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空气和天气变化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确信空气的真实存在,获取对空气的性质,组成及风的成因直观、生动的认识,同时更强烈地意识到空气是生命的要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自觉地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本单元涉及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科学探究
1.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来收集证据。 2. 能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收集到的证据。
3. 能对证据进行比较、归纳、概括等加工,并做出合理解释。 科学知识
1. 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 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氧气对于生命的意义。 3. 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性质,了解人类对此性质的应用。 4. 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5. 知道因地球的形状,空气冷热不均时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意识到合理利用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滥用科技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2. 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3. 愿意合作与交流。
在学生学用多种方法认识水、固体和液体之后,本单元将继续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不容易直接感知的空气,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观察、实验、比较、推理、分析等方法探究事物的能力。
由于空气不同于其他有形物体,需要通过实验来间接觉察到它,因此,本单元各课大多以实验感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寻求答案的方式来呈现的。 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由四个部分的内容构成:
第一部分,认识空气的性质。这些性质包括:空气无一定的形状、会流动、具有质量、要占据空间、容易被压缩等。认识空气这些性质与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存在是交织在一起的,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推理、比较、概括等能力的训练。
第二部分,认识空气流动的规律。这部分内容包括:认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形成风的主要原因。通过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培养学生进一步运用感官、进行实验操作以及借助想象和推理认识自然事物的能力。
第三部分,认识空气的主要化学成分。在前面认识空气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关于空气组成的初步、浅湿的化学知识,并为后面学习人的呼吸生理和空气的污染与保护准备相关的知识,同时继续对学生进行综合运用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能力的训练。
第四部分,认识空气对生命的意义,了解空气的污染与保护。在认识了空气的性质和组成之后,这部分内容将引领学生关注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环境,考察自己周围的空气质量,进行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并培养学生实地考察的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空气的性质。 2、认识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3、了解空气的成分。 4、了解我们怎样为净化空气作贡献。 教1、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学2、理解风的形成。 难3、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点 操作技能。 4、调查居室空气污染的原因。 四、单元内容、实验及课时安排 序课题 号 1 实验内容 实验材料 水槽、注射器、塑料袋、透明玻璃杯、圆气球、纸、细木棍、细线、透明胶带、计划课时数2 空气的性质 研究空气的性质 杠杆尺、针、气筒、平底烧瓶、透明方形塑料瓶、烧杯、橡皮、漆包线、长气球、吸管、配套空气动力材料 2 2 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比较冷热空气的轻重 热空气和冷空气 冷热空气对流 制作热气球 蜡烛、纸蛇(卡纸4张)、火柴、细线、剪刀、铅笔平衡架(杠杆尺)、酒精灯、火柴、纸杯、细线透明水槽、250ml集气瓶、热水、玻璃片、线香、火柴一次性桌布、细铁丝、易拉罐、棉花、酒精、双面胶、剪刀、细绳、透明胶带 蜡烛、火柴、去底的饮料瓶、水槽、细2 3 哪支蜡烛先熄灭 研究空气的成分 空气中有什么 制取二氧化碳 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4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哪里的灰尘最多 铁丝、玻璃片、红水250ml集气瓶、醋、小苏打、角匙、橡胶导管、橡胶瓶塞、细玻璃管、打孔器、250ml锥形瓶、毛玻璃片250ml集气瓶、250ml烧杯、长条金属片、短蜡烛、火柴、澄清、石灰水、玻璃杯、玻璃片、冰块 小镜子、凡士林 2 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