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总体性思辨的实践探究
作者:马大刚
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20年第04期
[摘要]马克思站在教育理论视角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基本原理,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实践性角度深入贯彻马列主义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成为教育界马列主义的天才宣传者。苏霍姆林斯基在苏联现有的条件制度下,从学校教育实际为落脚点,切实面对教育实际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综合分析理论与实践,二者辩证结合,即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与优化完善理论。其认为和谐全面发展的人,应将精神生活、纯洁道德与健全体格和谐统一,进而提出“五+二”全面教育模式以及全面教育的“二”个补充思想,其相互补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统一于全面和谐发展理论。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
[作者简介]马大刚(1983-),男,汉族,重庆万州人,云南蒙自市第一高级中学,一级教师,西南大学本科毕业。
[中图分类号] D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0)04-0065-02
“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原点,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建以来,培养什么样的“人”一直是学界深切思考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全面发展理论无疑能够给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总体性思辨提供理论的探源,而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教育实践则能够给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总体性思辨提供实践的探究。 一、苏霍姆林斯基对全面发展理论的实践与丰富
马克思认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完整的人”只是设想,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导致人的发展的片面性而提出的对“完整的人”的期望。而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把马克思的设想付诸实践并加以丰富和发展的则是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教育理论与实践,把理论的全面发展铺陈于现实,使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了鲜活的形态——“五+二”全面教育模式。 (一)全面教育的“五”个模块
苏霍姆林斯基基于“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互相交织,使这几方面教育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①这样一种理念,为全面教育樹立了五个模块: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