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
实施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职教新模式 大力培养企业适用的
技能型人才
信息来源: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2009-03-12 人文科学系 周蒨 供稿
近几年来,国家更加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良好机遇。我院在开展校企合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里,我就秘书专业加强校政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培养企业适用的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模式、采取的主要措施等方面,作简要研讨。
一、关于秘书专业实施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的思考与探索
套用电影《天下无贼》里面的一句经典对白:“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
企业要发展、要实现战略目标、关键在人才,在于高素质员工队伍,在于构建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化的机制。从这样的战略构想出发,一方面要创建学习型企业,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为员工职业生涯搭建价值提升的平台;另一方面企业要积极参与职业教育,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我们的职业教育既包括对全日制学生的教育,也应该包括对企业在职员工的培训。并且应该把对企业在职员工的培训作为我们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
1、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 人才资源是企业的 “第一资源”, 技能型人才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力量。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培养是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企业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长期战略。
工学结合是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基本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实现工学结合模式的前提条件。打造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离不开职业教育,离不开职业院校,离不开校企合作。只有输出端的职业院校与输入端的企业紧密衔接,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劳动者,才能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受到企业欢迎;只有企业的积极参与,才能让职业院校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岗位职务能力需求,使职业院校根据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搞好课程开发,按照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利于提升企业品牌的内涵和影响力,有利于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到企业后缩短适应期;有利于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就业后能很快融入企业员工团队,增强团队力量。总之,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有利于学院的长远发展。
1
百度文库
2、秘书专业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实践探索
(1)建立实习基础网络。从秘书专业开办至今,根据校政企合作的方式,与绵阳市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知名企业紧密合作,建有实习、实训基地30余处(绵阳市委宣传部、绵阳人事局、绵阳市地方税务局第二直属分局、绵阳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绵阳市涪城区人民检察院、涪城区农业局、涪城区财办、涪城区档案局、绵阳市游仙区司法局、七彩印业有限公司、联通公司绵阳分公司、康辉旅行社、九龙国际旅行社、青年旅行社、美乐有限公司、北京金豪商贸有限公司绵阳办事处、战国通讯城等)实习实训条件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校内外实习、实训环境的进一步完善与拓展,强化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丰富了学校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新体系,为学校教学、教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为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找到了方向。企业通过学校、学生实习实践活动,直接了解到学校的办学水平,学生能力素质,为企业直接选才开辟了窗口。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双方良性互动。符合我院打造“零适应期”综合人才的办学理念。
(2)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秘书专业的专业特殊性,使我们不可能和其他工科专业一样(比如就业时“整班抬”),所以我们的订单式培养,就应该充分了解市场对秘书人才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合格的秘书人才。另外,就是争取为企业专设强化班。根据企业对新进员工在知识、技能方面的特殊要求,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商定挑选部分待毕业学生,单独办班,组织教学和训练,定向培养毕业生。如近几年长虹客服中心挑选的秘书专业的同学,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重点加强其普通话、礼仪等方面的强化训练。重点解决学生适应就业单位的工作需要问题。
(3)在校园内引进企业建立合作培训基地。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和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学校提供培训场所,企业提供设施设备,师资上互通、互派,合作开展秘书专业全日制和企业员工短期培训的招生、教学、培训。
(4)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校企共同研究开发实习课程,针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技能、职业操守、敬业精神,开发出具有企业特色,以企业文化为龙头,以就业热身为主线的实习课程。我们秘书专业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多种实习方式,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综合实习、定岗实习等。
这些校企合作的模式,为实习实践教学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创造了实现学校、企业、学生 “三赢”的机会。
3、加强校企合作的主要措施
(1)加强校企合作,让机关、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根据职业能力的需要,以及绵阳科技城建设和四川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按照“工学结合,校政企互动”的人才培养理念,让更多的行政、企事业单
2
百度文库
位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将职业技能和素质培养贯穿始终,形成工学结合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邀请更多的行政机关领导、企事业单位专家和有丰富经验的在职文秘人员参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工作(行政机关领导、企事业单位专家和文秘人员与学校教师人数比例各占三分之一),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设置与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体系以及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指导和检查。将聘请更多的工作成效显著、工作经验丰富的秘书或行政管理人员,担任部分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教学的工作,并不定期到校开设各种讲座,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对市场发展的适应能力。
