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Y
图4.4遥控接收部分主程序
遥控接收部分的主程序及初始化及延时过程如上:首先初始化,然后按照显示数据设定控制脉冲延时值,看P3.1口的脉冲是否为0,若不为0则调入延时程序,此时P2.7口输出控制脉冲然后返回;若为0则直接返回。
N 低电平脉宽>2ms 中断开始
接收并对低电平脉冲计数
Y
N
Y
图4.5
图4.5中断过程程序
中断过程:首先判断低电平脉宽度是否大于2ms,若脉宽不到2ms,则中断返回;若低电平大于2ms,则接收并地低电平脉冲计数,接下来看判断高电平脉宽度冲是否大于3ms,若脉宽不到3ms,则返回上一接收计数过程;若高电平脉宽大于3ms,则按照脉冲个数至对应功能程序.此时中断返回。[4][6][10]
第五章 设计调试
控制电路板的安装与调试在整个电路的设计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是把理论付
诸实践的过程,也是把纸面设计转变位实际产品的必经阶段。对试验阶段的电路板的安装一般有两种方式即焊接方式和面包板插接方式。使用面包板焊接更加方便,容易更换线路和器件,而且可以多次使用。
本设计常用的调试仪器有:万用表、稳压电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
5.1 调试前不加电源的检查
对照电路图和实际线路检查连线是否正确,包括错接、少接、多接等;用万用表电阻档检查焊接和接插是否良好;元器件引脚之间有无短路,连接处有无接触不良,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和电解电容的极性是否正确;电源供电包括极性、信号源连线是否正确;电源端对地是否存在短路(用万用表测量电阻)。
经过上述检查,我们发现我们所设计的电路存在错接和连接处不良接触的问题,经过细心的检查后,解决了上述的一些电路上的问题。
5.2 静态检测与调试
断开信号源,把经过准确测量的电源接入电路,用万用表电压档监测电源电压,观察有无异常现象:如冒烟、异常气味、手摸元器件发烫,电源短路等,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切断电源,排除故障;
我们的电路在此项测试中如无异常情况,接着我们又分别测量各关键点直流电压,如静态工作点、放大电路输入、输出端直流电压等是否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结果有个别电路不符,经过调整电路元器件参数、更换元器件,使电路最终工作在合适的工作状态;
对于放大电路我们还用示波器观察是否有自激发生。结果一切正常。
5.3 动态检测与调试
动态调试是在静态调试的基础上进行的,调试的方法地在电路的输入端加上所需的信号源,并循着信号的注射逐级检测各有关点的波形、参数和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必要,要对电路参数作进一步调整。发现问题,要设法找出原因,排除故障,继续进行。
我们所设计的遥控器电路是采用码分制遥控方式,我们用示波器对发射电路输出端及接收电路输入端的信号波型的进行了检查,发现当按下不同的开关按钮时所显示的波型是不同的。这说明了此电路是工作在正常状态的。
5.4 调试注意事项
经过我们自己动手调试电路。我们从问题之中总结出来一些常用电路调试的注意事项。
(1)正确使用测量仪器的接地端,仪器的接地端与电路的接地端要可靠连接;
(2)在信号较弱的输入端,尽可能使用屏蔽线连线,屏蔽线的外屏蔽层要接到公共地线上,在频率较高时要设法隔离连接线分布电容的影响,例如用示波器测量时应该使用示波器探头连接,以减少分布电容的影响。
(3)测量电压所用仪器的输入阻抗必须远大于被测处的等效阻抗。 (4)测量仪器的带宽必须大于被测量电路的带宽。 (5)正确选择测量点和测量。
(6)认真观察记录实验过程,包括条件、现象、数据、波形、相位等。 (7)出现故障时要认真查找原因。
第六章 结论
本篇设计详细介绍了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开关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分析了红外遥控技术的原理,清晰的总结出红外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并针对其特点,采用脉冲个数编码方法,通过设定码宽和遥控码数据帧间隔,成功解决了数据帧接收时的可靠问题。
其次,本设计在对现有红外遥控技术的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