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妙审题巧立意
一、【审题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
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审题立意之途径和方法
二、新材料作文审题两步曲
(一)正确审读材料。
“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 那么,如何正确审读材料呢?
1、从分析原因入手。﹙相同的东西不同的变化的矛盾点之原因﹚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网捞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米虾;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这是为什么呢? 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
空间不宽 水域狭窄 藏鱼不多 井里捞鱼 原因 两条大鲤鱼 三条鲫鱼 几只米虾 空白 结果
通过“这是为什么”的分析,学生能较快速明白材料的主旨: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
提炼关键词句
有个教授做过一个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 本材料的关键词是“爱坐前排”(对“前排”的理解不要狭隘)、“成功”,所以抓住这两个词语的逻辑关系组织成句,就会有如下立意: ? ①积极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
? ②要有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 ? ③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争第一), ? ④勇于坐在生活的前排等。
2、从抓住材料的关键词或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例如: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
咨询电话:0757-2839 8802 0757-2839 8805
地址:顺德容桂泰和路18号(天佑城对面劳动保障局后面)
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永远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 3、从辨明关系入手。
事物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例如: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材料中的1个环扣和其他99个环扣之间,也是依存关系。据此,我们可立意为:小小的过错或疏忽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因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此立意即可。
4、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情感倾向,此时,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例如: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
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总之,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不能另搞一套。上面的几中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构思作文。 提炼本质法
这种方法就是抓住材料所反映的本质性的问题去立意。这种方法适用于平实的叙述性材料。这类材料没有明显的是非曲直,所表达的中心也不含蓄,就靠我们提炼出一个带哲理性的观点。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在分析材料时,就要抓住学者话的本质。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无私友爱品质。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不贪的本质。 东西要放整齐:严格的习惯。
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知错必改的品质。
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良好的生活习惯。
从而我们看出,老学者在幼儿园学到的是一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这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他取得了成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所以这一材料的本质问题就是: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以此为论点,深刻,准确。
(二)审清作文要求
1、“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是明确作文的构思方向; 2、“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是作文的“三确定”原则;
3、“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是作文的“三不”方针。
咨询电话:0757-2839 8802 0757-2839 8805
地址:顺德容桂泰和路18号(天佑城对面劳动保障局后面)
▲审题
仔细阅读这则故事,抓住哭婆变成笑婆的关键。一个儿子卖鞋,一个儿子卖伞,这一事实没有改变,改变了的是哭婆的想法,雨天为卖鞋的儿子着急,晴天为卖伞的儿子发愁;反过来想,发愁就变成高兴了,哭婆也成了笑婆。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很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对于一个事物就只有一个固定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应提倡多角度地观察事物,多方位思考,说不定会有令人惊喜的发现呢!
▲立意
有时候换换脑筋,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新的发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杜甫的名句,意思是说,书有积累,写作时便如有神助。
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说,“读过万卷书,胸中无适主”,书多而无所适从,失去主见。根据材料,提炼观点,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议论文。
这两则材料都是针对读书发表的不同见解。先看杜甫的话,讲的是“读书”和“下笔”的关系,即知识积累和写作的关系。广泛地阅读,积累丰富的知识,写起文章来就会文思泉涌。而郑板桥的话是说读书多了却没有思考,缺少自己的主见而无所适从,强调的是学以致用的问题。两人的看法各有道理,只是角度不同而已。所以要找到两则材料的联结点:读与思,学与用的关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就是文章的立意。
立意
我们既要广泛地阅读,积累丰富的知识,又要在读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将学与思、学与用结合起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从早晨起就大雨滂沱,路边几个卖小吃的小贩一直无生意。快到中午,卖烤饼的大概是饿了,就吃一快自己烤的饼。他已烤好一大叠,反正也卖不出去。卖西瓜的坐着无聊,也就敲开一个西瓜来吃。卖辣香干的开始吃辣香干。卖杨梅的也只好吃杨梅了。
雨一直下着,四个小贩一直这样吃着。卖杨梅的吃得酸死了,卖辣香干的吃得辣死了,卖烤饼的吃得渴死了,卖西瓜的吃得肚皮胀死了。 这时从雨中嘻嘻哈哈冲过来四个年轻人,他们从四个小贩手中将这四样东西都买齐了,坐在附近的亭子里吃,有香的有辣的,有酸的有甜的,味道好极了。
要求: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三、新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1、据报载,一位中学生设计了一项航天项目实验方案,自以为肯定能得到全国一等奖,结果只得了三等奖,发奖时,他竟不起立领奖;还有一位中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一项发明创造的设计,当他得知工厂要投产时,却单独和厂方洽谈,要厂方给他两万元人民币,或送他出国留学。
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
结果 不起立领奖 单独和厂方谈判合作的成果 原因 有才无德
立意: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咨询电话:0757-2839 8802 0757-2839 8805
地址:顺德容桂泰和路18号(天佑城对面劳动保障局后面)
2、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之夭夭。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会按照原路。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个机关,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获猎物了。 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
关键句是“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
立意:走熟悉的路也会摔倒,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变化的世界,“别摔在熟悉的路上”,不要谨小慎微、敢于走新路、敢于创新。
3、《盲子过涸溪》: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第只要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 情感态度法 本文的主要形象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死不放手。在这样理解的基础就可以得出“放下即实地”、“学会‘放手’”、“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等立意及命题了。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把坚实的锁挂在门上,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啪”的一声锁开了。铁棒好奇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你却轻而易举就把他弄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锁、钥匙、铁棒都有象征意义。请你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过程分析:
材料中的“锁”“钥匙”“铁棒”都运用了比喻,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锁”比喻为问题、矛盾;“钥匙”和“铁棒”比喻为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钥匙——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说明做任何事情必须以了解为基础,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好;
②铁棒——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说明做事不讲究方法,一味蛮干。所以,做事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就会事半功倍;一味蛮干,只会把事情办糟。
5.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从前,有一个哭婆,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卖鞋一个卖伞,
雨天她为卖鞋的儿子着急,晴天又为卖伞的儿子发愁,就一直哭又啼啼的。有个邻居劝她为何不反过来想呢,雨天为卖伞的儿子高兴,晴天为卖鞋的儿子高兴,哭婆便成了笑婆。
请就此材料,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咨询电话:0757-2839 8802 0757-2839 8805
地址:顺德容桂泰和路18号(天佑城对面劳动保障局后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