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答题思路与方法总结
一、地理位置特征的描述方法:
(一) 绝对位置:(即经纬度位置) 1、经度位置:确定东西;
2、纬度位置:确定南北;通常要描述出其在五带或纬度地区中的位置。(注意:若有重要的纬线,要将它
们描述出来。)
补充:重要纬线有: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二)、相对位置:
1、海陆位置:其所在的大洲或大陆的具体方位;其濒临的海洋。
2、相邻位置:与邻区地区(周围的国家、地区或某一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
举例: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一)绝对位置: 1. 我国的四至点:
① 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② 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③ 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④ 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 2. 结论:
从世界上看(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来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她位于北半球。
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终年冰雪带。 (二)相对位置:
1.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东部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从相邻位置看——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
(1)与中国陆上相邻的国家有14个:朝鲜、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2)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补充:
一、各大洲和分区的区域定位(主体部分): 欧洲:15°W ~0°~60°E、35°N以北 ; 亚洲:60°E~180°E、10°N以北(赤道穿过马来群岛); 非洲:15°W ~0°~50°E、35°S~0°~35°N; 大洋洲:115°E~155°E、10°S~40°S; 北美洲:60°W~120°W、10°N以北 ; 南美洲:40°W~80°W 、10°N~0°~55°S 二、亚洲分区定位: 东亚: 73°E---150°E、 4°N以北;(最西部为我国的西至点, 最南部为我国的南至点); 东南亚: 90°E---120°E 、10°N---23°26'N(20°N);注意:其中90°E经线穿过南亚东部的孟加拉湾; 南亚: 60°E---90°E 、 10°N---30°N 西亚: 30°E---60°E、 10°N---40°N 中亚: 50°E---80°E、 40°N---50°N 北亚: 60°E---180°E、 50°N以北 三、中国的区域定位:
1
1、重要的纬线: (1)23°26'N :自西向东穿过的省份依次是: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 (2)30°N: 自西向东穿过的地形区依次是: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3)40°N: 自西向东穿过的地形区依次是: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
原、渤海、辽东丘陵
我国大部分地区在40°N以南,以北只有东北(鸡头)和西北地区(鸡尾) (4)50°N: 只穿过我国的东北地区北部 (5)34°N: 秦岭----淮河一线; 2、重要的经线: (1) 100°E经线:南部基本上位于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交界处,以西为我国的大西北(新疆)和大
西南(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
(2) 110°E经线:南部基本上位于我国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交界处, 100°E---110°E之间自南向北的地形区依次是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秦岭、黄土高原、阴山、内蒙古高
原;
(3) 120°E基本上穿过我国的东部沿海省份: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
以东的地区只有台湾省和我国的东北地区。
我国东北地区:40°N—50°N、120°E---130°E;台湾省有北回归线穿过,纬度较低。
3、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影响:
类型 纬度位置 经度位置 地理位置和特点 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从西向东跨60多度,东西距离约5000km,分属于东五区至东九区的5个时区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 ① 我国有寒暖适宜的气候; ② 南北气候差异使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东西跨度大,形成多种多样的自然环境;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跨海远,降水少,有利于牧草的生长,许多地方成为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① 东部地区深受海洋影响,雨量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 ② 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及同海外各国的交往; ③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陆上直接往来。 不利影响 最北部纬度高,热量不足,气温低。 在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不利于农作物种植,只有在山麓地带、河流沿岸等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才适于发展耕作业。 ① 地处太平洋构造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交会处,地质灾害严重; ② 地处西北太平洋西部,受台风影响大。 海陆位置
二、地形与地势特征的描述方法:
2
(一)、地形特征的描述:
1、主要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以xx地形为主(最多写2种)。 2、地形起伏大小(相对高度大小)
3、特殊地貌类型描述. (喀斯特地貌,海岸线平直等)
地形类型的判断:
1.陆地地形:常见的五种陆地地形类型(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以及鞍部、山谷等小地形。 判断依据:等高线数值(200,500)及其疏密程度;经纬线区域定位。 陆地地形类型 平原 丘陵 山地 高原 盆地 海拔高度 海拔在200m以下 海拔在200m---500m之间,相对高度一般小于100米 海拔在500m以上 海拔一般在500m以上,相对高度小 数值无一定标准 地表起伏状况 地形平坦广阔,起伏很小 起伏较小,坡度较缓 峰峦起伏,坡度较陡 等高线特征 等高线稀疏且较为平直 等值线较稀疏 等高线密集且弯曲 等高线边缘较密集,而内顶部平坦广阔,四周陡峻 部明显稀疏 四周高、中部低 等高线四周较密且且数值 大;中间较稀疏且数值小 等高线地图上地形类型的判读方法:
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 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 A.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
注记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注记500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
B. 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 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
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 注记在500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
2.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
3
特点 大陆架 大陆坡 大洋底部 海沟 大洋中脊(海岭) 洋盆(海盆) 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分,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大陆架外缘的陡坡,平均深度200—4000米 海底狭长的洼地,一般分布在大洋底部岛弧外侧,水深在6000m以下 深海底部狭长的高地,出露海面的成为岛屿 大洋底的主体部分,近似圆形或椭圆形,周围高,底部平缓,水深在4000m----6000m (二)、地势特征:
1、总体的地势高低(看平均海拔高度); 2、区域具体的地势起伏状况;(xx高xx低或由xx部到xx部倾斜)
总结:地形和地势很多情况下是互相联系的,因此在描述地形特征的时候总是将地势特征也顺便写一下,更全面一些,而地势特征从上面两方面描述即可。
补充:
一、世界各大洲的地形特征: 大洲 地形特征 主要的地形类型及分布 高原、山地面积广 以高原为主 地形起伏状况 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 地面地伏不大 地势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东南高,西北低 特殊的地貌类型 主要地形区的名称 细看亚洲各分区 亚 洲 非 洲 东非裂谷带,海岸线较平直 冰川地貌广布,西部海岸线曲折 冰川地貌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非高原;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刚果盆地;阿特肯斯山脉;东非裂谷带 西欧平原;波德平原;东欧平原;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落基山脉、海岸山脉;中央大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拉布拉多高原 安第斯山脉;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 大分水岭;大自流盆地(墨累---达令盆地) 欧 洲 以 山地、平原为主,平 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 地形起伏小 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 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地形起伏高原,中部是平原 较大 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西部地势高,东部和中部高低相间 东西高、中部低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 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地表起伏原,西部为高地 和缓 冰原大陆。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地表起伏和缓 南极洲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
二、 亚洲分区的地形特征: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