从微观角度分析一下这一反(氯化钠的形成1——动画,) 应的变化过程。(提示学生,引导他们一起(钠原子与氯原子以原子结构示意分析,这是学生较熟悉的内容。) 图形式分别从屏幕左右两边出现,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氯原子最外相向而行,比较靠近时暂停,钠原层有七个电子,都不是稳定结构。在化学子最外层电子独自走向氯原子,钠变化中,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带上一原子失电子后其元素符号右上角带个正电荷,氯原子得一电子,带一个负电上一个正电荷,变成钠离子,氯原荷。带正电的钠离子和带负电的氯离子相子的电子后最外层电子数由七变互吸引,形成氯化钠。 八,带上一个负电荷,变成氯离子,请大家想一想,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仅仅带相反电性的两离子相互吸引相互存在相互吸引力吗?还有没有其它的作用靠近,下面打出“引力>斥力”,两力? 离子到达一定距离,停止不动,下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还有电子与电子、放文字变形成“引力=斥力”。) 原子核与原子核和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清屏幕) 当两种离子接近到某一距离,引力和斥力达到了平衡,形成稳定的化学键。 像这样由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二、离子键 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这里所说的静电作1. 概念: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离子间的引力和斥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力。 键。静电作用:引力和斥力 我们再看另一动画,氯化钠离子键的形成。 (氯化钠的形成动画二,) (边看边讲解,顺便复习钠原子最外层电(黄色的钠原子(较大)左边出场,子对原子半径的影响。) 绿色的氯原子(稍小)右边出场, 相向而行,快靠近时钠原子“扔出”一个电子,迅速变小,带上正电荷,氯原子接到电子,迅速“长胖”,带上负电荷。两离子继续靠近,到一定距离停止,中间闪烁出现一黄色的“离子键”。
2
下面请大家想一想,哪些元素的微粒之间容易形成离子键? (学生讨论,结论是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进一步引导:) (分步显示:) 2. 离子键 的形成: ⅠA、ⅡA 的活→阳离子 泼金属元素的原离 子 子 键ⅥA(O、S)ⅦA 的活泼非金属元→阴离子 素的原子 它们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哪些族? (学生讨论)卤素和第Ⅵ主族的氧元素硫元素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活泼金属位于第ⅠA、ⅡA主族。在化学变化中分别容易得、失电子变成阴、阳离子,再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 前面我们可以看到,离子键的形成主要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形象地表示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呢? 屏幕上是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的电子式。我们可以用一些小点或小叉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这种式子叫做电子式。 电子时有什么用呢?首先,电子式可以表示微粒,如屏幕上的两个电子式就是分别表示钠原子和氯原子。 下面请大家写出氢原子、钙原子、氧原子和镁原子的电子式。 (学生练习,老师巡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清屏幕) 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最外层电子:·× (清屏幕) 三、电子式 1. 表示微粒 ① 表示原子——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 ② 表示阳离子——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Na+ 表示阴离子——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并用方括号括起来,标明所带的电荷数。 电子式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如氯化钠。2. 表示物质 (讲解板书) 表示离子化合物——用阴阳离电子式最重要的用途是用来表示物质的形子表示 成过程。 3. 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
下面我们一起来写一下溴化钾和氯化镁的(老师在黑板上边讲解边板书——形成过程。 有些东西是电脑不能替代的。) 请同学们写出氧化镁和溴化钙的形成过(练习完毕,提问两位同学,用实程 。(学生练习,老师巡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物展示仪把他们的练习本展示出提醒大家容易出错的地方,如没有标离子的电荷来,逐一讲评。) 数,阴离子未加括号等等。) L层上的电子数之(再做一道深入练习。老师提示启发,学已知A元素的原子K,和比它的L,M层上的电子数之和多1生思考解答。) 个电子,B元素的原子M层上的电子数比A原子M层上的电子数多5个电子。 (1)写出这两种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2)写出这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用电子式表示A、B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展示整体板书,小结本节课内容。) 布置作业,下课。 离子键 一、化学键概念: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特点:直接相邻,强烈作用 二、离子键 1. 概念: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静电作用:引力和斥力 2. 离子键 的形成: ⅠA、ⅡA 的活泼→阳离子 金属元素的原子 离 子 键ⅥA(O、S)ⅦA 的 活泼非金属元素的→阴离子 原子 三、电子式 1.表示微粒 2. 表示物质 3. 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