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短文两篇
陋室铭
1.知识目标:.能记住相关的文言字词解释。 学习目标 2.技能目标: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不慕荣利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法指导 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朗读法,导读法 【自主学习】 1、读一读,写一写(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惟吾德馨( ) 鸿儒( ) 调素琴 ( ) 案牍( ) 西蜀子云亭 ( ) 苔痕( ) 2、读一读,译一译(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
(1)有仙则名( ) (2)有龙则灵( ) (3) 斯是陋室( ) (4)何陋之有( ) (5)苔痕上阶绿( ) (6)草色入帘青( ) (7)谈笑有鸿儒( )(8)往来无白丁( ) (9)可以调素琴( )(10)无案牍之劳形( ) (11)惟吾德馨( )( ) 3、读一读,理一理(整体感悟课文)
(1)《陋室铭》的作者是 ,他是 代诗人,字 。题目中的“铭”是
指: 。这种文
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 韵,有 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2)本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接着以“ ”一句统领全篇。下文则用“ ”写室外环境之幽雅,用“ ”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用“ ”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结尾再用
“ ”予以强调,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
4、 读一读,问一问
学习质疑: 【课堂探究】(合作学习最有效)5、读一读,品一品。 (1)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答:《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颂功德埋下了伏笔。从侧面烘托陋室清幽,宁静。也表达了陋室是因室主人的德馨而出名的。 。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答:地方不大,但是整洁干净,有格调。 。
(3)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答:从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陋室不陋,即:(1)从自然环境的清幽。“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2) 从交往人物的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从生活情趣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总之,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都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这也就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 。
(4)有句古诗说:“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课文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文章的开头三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5)文中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个典故有何作用?
答:表现了自己同诸葛亮和扬雄一样高洁而不受客观居住条件所困的高尚情怀。 。
(6)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 本文的主旨句是: 。 ② 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 。 ③ 写室中往来人物不俗的句子是: 。 ④ 反映作者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 6、读一读,记一记(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答: 。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答: 。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 。 (4)孔子云:何陋之有?
答: 。 【小结拓展】读一读,论一论
有人说,时代的发展,令许多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改变,作者认为只要自己“德馨”,纵然身居陋室,也同样安贫乐道,心美如饴。他要是生活在当代,纵然不是“傻帽”,也肯定是个迂腐不堪的社会“弃儿”----落伍者。对此说法,你是怎样看待的?
答:身居陋室却惟吾德馨,若他出生在现在,这样的高贵品行定会被赋予时代的特殊色彩,原则上的观念与价值取向不会改变,但因为时代的不同,“谈笑有鸿儒”的他会在这个社会大放异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