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产业区等),高新技术产业是其主要行业,但在我国绝大多数崭露头角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制造业特别是轻纺制造业仍然是主要行业。
第四,沿海发达地区是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主要分布区域。创新型产业集群对市场化程度、开放水平、地理区位、交通通讯、产业配套环境和创新意识等有较强的依赖性。相比之下,沿海地区较多较早地具备了这些条件,因此我国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是浙江和广东两省。广大中西部地区只有零星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而且发展水平普遍较东南沿海地区低。
4 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面临的主要问题 4.1 社会缺乏对创新型产业集群深层次的认识。
虽然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但我国直到近些年来才普遍运用产业集群这个概念。目前,很多人对产业集群治理结构及其发挥作用的机制缺乏了解,对产业集群特别是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认识还较模糊。将产业集群理解为产业集中或产业聚集或产业链等,将创新型产业集群单纯理解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集群。同时,一些地方对发展产业集群存在不少误区,如将发展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等同于发展产业集群;将发展工业园区简单等同于发展产业集群,“乡乡建区”、“镇镇办园”,过分强调产业的地理集中;有的地方不顾当地的条件,过分强调打造 “产业链”,硬搞产业“成龙配套”,导致“大而全”或“小而全”;过分依赖大企业或大项目发展产业集群,忽视
中小企业在产业集群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政府“缺位”与“越位”现象并存,行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亟待提高与增强,龙头企业参与集群治理的积极性仍需激励【4】。
4.2 产业集群相关环境缺乏对创新的支持。
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内外部环境的支撑。虽然近年来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总的来看,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部约束日益严峻,主要有:土地、资本等要素供给不足,成为块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一些产业集群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了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有关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制度环境也不完善,尚无系统的、具体的、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指导意见。
4.3支撑机构不完善,企业根植性差。
许多创新型产业集群,尤其是其中的中小型企业间的联系是跨国公司间联系的“复制群居链”形式,在这样的企业集群网络中,一旦部分关键企业决定迁移,往往会带走许多相关的企业,从而可能导致整个产业网络的崩溃,形成整体迁移。部分地区企业集群根植性差,游弋性产业较多的关键原因是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配套的地方网络。
4.4创新型产业集群内部条件也存在着问题
一是集群的研发能力较弱,创新能力不强,缺乏一定创新机制和创新网络;二是产业链不完整,上下游企业衔接和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密,产品生产配套能力不强,产业集中度较低,市场销售较为分散,主导产业和名牌产品较少,上下游和外围服务企业配套不紧密,整体
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三是对创新型产业集群目标规模理解片面,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创建过程中,地方提千亿集群或者百亿集群的发展目标,好像集群是越大越好。集群更重要的是企业之间在上下游以及产业配套上有广泛的联系与合作。但是很多高新区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大项目大企业建立起来的集群,往往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并不密切。
5 中山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现状
作为首批国家高新区,中山火炬高新区一直走在改革创新前沿,积极探索高新区发展的新路子。建区22年来,在国家科技部、广东省科技厅的指导和中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着力锻造注重优化科学发展的结构,注重提升科学发展的质量,促进经济转型,倾力打造特色高端产业高地、自主创新高地,成功跻身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行列。
当各地争相完善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的时候,中山火炬高新区已经拥有六块国家级产业基地的牌子——初步建成了包装印刷产业园、健康科技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示范基地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和临海装备工业园等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中山高新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等方面的引领、辐射作用,优先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和节能设备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及先进装备制造业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并积极实施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在产业优化升级的基础上实现规模扩张,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中山火炬高新区以纬创资通和佳能为龙头的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45亿元,预计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产品附加值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通过充分利用现有蓄电池、风电设备、新能源的产业基础,依托明阳、盟固利、福田等龙头企业,中山火炬高新区新能源产业集群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不断壮大、完善,逐步构建起高起点、全方位、具有高新区特色的新能源产业集群。2012年,中山火炬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功引入一批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健康食品、化妆品的优质项目,实现工业产值242亿元,并力争到2015年,培育5-10家龙头企业,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初步建成在国内具备较高竞争力的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在先进装备制造业集群方面,中山火炬高新区更是充分依托中山市工业制造和机械加工人才充沛的劳动力优势,利用中山港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和临海工业园的海洋经济集聚功能,集中引进央企项目落户,着力培育船舶制造和海洋工程、新能源和节能装备、工程装备和成套机械制造等产业集群。目前,中山火炬高新区已引进中船集团中山船舶制造基地、中铁南方装备基地、中铁大桥局中山基地、中机重型钢构、国电中山燃气发电、中集集团物流装备、中信国安盟固利锂电池、中国通用中山LNG燃气发动机项目等8个央企投资项目,总投资达421亿元,这批企业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
1994年,国家科技部在全国批准了两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一家是中山的国家健康产业基地,另外一家就是上海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园。而今,中山高新区的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依靠其高效报批通道、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