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格式
.
综合素质
模块一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观定义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教育观的核心)指向“素 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 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 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2.素质教育观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素质教育观外延
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 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素质教育是终生的。 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
4.素质教育观产生
20C80-90年代末提出。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应试教育不仅背离了我国的教育 方针,也不利于培养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的人才。素质教育观扭转了应试教育观,把教育目 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
5.素质教育观发展
1999年6月,《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 成了系统的思想。
2006.6.29,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
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标志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6.中学素质教育
(1)中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
指国民素质教育的形式,与其他层次、形式相同的性质。中学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基础性, 即中学素质教育培养受教育者作为国家公民的基础素质。中学素质教育应当对中学生进行全 .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
面发展的教育和面向全体中学生的教育。 (2)中学素质教育的特殊性
中学教育包含初中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
中学素质教育是顺应初中学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 初中:人的自我觉醒阶段,是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
高中:形成三观的关键阶段,进入为人的终生发展奠基的关键阶段。
7.素质教育目标
(1)促进学生身体发展(2)心理的成熟化(3)造就平等的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了和基本素质(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8.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
9.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教师团队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学生观
“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2006.6.30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 的道德的发展。
2006.6.31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0.“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
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内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延展
“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从三个维度去理解: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11.“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b.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c.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
a.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b.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
a.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b.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12.全面发展学生观的基本要求
(1)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2)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要求 (3)中学生社会文化素质发展的要求
教育公正与中学生的共同发展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来开展教育活动,要遵循“教育公正”的原则,处理好学生发展 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问题。
2006.6.32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
所谓教育机会均等,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入学机会均等;一个是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2006.6.33有差异的学生的共同发展
(1)学生的性别差异与共同发展 (2)学生的民族差异与共同发展 .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
(3)学生的地域差异与共同发展 (4)学生家庭背景的差异与共同发展 (5)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与共同发展
(三)教师观
中学教师职业的认识
13.教师职业与专业
教师工作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具有专业的基本特性。第一,教师职业具有一定的职业声望。 第二,教师需要经过严格的职前专业训练。第三,教师具有专业自主性。第四,教师职业有 自己的专业标准。第五,教师实践是现代教育科学重要的专业研究领域。
14.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 (1)传道者的角色(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3)示范者的角色 (4)管理者的角色(5)朋友的角色(6)研究者的角色
15.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①因材施教。②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③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3)主动性和示范性(4)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5)长期性和间接性(6)个体性和群体性
16.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现代教师角色转换
a.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b.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c.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d.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
a.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b.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c.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
中学教育的专业发展
17.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要求
(1)学会学习,成为终生学习者(2)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3)恒于研究,成为教育的研究者(4)重视沟通,加强交往和合作能力 (5)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8.教师专业发展内容
(1)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人格的形成(3)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深化 (4)专业能力的提高(5)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6)专业自我的形成
19.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中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2006.6.3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3)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4)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006.6.35教师专业知识素养
(1)本体性知识
a.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b.掌握该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及相关知识 c.学科发展的历史及趋势d.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条件性知识(3)实践性知识(4)文化知识
2006.6.36教师教育专业素养
(1)具有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2)先进的教育理念(3)较高的教育专业能力
2006.6.37教师职业心理素质
(1)良好的情感特征(2)积极稳定的情绪特征(3)良好的性格特征
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
1.教师职业的责任
(1)根本职责为教书育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 (2)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3)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青一代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4)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2.教师职业的价值
.
专业资料整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