(2)动态跟踪社会需求,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作为办学单位随时都要跟踪市场、研究市场和预测市场,以市场需要为导向。按照“用专家的眼光审视办学质量,用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标准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理念,通过定期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建立校政、校企信息沟通制度,学生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等途径,动态跟踪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使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实训设备、师资力量、管理模式等各个方面能够紧跟市场,及时调整,不断改革,形成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反馈机制。
(3)构建校企合作师资互动机制。充分利用学院师资优势,为企业提升职工素质、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服务,同时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指导教师或来院作专题讲座,促进学院教学更具针对性。学院定期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顶岗进修,学习一线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确定专任教师担任实习生带队老师,与实习单位共同做好实习生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
文秘专业在今后应坚持“工学结合、校政企互动”的办学方针,在现有的30余处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增加实习基地的数量,便于有选择性的分散实习,充分展示学生个性,让学生在科技城建设和四川区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更多的参与各项活动、会议的辅助服务。还要加强和大型企业合作办学,如:四川长虹、绵阳九州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开展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体验职业角色,拓宽学生视野,为学生创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企业在职员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1、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基本情况
本专业的专业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服务于科技城的建设。近3年来,有专业教师10余人参与科技城各类人才的培训、指导工作;本专业学生也多次参与服务科技城的各类大型活动。如:刘涛老师为中国联通公司绵阳分公司的员工进行应用文写作的培训;马小丽老师多次为绵阳市礼宾局、招商银行等单位做普通话的培训、王川老师为绵阳市人事局、礼宾局、民政局、勇拓房地产公司等单位做员工礼仪培训,另外其他还有多位老师参与了这种培训工作,如,绵阳市农民工的培训,等等,行政机关和企业均反映良好。
3
百度文库
2、进一步拓宽培训形式
(1)是进校培训与上门培训相结合。对一些通用性较强、培训人员较分散的,组织到学院培训。对一些企业规模大、培训人员多,或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根据企业需要,由学院派人到企业合作开班组织培训。
(2)是等级培训与提高培训相结合。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企业职工的素质提升要求也更为迫切。对此,我们既重视对企业职工技能等级提高的培训,更重视已有技能等级职工的提高培训,以适应科技发展、企业发展及个人发展的需要。
(3)是全面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根据企业职工和社会人员的特殊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题培训,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政策导向和机制创新的思考 1.政策导向与制度安排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对于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已经成为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学校的共识,教育部有宏观的政策导向,并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模式,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以及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还几乎是零。目前,工学结合、产教结合主要靠学校自身寻找企业去磨合、摸索。由于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不平衡,因此,对不同地区之间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结合方式的分类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多数西部地区缺乏能接受学校规模实习的大企业,即便有,也并非都有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如何使中小企业认识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并积极主动参与到发展职业教育的工作当中来,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需要政策和制度引导。
2.理论创新 目前国内已广泛引进介绍了国际上工学结合,产教结合,德国的 “双元制”模式,英国的 “三明治”合作教育模式,美国和日本的 “产学合作”模式以及韩国的 “订单培养”模式,但我们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中国教育实践,尤其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实践,花大力气进行理论创新,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学结合,产教结合模式,以指导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升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3.机制创新
建立企业行业与学校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讨论最多的是校企合作 “订单培养”,但全面推进 “订单培养”关键在于取得企业的共识,就企业来讲,推行 “订单培养”的要素,一是要有名校、名师、名专业;二是要有强大的实训基地,良好的实训条件,保证学生接受过足够的技能训练;三是要有以市场为导向,适应企业、行业所需要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体制和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没有这些办学要素, “订单培养”目标就落不到实处。职业院校要实现
4
百度文库
“订单培养”目标,一定要头脑清醒,重点突出,通过优势专业建设带动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切不可面面俱到。
4.观念冲突
职业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但从很多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了解到,观念冲突普遍存在,甚至在一定程 度上成了职业学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障碍。这种观念冲突主要表现在:顶岗实习期间,公司已完全按照员工进行管理,实习学生必须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安全操作规程,自觉以主人翁姿态、敬业精神、职业操守进行工作,但实际状况是,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进入不了实际工作状态,学校还将学生当成自己的产品,还要附加给学生一些课程,学生也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是员工。不服从公司管理的事屡有发生,加大了企业管理的难度,影响了企业对工学结合的积极性,当然校企合作的愿望,接纳这些毕业生的要求也大打折扣,观念突围对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能否顺利进行至关重要,需要认真的加以解决。
中国职业教育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共创双赢。我们相信在教育部的指导下,我们将不辱使命为中国职业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