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异体字?异体字是音、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不
同汉字形体。
2、产生异体字的几种情况:详见教材P80。
(三)繁简字
1、汉字简化的方式:见教材P82/3段。
2、今天繁体字使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弄清楚繁简字的对应关系。如: 皇后发廊——皇後發廊 古人云——古人雲 姓范——姓範
汉字〃汉字的性质和起源。
一、汉字的性质和起源。
1、 性质:(1)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
(2)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
2、 起源:(1)八卦说;(2)结绳和锲刻说;(3)仓颉造字说。 (1)八卦说;
八卦是古代占卜用的符号,共有8个:----—为阳爻,代表奇数;— —为阴爻,代表偶数。八卦的卦爻与数字有关,但八卦是3个奇数或偶数的排列符号,与汉字的起源无关。至于八卦用于算命,属于中国神秘文化;八卦所用符号后来(18世纪)被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用于研究二进位制,为后来计算机的发明创造了必要条件。
(2)结绳和锲刻说; 在世界范围内,结绳都是原始民族普遍采用的一种记事法。如我们要用一头牛去换八只羊,就在绳的一端打上一个大结,另一端打上八个小结。汉语中的“十”字就是上古结绳符号,像绳子打结交叉之形。结绳记事容易出错,尤其是时间长了以后。它促使文字的产生,但还不是文字的起源。
刻契为约的办法,产生于原始时代发明文字以前,那时人们在木块上刻画一些简单的纹路或缺口以帮助记忆,其作用与结绳相似。木契上的刻划道道,只起帮助作用,当然不能算是文字。但它也促进了文字的产生。
(3)仓颉造字说
两汉时期,很多人都相信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包括《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但后代多数学者认为,文字是一种相互约定,有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并非个人的功劳,只不过由他整理罢了。
我们认为,汉字起源于图画。图画的产生比文字早得多。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可以传达一定的信息,但图画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的,符号与意义之间的联系并没有确定下来;而文字是确定下来的符号,是音义的结合体。
汉字包括数字部分和主体部分。数字部分来源于陕西关中地区发现的属于仰韶文化的陶器刻符,距今六七千年,例如“一、二、三”等字即是。
华夏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源头是处于东方的少皋文化。少皋氏是以鸟为图腾的部落,其中五鸟氏中的玄鸟氏是商民族的祖先(《诗经》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其中的玄鸟就是燕子)。由此推测,商民族使用的文字(甲金文),其主体可能来源于东方。1959年在山东苴县陵阳河发现的大汶口晚期文化的陶尊,其上有红色的刻划符号,非常接近文字。另外,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也发现陶器符号,属于早期的汉字。因此,从萌芽期开始算起我们认为汉字有6000多年的历史,从形成期开始算则只有近4000年的时间。
《说文解字〃叙》记载了汉字起源的情况:“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日
月星辰等星象)于天,俯则观法(法象,指山川地理形势)于地,视鸟兽之文(踪迹)与地之宜(犹仪,形状),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显示法定的图象)。及神农氏结绳
为治而统(记录)其事,庶业(各种事务)其(通綦,甚也)繁,饰伪(欺诈)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牛羊迹)迒(hang阳平,兔迹)之迹,知分理(文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五、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办法
重点:课文中出现的前臵宾语句、重要虚词。汉字的性质;《说文解字〃叙》记录的汉字起源情况。
难点:“寡人是征、寡人是问;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两组句子的比较。 六、教学组织与设计
1、在广阔的古代文化背景中解释语言现象。联系现代汉语和中学文言课文的相关例句解析重点句子,突破难点。
