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被表现为性对象(女性服装的美在于取悦男性):女人穿,男人舒适地欣赏。而在男性服装广告中,女性形象又变成被诱惑的、扭曲的、歇斯底里的: •
研究显示,色情作品的影响增强了男性主体接受针对女性的暴力程度,尤其是增强了他们对性的冷硬态度,降低了他们对妇女作为强奸受害者的同情;增强了他们把强奸看作小事一桩的态度,提高了他们对妇女的攻击性。正如罗宾2摩根所言:“黄色作品是理论,强奸是实践”,
3、 夸张离奇的手段刺激消费欲,不惜牺牲妇女的尊严和主体性:
批评:如果动物以这种样子出现,人们就要拿起武器了。为了时尚表现妇女的死,为什么人们接受这种方式?在美国社会,针对妇女的社会犯罪比一般犯罪增长了四倍,四个女人中有三个将会因暴力犯罪受害。 http://www.About Face
4、刻板地、或歪曲地表现不同肤色的妇女 5、目前中国广告中的妇女形象:
(1)女性等同于物品:
(2)贬低女人(使女人自贬)来抬高物品: (3)赤裸裸地表达男尊女卑:
•可见,广告负载不良文化信息,它影响大众对妇女的看法,也作用于妇女对角色身份的认识。为抵制普遍流行的偏见,必须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唤起警觉意识,建立批判性的视野。
1、唤起警觉意识
瘦弱憔悴 糟透了!停止饥饿想象!
2、与广告商直接交锋
•该广告出现于1997年底,原广告语是:“物神16号:多洒一些在你的脖子上,当你对他摇头说‘不’时,他可以闻到这芳香。”
•该广告引发来自学校、护士、少女家长、心理学教师等11人的联名投诉:
•我们对你们登的那张香水广告非常反感,要求你们立即从杂志、报纸插页和你们的网页上去掉它。这张广告继续散布那种危险的神话,就是当女孩和妇女说“不”的时候她们的意思是“是”。
•你们的广告文本充满了对青春男女有害的信息。即妇女的声音是应该被忽视的,一个女人穿某种衣服或者用某种化妆品,这就是表示她允许对自己的性暴力;妇女想要,甚至很享受被强暴。
•这个广告还提示到,一个妇女宣称她被强暴可能是说假话,毕竟,可能是她本人诱惑了攻击她的人,因为她说的是“不”,却用这种香水来说“是!”。你们用在广告上的模特是苗条的,她大概是13-14岁的样子,被穿成和打扮成看上去已成年的样子。 •这个模特的红眼圈也许是化妆的效果,但是也完全可以是吸毒、讥饿或者身体受到攻击的结果。
•照片和广告的文本相呼应,共同展示了一个极端有害的信息,它消解了无数公民(例如我们)和组织(如我们所代表的)正在进行的努力,那就是教育年轻的妇女,使她们能够接受和理解自己,按她们自己的样子和她们所做的事情来接受和理解自己,而不
是按长相以及如何有能力吸引男人来接受自己。
•这是一张毁灭性的、狠女人的广告。 3、鼓励积极健康的广告表达
双腿截肢伤残者Aimee Mullins在1996年残疾人奥运会上完成100米赛跑 为那些被遗忘了的妇女做的广告 为《金钱》杂志做的广告: 好一幅了不起的图片!
呈现不同肤色妇女自然的风貌:
摈弃以人拟物的修辞法,直接呈现物品:
•在后现代消费社会,广告故事不会终结;问题只是在于,谁在讲?如何讲?妇女被如何表达和定位?
•妇女拟物的主流表达,依仗强大保守的男性中心传统而延续;但从女性主义的抗争中,我们可以探讨新的可能性。 像妈妈的手一样轻柔 •我们经常 会想起童年
想起乡间的时光
想起芦花轻轻飘过河岸 想起稻田在骄阳下 溢金流香
把古典的、怀旧的、 简捷的、抒情的, 居家的感觉 在纯棉的河床上 在色彩的海洋里 送过来?? 博洋家纺
友好广告
•女性主义在今天,已不仅仅是理论思潮,同时是个人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实践。责任在我们每个人是否正视了日常生活里的性别歧视,同时调动新的媒体手段,创造出强有理的挑战方式。
你每天看到多少这样的广告? 你是否介意广告中对性别的再现? 你真的感觉挺好吗?
你是否满意广告中对你这一性的性别再现? 你是否欣赏这样的艺术? 你是否介意这样表达女性?
