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更新理论及其思考
作者:张晓婧 来源:中国园林建设网 点击量:
2008-10-9 17:52:00
246 更新时间:
Study and meditate on the method of organic renewal 张晓婧
Zhang Xiao-jing
摘要:本文对有机更新理论的提出及其概念内涵进行了介绍,总结了该理论在目前中国的发展应用,分析了该理论目前在我国存在 的问题,提出了自己对该理论在我国应用的几点建议。希望通过对有机更新理论的继承和拓展、创新,将其用于城市化加速发展中的广大旧城地区,以解决目前大量 人口、物质的不断集中和旧城老化、衰退的矛盾,同时塑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关键词:有机更新;有机性;整体性
Abstract: This essay presentates and thoughts of the theory on the concept of organic renewal, sums up the theory of China's current development.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hina, make their own suggestion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heory in China. Hoping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expand, inherited and innovate the theory, make it use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ast number of old cities in the region to solve large population, material and the continued focus on the aging of the old city.And create a good living environment.
Keywords: Organic renewal;Organic;Aggregate
城市更新是我国当前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旧城基于它的社会、文化、经济的重要地位而受到各方面的关注。目前,我国普遍进入了城市化的中期加速发展阶段,国内大部分地区,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将面临许多矛盾与问题。
20世纪60年代以后,许多西方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开始对以大规模改造为主要形式的“城市更新”运动进行反思。在我国,“城市更新”长期被简单理解成单 一的对物质环境的“改造”,而“城市保护”则被解读为“什么都不许动”,成了改造的对立面。(引自《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20世纪80年代,一些建筑师 在如何继承北京的传统城市特色方面进行了探索。由吴良镛教授主持的菊儿胡同住宅改造是旧城更新实践的成功案例。此后,有机更新理论又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是 有机更新理论比较多的用于城市历史保护区的更新与发展,而对于广大的旧城地区没有一个比较完备科学的指导方法。 个人浅以为该理论具有较大的推广性,还需要加以进一步整理和发掘。有机更新的理论与方法也需要进一步的拓展。下面概括介绍该理论。
1 城市有机更新理论的概念及内涵
1.1城市有机更新概念的提出
“有机更新”理论是在对中西方城市发展历史和城市规划理论的充分认识基础上,吴良镛教授在结合北京的实际情况,对北京旧城和我国其他城市规划建设长期研究 的基础上首先提出的。“有机更新”理论的阐述,按照城市内在发展规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与发展。丰富了城市更新的理论成果,特别是它 在北京的成功实践,更引起了国际的赞誉和广泛关注。
1.1.1理论提出的经济背景
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中前期,城市化增长飞快,城市中人口和物质的聚集和流动性都很大。城市结构处于转型时期,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旧城的更新建设 量很大,矛盾也很突出,同时大量的城市的一般性旧城地区不能得到很好的关注,走向衰落,有的地方出现棚户区,有的形成城市中的乡村。(引自《城市空间集中 与分散论》) 1.1.2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建国以来我国推行计划经济体制,城市的发展也在计划中缓慢进行。改革开放后,国家和政府转变了观念,逐步以市场为主导作用,使我国高速地进行城市发展建设。因此,旧城更新的矛盾愈发突出。 1.1.3理论提出的文化背景
中国传统的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是统一的“天人合一”人的生活。从我国城市的地理位置可以发现古代城市选址、布局和营建都非常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 城市应融与自然之中。但随着现在人们文化生活的变化,人们更致力于“改造自然”,随之,在当今的旧城更新中,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如城市建设缺乏 对人性的关心、缺乏对环境的关注、缺乏历史保护的意识,但有的问题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传统的文化观念和现代思想理念的融合, 必将对城市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1.2城市有机更新理论的内容
“有机更新”理论的雏形早在1979-1980年由吴良镛教授领导的什刹海规划研究中己经形成。这项规划明确提出了“有机更新”的思路,即:
⑴质量较好、具有文物价值的予以保留;房屋部分完好者加以修缮;已破败者拆除更新。上述各类比例根据对本地区进行调查的实际结果确定。 ⑵居住区内的道路保留胡同式街坊体系;
⑶新建住宅将单元式住宅和四合院住宅形式相结合,探索“新四合院”体系。
上述思路在1987年开始的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中得到实践,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功。
吴良镛教授在其《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书中总结道:“所谓?有机更新?即采用适当规模、合适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不断 提高规划设计质量,使每一片的发展达到相对的完整性,这样集无数相对完整性之和,即能促进北京旧城的整体环境得到改善,达到有机更新的目的”。(引自《北 京旧城与菊儿胡同》)由此可见,有机更新的运用范围更加广泛。
那么如何理解“有机更新”这个概念,我们将这个词分开来看: 1.2.1如何认识城市规划中的“有机性”
“有机”一词从字面来理解,就是有生机,有生命。有机体就是有生命的个体。进一步引申开来,城市有机体就是具有生命活力的城市个体。“有机”概念应用于城 市,就是部份与整体的和谐,与自然的结合,是把城市当作了一个“活”的有机体来对待的以人为本的思想的体现。
通过对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E?Howard )倡导的“田园城市”,美国建筑师赖特(L?Wright)提出的城乡相结合的“广亩城市”的主张,以及芬兰籍美国建筑师沙里宁(E?Saarinen) 提出的有机疏散城市结构的理论等这些有机城市理论的一些学习。将城市“有机性”总结为:强调城市和自然界的有机结合。如同对待人类自身一样来对待我们的生 活环境,是遵循城市渐变的发展规律、符合新陈代谢的生命原理。 1.2.2如何认识“更新” “更新”包含了“改造、重建”,主要是针对历史文化地段的形态结构优化,社会经济发展内容的调适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为了让历史文化地段适应当今新的生活 的需求,而进行的改变。城市更新一般是指针对城市城区环境较差、标准偏低、规划落后、经济衰退而进行的自我改造过程。旧城更新不但涵盖了旧城改造的全部内 容,并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添加新的内涵。(引自《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保护》) 1.2.3对“有机更新”概念的理解
“有机更新”即从原有的城市肌理对城市进行有机更新。因此,城市的有机更新不但要注重生态环境和技术手段,还要以动态的眼光来看待,保持历史人文因素之 外,还要将美学和文化的内容包含进去。正如吴良镛先生所论述的“城市有机更新?,即采取适当规模、合适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 关系不断提高规划设计质量,使每一片的发展达到相对的完整性,这样集无数相对完整性之和,即能促进北京旧城的整体环境得到改善。
1.3有机更新理论的构成
根据吴良镛教授关于“有机更新”的论述和“菊儿胡同”的规划设计来看,清华大学博士方可认为,“有机更新”从概念上来说,至少包含以下三层含义(引自《当代北京旧城更新调查?研究?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