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地理试题及答案(精编很实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4 9:05:5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

八年级地理试卷 (附答案)

题号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B.我国领土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 C.位于东半球、南半球 是一个岛国

2.关于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个数分别是 ( ) A.22、5、4、3 B.23、4、5、2 C.23、5、4、2 D.24、4、4、2 3.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 ) A.黑河—腾冲一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 京沪高速铁路于2011年6月30日正式通车。读下图,回答4~5题。 4.京沪高铁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有 ( ) A.渝B.沪C.粤 D.滇

5.京沪高铁经过的地形区有 ( ) A.东北平原 游平原

6.寒假期间小华与家人去海南度假,那里即便冬天也很温暖。请你判断与海南冬季温暖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 A. 经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地形地势

7.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 ) A.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等地 B.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C.沿边、沿海、沿江 D.大分散、小集中

8.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 ( ) A.实行科学种田,走“科技兴农”之路 B.北方大量种植水稻 C.增加农业人口的数量 D.努力开垦荒地

9.读“中国地形剖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充沛降水 B.使许多大江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C.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有利于发展内河航运

一 二 总分 [来源:学_科_网Z_X_X_K]学生签字 家长签字 D.我国海岸线漫长,

B.四川盆地 C.青藏高原 D.长江中下

D.在河流阶梯交界处蕴藏了巨大的水能资源

10.我国内流区域面积广大,内流河年径流总量不足全国的5%,关于我国内流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汛期出现在冬季

C.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B.多为季节性河流

D.通常水量随夏季气温增高而增加

11.由甲到丙反映出该地区耕地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 ) A.土地污染严重 B.水土流失严重 C.风沙危害加剧 D.城镇建设挤占

12.解决11题中的问题的措施是 ( )

A.平整山地,增加建设用地 B.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耕地 C.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 D.迁出该地人口,恢复耕地

13.下列选项中,最不符合我国气候总特征的是 ( )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 C.雨热同期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14.“同城效应”使李江南父母每天往返于上海的家和苏州的工作地,他们最可能乘坐 ( ) A.民用航空 B.高速铁路 C.内河航运 D.管道运输

15.我国的内海是 ( ) A.渤海、黄海 B.渤海、东海 C.东海、南海 D.渤海、琼州海峡

16.农业生产中推广喷灌、滴灌,主要目的是 ( ) A.防治水污染 B.改变水资源时间分布 C.节约水资源 D.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 17.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图中的民居常见于我国的 ( )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四川盆地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不动摇,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18.我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不动摇”的根本原因是 ( ) A.我国人口基数大 B.我国人口东多西少 C.我国人口出现负增长 D.我国人口基数小

19.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 ① 迅速提高人口素质 ② 解决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③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④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0.每年5月下旬河北农民纷纷驾驶收割机到河南麦收,然后再北上。主要原因是 ( ) A.河南省的人口比河北省少 B.河南省比河北省纬度低,小麦成熟早 C.河南省的降水量大于河北省 D.河南省的小麦品种好于河北省 21.2015年5月10日至16日,是我国第24个“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读下列漫画,下列对我国水资源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缺乏

B.我国南方城市不存在水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 C.兴建水库可缓解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矛盾 D.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状况

22.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和平原分别是 ( ) A.柴达木盆地、东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东北平原 D.准噶尔盆地、华北平原

23.由于我国城市化的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997年到2010年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面积2746.5万亩,相当于半个海南省的版图.为保住18亿亩耕地存量的底线,我国落实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是 ( ) A.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B.乱占耕地,滥伐森林 C.土壤环境污染严重 D.围湖造田 24.网购已成为新的商业形态,元旦一批鲜花从昆明运往长春的最佳运输方式是 ( ) A.内河运输 B.航空运输 C.管道运输 D.公路运输

25.图中字母所在的地形区夏季气温最低的是 ( )

[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我国三级阶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由图可见,我国的地势特征是

, 导致我国主要河流流向为 。 (2)图中我国主要水电站大多分布在 , 主要原因是 。 (3)图中山脉以西的地形区是 。

(4)图中A为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 品粮基地,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① ;② 。

[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

(任答两点即可)

27.材料分析,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自2010年以来,云南遭遇三年连旱,120多条中小河流断流,400多座小型水库

和坝塘干涸;多地旱情严重,农作物受灾,干旱已造成云南超过310万人饮水困难……

材料二 我国水资源从时间分配看,夏季降水集中,汛期河水暴涨;冬春季节则降水少,

河流进入枯水期。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

材料三 我国淡水资源是世界人均值的1/4。全国一半以上的城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

现象,沿海城市也不例外。因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有些城市的地下形成了大漏斗。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材料四

南方、北方地区水土资源分布图

南水北调示意图

(1)由材料可知,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的特点是 。我国已兴建 了大量水库,用于调控水量,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其中位于长江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是 。

(2)结合材料,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 。

(3)从材料可知,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 (合理/不合理),解决北方

水资源短缺最有效的途径是: 。 (4)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你认为有哪些节水措施?(至少写出两点)

28.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要求(22分):

(1)A是 (水利枢纽) B是 (支流) C是 (支流) (2)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注入________海。

(3)划分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地点是 ;划分黄河中游和下游的地点是 。 (4)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________游的________高原地区,这些泥沙沉积在下游地区,成为著名的“________”。 (5)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它对我国的突出贡献有: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_______平原和_______平原。

B

A 桃花峪

C

八年级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5 ACDBD 6——10 CBACA 11——15DADBD 16——20 CCADB 21——25BCABB

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50分)

26.(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自西向东 (2)阶梯交界处 河流落差大 (3)黄土高原

(4)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

[来源学科网]27.(1)夏(秋)多冬(春)少 三峡 (2)南丰北缺/南多北少

(3)不合理 南水北调 (跨流域调水)

(4)一水多用、人走关紧水龙头、喷灌、滴灌等(言之有理即可)

28.(1)小浪底 汾河 渭河 (2)渤海

(3)河口 桃花峪

(4)中游 黄土高原 地上河 (5)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

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地理试题及答案(精编很实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plls1gmcj1ujtp7zqyg25ui718xn3018u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