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答案
1.①尴 ②chěng
2.A “传播”和“传承”都有宣传之意,不同的是“传承”还有“继承”的意思。从常理来看,图书馆是提供书籍等阅读资源的地方,宜用“传播”。“搜集”和“收集”都有“收集”的意思,但“搜集”还有“搜索”的意思,表意更明确,第二句宜用“搜集”。“应接不暇”侧重指被动接受,“目不暇接”则侧重指主动接受。第三句的主语是“景色”,故宜用“应接不暇”。
3.A A项,“栩栩如生”是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而不能用于文艺节目,故选A。
4.B 此题考查辨析能力,注意季节的特点。冬天——火炉,夏天——绿荫,秋天——明月,春天——暖阳。故选B。
5.①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②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 ③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④霜落熊升树 林空鹿饮溪 ⑤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6.染坊失火 冲进火场去拿硫酸盐,并号召邻居一起灭火 7.(示例)(1)“亨” “享” “撼” “捍” (2)①林 ②兔 ③也 ④伐
(3)“家”,表明古代人已经养猪,标志畜牧业已经开始。“婢”,表明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特别低。“染”,由“水”“九”和“木”字组成,记录了古人收集、制作染料,再用染料给布帛上色的一整套方法,说明中华民族的印染业很早便已相当发达。“册”,表明中国书籍最早是将一支支竹简编连起来的。
8.(示例)“茁”是旺盛的意思,“满”是装满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雨过之后,蘑菇长得十分旺盛,数量很多,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9.(示例)表达了作者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10.①正当,在……时候 ②像 ③离开 ④于是,就 11.①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②我的朋友生病了,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
12.(示例)甲文通过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侧重表现朋友间互通心意的知己之情。乙文写荀巨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保护他的病友、不忍离开,侧重体现朋友之间的义气。
参考译文:【乙】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朋友对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这时胡贼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
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巨伯说:“我的朋友生病了,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胡贼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 13.②月亮升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③海面波涛汹涌
14.(示例)因为盲姑娘是看不见的,但是她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听入神了,也衬托贝多芬创作的成功。
15.(示例)盲姑娘这几句话使我十分感动,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这是知音啊!正因为遇到了知音,我才有创作的激情。
16.(示例)文中开头引用名句的作用是:①引出说明对象墨。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7.(示例)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
18.(示例)不能删去。“多”表范围,说明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大多数用于绘画,不排除特殊情况。去掉后就成了都用于绘画,太绝对了,与事实不符,“多”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9.(示例)文章是从墨的制作过程(或墨价值昂贵的原因或墨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的选择和应用、墨的意义的演变(或墨的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来介绍中国墨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