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主线 悟情学法 彰显魅力
——评《咱俩的秘密》
琉璃河中心校 肖长红
《咱俩的秘密》是北京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
篇反映学校生活的课文,主要写“我”以激动的心情回忆一个家境贫寒的小男孩的故事。一次课间休息,一个小男孩趁教室里没人,悄悄来到“我”身边希望“我”用铅笔给他判作业,以便作业本用完了,可以擦掉再用。“我”被孩子的行为感动了,改用铅笔为其批改作业,并将其作为两人的秘密保守至今。故事赞扬了小男孩艰苦朴素的美好心灵,也反映了“我”对孩子的尊重与关爱。文章结构清晰,内容浅显易懂。
在本课的教学中,孔祥娇老师紧紧围绕“秘密”,抓住“悄悄地”这一蕴含无限情感的词语作为主线,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潜心会文,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彰显语文课堂的魅力与智慧。 一、聚焦文章主线,引领学生披文悟情
作为一名市级语文骨干教师,孔老师有着深厚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教材的把握和挖掘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课堂上老师聚焦文本主线“悄悄地”,引领学生层层剥茧,品词品句,体会小男孩的懂事以及老师对孩子的尊重与关爱。 首先,通过问题的回顾,让学生抓出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悄悄地”,引导学生默读相关语段,体会“悄悄地”这种行为背后饱含的深层情感。体会第一处“悄悄地”,老师是引领学生联系上文,抓住“年迈、微薄、凑合”的词语,并让学生想象奶奶的行为,让学生体会到小男孩的懂事;又通过“不好意思”一词让学生体会小男孩的懂事是缘于对奶奶、对老师的爱。体会第二、三处“悄悄地”,老师是采用以读代讲和原文引入的方式,帮助学生体会老师对小男孩的那份尊重与关爱。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都是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的情感与文中人物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有更深的领悟和情感的迸发。课堂上学生精彩的发言和动情的朗读都体现了教师教学策略的实效。 二、围绕文章内容,指导学生读中学法
《语文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本节课中,孔老师在阅读方法和文章写法的指导上有自己的突破。 其一,教给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中段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课堂上孩子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较为准确,但语言不够简练,此时教师边问边板书,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板书,并告诉孩子们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能使主要内容概括的更加全面、准确,语言更加简练。我
们说课堂是学生的主阵地,应以学生的学为主,但这并非绝对排斥教师应有的指导和讲解。孔老师此处的指导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真,富有实效。
其二,教给学生品词品句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是中段阅读训练的重点。本节课上,孔老师把这一训练重点贯穿始终。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表达的情感,老师采用了多种品词品句的方法。比如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教师通过引读,引发学生展开想象奶奶整天的奔波劳碌,让学生走进小男孩的内心,体会“悄悄”背后蕴含的情感。在引导学生理解老师对小男孩做法背后的情感时,孔老师及时引入原文句段,使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文中的我对小男孩的那份尊重与关爱。
其三,教给学生划分文章部分的方法。学习把课文分成几部分,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这也是向篇章教学的过度。课堂上教师顺学而导,在学生了解了故事之后,引导学生走出故事,先找出哪些自然段是在讲述这个故事,再品读开头和结尾,悟出文章是按照引起回忆——回忆过去——回忆感受的顺序写的,分部分的过程就自然水到渠成了。在此基础上,对比开头和结尾,引导学生发现相同内容,理解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 三、板书设计巧妙,帮助学生牢记文意
板书是文章的精髓,是教师的“微型教案”。本节课孔老师的板书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简洁、凝练、独具匠心。不仅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启迪思维,还帮助学生强化记忆文意,同时孔老师的规范书写也是学生的榜样,有助于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规范化的书写技巧的形成。从板书设计中,可以看出孔老师对文章把握的精准和备课的精心。
总之,孔老师的这节课让学生“悟”得其情,“学”得其法,虽有细微遗憾之处,但犹如维纳斯并不因为断臂而影响了她的美丽,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