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诗经两首》导学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0 2:25:1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九下语文第十五周导学练 班级: 姓名:

23.《诗经》两首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4.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资料链接: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160篇,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雅”多是祭祀、宴会的乐歌和史诗,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多是宗庙、颂神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自主学习:

关雎

1、朗读 遍诗歌,掌握生字读音,生词意思。 睢鸠( )( ) 窈窕( )( ) 好逑( )( ) 荇( )菜 寤寐( )( ) 芼( ) 2、解释下列词语

流 思服 琴瑟 友之 钟鼓 乐之 3、赏析诗歌

(1)初步理解诗歌内容(用通俗的语言较为形象地说说诗歌的内容,逐句翻译着说也行,总体概括也行)。

(2)诗歌描绘了三个画面,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请划分层次,概括画面。提示:相( )→相( )→相( ) (3)归纳诗歌主题

提示:描述了( ),表现了( )

1

九下语文第十五周导学练 班级: 姓名:

合作探究:

根据提示归纳艺术手法。

1、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章节,意义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变。试着举例体会,并说说这种写法的作用。

2、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试着举例体会。 3、全诗用起兴手法。试着举例体会。

蒹葭

自主学习

1、朗读 遍诗歌,掌握生字读音 蒹葭( )( ) 溯洄( )( ) 溯( )游 宛( ) 晞( ) 湄( ) 跻( ) 坻( ) 涘( ) 沚( ) 2.赏析诗歌

(1)初步理解诗歌内容(用通俗的语言较为形象地说说诗歌的内容,逐句翻译着说也行,总体概括也行)。

(2)诗歌描绘了三个画面,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请划分层次,概括画面。

(3)根据诗歌内容和自己的想象,你觉得主人公和伊人各是怎样的人?

(4)归纳诗歌主题 提示:描述了(),表现了()

(5)《蒹葭》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主题的?

合作探究

从主题内容、结构形式、艺术手法等方面比较《关雎》和蒹葭的异同。

2

九下语文第十五周导学练 班级: 姓名:

3

搜索更多关于: 《诗经两首》导学案 的文档
《诗经两首》导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pc1r7fld73uh245bmkp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