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策略 毕业论文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0:52:4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目录

内容摘要………………………………………………………………………..3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4 二、课堂教学中问题行为的特点和原因分析………………………………..5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分析……………………………………………. 6. (二)课堂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 6 三、课堂教学中需要培养的学生七大行为习惯……………………………..7 (一) 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 ………………………………………………….7 (二)动脑多思习惯的培养 ………………………………………………….7 (三) 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 ………………………………………………….7 (四) 阅读课本习惯的培养 ………………………………………………….7 (五) 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 ………………………………………………….7 (六) 参与合作习惯的培养 ………………………………………………….7 (七 )准确表达习惯的培养 ………………………………………………….7 四、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对策………………………………8 (一)加强教师自我因素的管理……………………………………………..8 (二)对不同性质的问题行为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方法………………..8 (三)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巩固课堂规范………………………..9 (四)创设有效情境,打造高效课堂………………………………………..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1 / 11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策略

内容摘要

新课程计划中提出这样的要求:“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质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课堂教学中探究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也就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分析行为和习惯的内涵。第二部分:课堂教学中问题行为的特点和原因分析。第三部分:课堂教学中需要培养的学生行为习惯。第四部分: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第一:加强教师自我因素的管理;第二:对不同性质的问题行为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方法;第三: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巩固课堂规范;第四:创设有效情境,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注重教师的自我培养,从学生个性和习惯入手,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有效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课堂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而创设高效课堂。本文就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做了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行为习惯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析和成因 培养目标 培养对策

2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这一课题在国内外已有比较系统的研究。一部分专家将其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主要内容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人格的辅导,经过发展,已经构建了较为丰富的理论体系,使这项工作成为学校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研究中,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班杜拉的“榜样法”理论,海德的“归因”理论以及行为主义心理学中的“强化”理论等。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也指出,教师要在学生有了学习要求的情况下去教;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记;要在学生明白行动规则的条件下再要求去做。其中对学习策略的研究和探讨是热点,提出了大量的有关学习策略的思想和理论模型,可以作为教育实践研究的有益指导。但存在的不足是,缺乏从习惯培养角度来探讨学习策略的研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动机与兴趣的激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经验。但对于学习策略的了解与掌握十分匮乏,几乎没有策略指导的意识和习惯。广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基本处于无指导状态,导致了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动机缺乏等问题。由此可知,在理论的探讨与教育实践应用间仍然存在脱节的现象,表现为很多研究停留在理论探讨。而实践中的研究由于缺乏科研人员的指导仍停在经验总结的水平上,缺乏严谨的设计和科学的评估,难以形成有效的推广方案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行为习惯。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对教师改变教育观念,对学生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此课题将在课堂行为习惯研究的理论指导内容、原则、评估手段,方法等方面提供可选择的新思路和操作样式。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方式方法,目标效果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将影响和带动全体老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带动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和探索,培养积极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推进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在以上教育理论和教育决策的指导下,我选择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这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

3 / 11

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好习惯的培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足可以说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对课堂学习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而探究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对策也就成为学校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行为,顾名思义,就是行动之所为。《墨经》说:“行,为也。”行乃行动,为系作为;行与为可以互训。亦即凭借行动有所为或有所不为,就叫行为。行为是人的心理、意识参与外部活动时其外部表现的组合。心理、意识是行为的内部基础,活动、行动是行为的外部载体,行为是心理、意识、活动、行动的表现与结果。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习惯,就是在长期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和自然而然的完成各种动作的方式。一种稳定的习惯,实际就是一种好品质的表现。”少年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强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有人作了这样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二、 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分析和原因

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学生会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不能安心学习或不能顺利学习,其学习活动不能和谐地与教师教学活动相配合,他们的行为不但妨碍了自己的学习,而且有时还干扰了教师的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美国心理学家称之为“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违反课堂规则,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行为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漫不经心,感情淡漠,逃避班级活动、与教师关系紧张、容易冲动、坐立不安或者活动过度等等。为了处理这些课堂问题行为,又要浪费很多课堂时间,导致影响上课进度和效率,课堂变成了维持秩序和纠正不良行为的课。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分析

课堂问题行为根据其行为的倾向,可分为两大类:外向型问题行为和外向型问题行为。外向型问题行为会直接扰乱课堂秩序,易被察觉。例如,相互争吵、

4 / 11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策略 毕业论文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oqon5864l7yogl1itk20zdc523y3q00i0r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