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的内容,以备全班交流。
4、小组交流
四、全班交流,深化主题 1、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的背景
教师适时补充: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成功,离不开周总理的支持,离不开科研人员册努力,理事会永远记住他们的。
2、“东方红一号”发射的有关情况
教师补充:据资料记载,“东方红一号”升空后,卫星上各种仪器实际工作的时间远远超过了设计的要求,“东方红”音乐装置和短波发射机连续工作了28天,取得了大量工程遥控测参数,为后来卫星设计和研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依据和经验。“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出示“世界上前五个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第一颗人造卫星比较图”
国别 前苏联 美国 法国 日本 中国 时间 1957.10.4 1958.2.1 1965.11.26 1970.2.11 1970.4.24 卫星名称 人造地球卫星一号 探险者一号 试验卫星一号 大隅号 东方红一号 卫星重量(千克) 83.6 8.2 42 9.4 173 提问:通过比较,你有什么想法? 3、各式各样的卫星及用途
学生谈谈人造地球卫星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捷。
科学技术试验卫星:为我国卫星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空间物理探测做出的重大的贡献。通信卫星:在通信和电视直播方面一展风采。气象卫星:在观测天气,用于天气预报。资源卫星:勘测地下宝藏。
教师补充:中国在修建大同-----秦皇岛铁路时,原先认为桑乾河为不可同的地段,铁路需绕行40千米。二每千米的铁路建设费高达900万人民币,还要占用数千亩良田。后来研究了资源卫星提供的卫星图片,桑乾河的地址田间可以让铁路通过,这样一下子就为国家减少了4亿元的投资。
五、激情总结
我国的卫星发射技术先进、成功率高,不仅为我国做出了贡献,而且还称届国际卫星发射业务,为国争光。可见,我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我们为中国航天而自豪,为伟大的祖国而自豪,我们兴信,中国的航天事业将更辉煌。
第二课时:神州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中华民族向往太空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敦煌飞天的美丽壁画 师:中华民族的飞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 播放: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精彩画面。 二、引导自学,探究新知
提问:“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又和重大意义?我国为什么要探索太空?学生自由畅谈。
师小结: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是我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有一个伟大的壮举,它表明我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前年梦想终于实现了。继神五之后,我国用于2005年10、2008年9月先后成功发射了神六、神七,让我们一起在感受一下那令人激动人心的场景吧!
播放:神州六号飞船、神州七号飞船发射的录像片段。
学生交流:看了录像之后,你最想和航天员叔叔说什么?你怎样看待我国探索太空的目的?
师:21世纪,人类将进入航天时代,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一下未来我国航天事业的宏伟蓝图,写下对祖国旱田蛇业发展的美好祝愿。
学生动笔写一写。
课 题:祖国,我为你骄傲 教学目标:
1.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建设在诸多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人民生活发生的变化。认识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激发爱党、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培养社会实践能力、收集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3. 围绕某个主题收集资料,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认识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
教学准备:采访记录本、A4纸、彩色画笔。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提活动要求,制定活动计划
一、教师布置活动,提出明确要求
1、3---5人组成一个小组,从学生能亲身感受到的(衣、食、住、行的变化,电器的更新,,市容市貌的变化,教学条件的改变,移动通讯的飞速发展,航天技术的突飞猛进??)方面入手,每组选取一个主题,制定访谈计划,确定访谈对象,访谈结束后尽快整理资料。
二、自由结组 1、制定访谈计划。 2、围绕访谈设计提问。 3、做好小组工作分工
三、课下走访访谈对象,收集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整理采访资料,班内交流
一、各组分析整理访谈纪录及相关资料,用准确、有条理的语言表述主体内容,用彩笔画出人们生活的变化。
二、班内交流
1、各组组长汇报本组访谈的主体及感受。 2、评出最佳访谈小组(3个)
3、各组把活动材料装订成册,在班级展示。 三、教师总结活动情况。
课 题:从丝绸之路到WTO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了解从古至今我国与世界之间密切联系的实例,使学生感受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在经济文化上的相互依存关系;通过学生了解我国在世界经济文化密切联系中所发挥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地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观念。
3.了解我国古代丝绸之路、整合下西洋等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时间的过程,并认识其重要性;知道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概况及我国加入该组织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生了解我国在世界经济文化密切联系中所发挥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准备:《丝绸之路路线图》《郑和下西洋航海线路图》有关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外国使者、世界贸易组织等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 外国的文化使者
一、陆上丝绸之路 1、出示丝绸之路路线图。
2、师: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洲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东起长安,分为南、北两路:北路出玉门关,经龟兹、疏勒,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过中亚、西亚岛落马;南路出阳关,经楼兰、于阗,越葱岭,过大月氏、安息到罗马,两路全长7000多千米。其中中国境内总长4000多千米,约为四冲之路全长的二分之一强。
3、提问:我们生活中那些物产的名字前面带有“胡”字?为什么? 4、出示P44图片,问:如果缺少这些物品,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学生讨论交流。
5、阅读《张骞通西域的故事》,想象张骞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可能会遇到那些困难?丝绸之路的开辟,在中国与中亚、西亚的发展关系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6、小结:丝绸之路的开通,一方面加强了汉族和西北边疆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交往,增进了我国西北边疆与内地在政治、经济、合文化上的联系,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中国古代文化既创造发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方,西方的文化艺术也通过四欧之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