广告是否影响你对自我和性别的看法? 我们是否需要思考:
广告如何说故事?故事如何看性别 •让我们共同思考、破除偏见,在日常生活中推动性别平等与发展的新观念。
第五讲 女性与经济 一、性别分工与女性的经济地位 1、性别分工的历史回顾
2、性别分工对男女的地位和关系的影响 二、性别分工及角色的变化 三、性别分工与家庭经济学 1、婚姻的“市场模式” 2、家庭经济的互补性 3、生育行为的成本分析 四、女性就业及收入 1、女性的就业状况及结构 2、工资和收入
3、女性与家务劳动
(1)家务劳动性别化的历史 (2)家务劳动价值分析 (3)家务劳动理想的处置分析
第六讲 女大学生心理冲突及其解决途径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05年9月24日发表的《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白皮书公布: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女生达609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45.7%,比1995年提高10.3个百分点;女硕士、女博士的比例分别达到44.2%和31.4%,比1995年分别提高13.6和15.9个百分点。
但在一个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7.0年、女性占文盲总数70%的国度里,女大学生无疑还是引人注目的,人们寄予厚望也在情理之中。 一、女大学生心理冲突的表现
1、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冲突。
一方面,女大学生得风气之先成为新观念与行为的先行者。 女大学生普遍推崇个性解放,追求独立人格,希望通过奋斗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对“人生幸福”的理解:51%的同学认为在于“自己不断努力奋斗”,14%的同学选择了“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于“婚前性行为”的态度:48%的女生认为“只要真心相爱,无可指责”,36%表示“自己不做,但可以理解”。
新浪网)最新权威调查显示:九成以上大学生认同婚前性行为,一成以上有过性行为。婚前性行为认可率已接近西方,表明大学生性观念的先行性。 但对预防爱滋病的知识和人流带来的伤害了解远远不够。
另一方面,传统性别文化成为女大学生成才的文化背景和心理负担。 据对浙江师大、杭州师院两所大学女生的调查,在“人最重要品质”项目中,赞成“竞争”比例为11.4%,排第15位,赞成“冒险”为4.6%,排第19位。
2001年贞操观的性别分析
《青春无瑕同盟协议》
如花岁月,沐浴爱情光辉,然而目睹过太多享一时冲动的甜蜜而以泪洗面的悲剧,为了抵制不良风气,为了维护女性健康,特订立此协议。
1.享受爱情甜蜜,维护爱情严肃,珍爱女性贞操,结婚之前不与任何异性发生性关系。2.恋爱过程中,如遇男友提出性要求,应明确表示不可以,同时,在与男友交往过程中应检点自己言行,不以过于亲密言行误导男友。3.协议中的盟友有义务提醒其他盟友遵守协议,对盟友的提醒,应以友好态度听取。4.本协议根据自愿原则订立,如感觉难以遵守,应声明退盟。
这是四川成都某两所高校7位女大学生(赵丽萍)签订的《青春无瑕同盟协议》。一石激起千层浪,此后,中央财经大学、南京大学和广西的三位大学女生发起了拒绝婚前性行为的网上签名活动,短短几天就有700多人签名。 该活动成为2005年十大性话题之一。 相关评论:
支持方:一女大学生表示,“我签名不光是为了证明女大学生主体的纯洁,还想证明我们在思考,思考这个时代的女大学生应该是什么样子”。有专家认为,拒绝婚前性行为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反对方:有网友反问:婚前性行为不健康?有正常的性欲却无法发泄,堵在心里,方是健康?有婚前性行为就是“有瑕”吗?
一般来说,大学生同居或发生婚前性行为,是大学生性成熟和情感发展的结果,虽然是一种社会不提倡的行为,但是,也并不违反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也就是说,发生“婚前性行为”只是一个人的一种态度,而绝不是一个人的“污点”。
李银河点评:
一些女大学生发起青春无瑕联盟,试图在普遍的“失贞”大潮中保持婚前童贞;但是,它们也反映出婚前保持童贞的行为模式已经渐渐沦为少数人的价值,大多数人选择了婚前性行为。
2、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加剧
由于大多数的女生从小处于成年人照顾和管理中,习惯于在成人的指导下行动,其心理成熟度较低,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间差距较大。
一方面,身体的成熟带来的独立意志的强化;另一方面,心理的不成熟导致独立能力的不足使她们难以摆脱对成年人的依赖。
以这一独立和依赖的矛盾冲突为核心的青春“心理风暴期”不仅时间延长了,并且“风暴”的强度也加大了。
3、学业、事业与爱情矛盾冲突加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