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备课
25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 课文重点:3、4、6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课文2----6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联系实际,谈谈对课文自后一句话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物相关资料 预习提纲
导语:17世纪意大利有个伟大的利学家叫伽利略,他曾经以
很大的勇气,冲破
人们对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大胆地研究物体从高处落地的规律。这篇课
文就是介绍当时伽利略研究这一问题的经过,课文的题目就是他研究的结果。今天
我们来看看他的这一结果是怎样得来的?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 并在文中标画出来。 辩论 寻常 解答 信奉 容许 违背
曾经 拖住 解释 教授 宣布 固执 胆大妄为
1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4. 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组词) 着 更 的 为
5.结合上下文(或查词典)解释词语。(写在课本上) 信奉 固执 胆大妄为 6.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7. 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画出文中描写伽利略疑问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他的疑问是怎样产生的?
(2)伽利略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是怎样进行试验的?别人有哪些反
应?
(3)谈一谈你对这句话“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的理解。
8.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伽利略,并了解一下他的成就。 9.质疑。(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
2
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预习成果展示 1.通过多媒体展示生字: 辩论 寻常 解答 信奉 容许 违背 曾经 拖住 解释 教授 宣布 固执 胆大妄为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胆大妄为 固执” 3.刚才看有的同学有几个字写错了:辩、释、执 指导学生书写 4.展示概括具体的学生的主要内容。 三、精讲点拨 (一)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1.结合上节课的自读和交流来填空,并说明理由。 伽利略是一个( )的科学家。 2.小组交流。 3.集体汇报交流,引导结合重点语段深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如: 1、伽利略是—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25岁时就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亡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町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善于思考。 教师引导: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老师帮忙。(算式法104-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10十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l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lo磅的快。图示法等)
3
b.指导学生有感情朗渎,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语,来突出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不是妄下结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理。(教师引导理解“信奉”) 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多次实验来证实,并且要面对无数人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卜公开试验。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伽利略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面对人们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 b.教师补充阅读资料《布鲁诺》.使学生了解到伽利略在当时的利:会环境下这样做,是有着生命危险的,这更体现了他献身科学的精神。 升华情感,体会写法 1、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这个著名的试验。(出示插图投影,教师范读第六自然段) 2、请同学们把最后一句话抄写下来,并反复地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