2、通过汉字与其他文字的比较来认识汉字的性质。 3、板书和提问。
七、教学实施情况小结 第八讲
一、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三章:汉字〃汉字的结构(一)(2学时) 二、授课类别:理论课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六书”概念,理解许慎对“六书”的解释,通过古文字形体具体了解古人是怎样用造字方法来造字的。 四、教学内容提要
二、汉字的结构 (一)“六书”的名称和含义
六书是战国以来的学者分析汉字造字和用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前四种为造字方法,后两种为用字方法。 许慎对“六书”的解释,见教材P73。 (二)“六书”举例
1、象形:
云:云-雲-云 气: 子:本义为“婴儿” 自(鼻): 眉: 册(删、典): 瓜: 它(蛇): 聿、筆、笔: 2、指事:
刃: 亦(腋): 寸: 血: 本、末、朱(株,露出地面的根) 3、会意:
秉、兼: 祭:
益(溢): 暴(曝): 寒: 病: 興: 4、假借:
东:本义为“无底口袋” 母、每(母亲): 五、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办法
重点:“六书”的含义;许慎对“六书”的定义及其局限;象形、指事、会意、假借举例。 难点:许慎对“六书”的解释;用古文字形体说明造字方法。 六、教学组织与设计
1、与现代汉语课衔接,巩固学生已了解的“六书”概念,结合许慎举的例字讲解他对“六书”的解释。
2、古文字形体图画性强,说明“六书”的例字可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再解释,以便加深印象;对于古文字形体,只让学生了解一点常用部件就行,不作全面要求。 3、板书、师生互动。 七、教学实施情况小结 第九讲
一、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三章:汉字〃汉字的结构(二)(2学时) 二、授课类别:理论课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分清“六书”的层次,了解象形、形声、假借的相对重要性,能够分析形声字楷书形体的各种特殊结构。 四、教学内容提要
二、汉字的结构 (三)“六书”简评: 1、“六书”的层次:
象形(物形) 依类象形
指事(意形) 文(单体字) 造字
会意(形+形) 形声相益 六书 形声(形+声) 字(合体字)
转注 用字
假借 2、“六书”中有三书相对重要:
(1)象形:它是汉字造字的基础。 (2)形声:它的能产性强(数量最多)。
(3)假借:重要性体现在两方面:①它扩大了字的使用范围;②它虽然没有直接
造出新字,但它促使了新字的产生,是创造新字的桥梁。
3、“六书”的运用:六书是对以往造字实践的总结,“六书”理论出现以后,人们创
造新字,就会受“六书”理论的指导,尤其是形声和会意造字法的运用。如“尖”、“尘”、“掱”、“口格”以及化学元素名称等。 又如:武则天造字个案分析。
(四)怎样分析汉字的结构:主要是分析形声字的楷书形体。
1、 形声字的特殊结构(变例)分析: ① 到、锦、和、视
② 修、腾、荆、佞、疆、旗、徒
③ 哉、栽、载、裁、戴; 辩、辨、辪、瓣、辦、辬。
④ 问、闻、闷——阁、阙、闺; 哀——裹、裏、衷 ⑤ 急(从心及声)、布(从巾父声)、贼(从戈则声)。 五、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办法
重点:象形、形声、假借的相对重要性;分析形声字楷书形体的各种特殊结构。 难点:具体分析形声字楷书形体的各种特殊结构。。 六、教学组织与设计
1、“六书”简评部分以教师讲授为主,形声字的特殊结构(变例)分析部分由教师引导,学生最终完成识别。
2、通过详细解剖武则天造字的个案,揭示汉字发展的一些规律。 3、板书、列表概括主要内容、提问。 七、教学实施情况小结 第十讲
一、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三章:汉字〃汉字的结构(三);汉字形体的演变(2学时) 二、授课类别:理论课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形声字的形旁确认该字最初的义类;能够复述汉字形体演变三个阶段的大致情况,同时理解并掌握其中的重要内容。 四、教学内容提要
2、形旁表示义类:
斤:与砍伐(工具、动作、结果、对象等)有关
斧(从斤父声) 新(从斤从木,辛声。古“薪”字) 斫(从斤石声) 所(从斤户声,伐木声也) 断 析(从斤从木,破木也) 折(断草也,从斤断草) 斯(从斤其声,析也) 撕、嘶、厮(砍柴的贱役) 斩(从车从斤,腰斩之刑,古用车裂) 兵(两手执斤) 页:xié 与头部有关
颈、项、领(脖子) 颜(眉间或眉目之间) 颂(面貌) 顾(回头看) 颓(头秃) 硕(头大) 颤(头不定、摇摆) 烦(发热头痛) 题(头额) 频(皱眉头,后来写作“颦”,成语有“一笑一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