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作文备课教案
第二单元:月亮
我眼中(心中)的月亮
教材解读:
不同的作家,笔下的月亮是不同的。可以写自己对月亮的观察或中秋赏月的情境,也可以自由发挥,写一写未来的月亮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还可以写在月球上的生活。写作范围宽泛,有利于学生自由发挥。
学情分析:
学生学过一些有关月亮描写的诗句、文章,也有一定感性认识,但感受比较空洞,不知如何观察。
教学目标:
让学生由初步了解月亮到进一步了解中外月亮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月亮的美,激发他们学习写月亮的兴趣;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背诵与月亮有关的名篇佳句,仔细观察月亮。
课前准备:
培养学生动手查找、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因特网上获信息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总体思路:
1、不同的作家,笔下的月亮是不同的。你喜欢月亮吗?你眼中、心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2、为自己心中的月亮画像。展开联想,想象练说。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4、组内交流,集体评议。与金钥匙结合进行。 一、引入:引入课题。
1、提问:在浩瀚的太空中,什么星球离我们最近? 2、提问:在蓝色的夜空下,月亮是不是很美啊?
3、出示第图片,提问:这是诗人眼中的月亮,在诗人眼中,月亮似乎更多情、更别样??看到这幅图,你们会联想到哪些诗句?
4、出示课题:下面,就让我们走近月亮,去感受月亮的美。 二、望月
1、
外国人眼中的月亮。
我们先来看一下外国人眼中的月亮。
古叙利亚人称月亮为“阿斯泰罗”女神;古罗马人称月亮为“狄安娜”女神;古希腊人称月亮为“阿尔忒弥斯”女神。 外国人把月亮奉为他们心中的什么?(女神),可见,月亮在外国人心中是很美的。 2、
月亮在唐诗宋词中的美称。
你们知道月亮在唐诗宋词中还有其他名称吗?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在以下这些诗句中,诗人把月亮称做什么?
3、 小结:从以上这些称呼可以看出,月亮在中华民族心中也是很美的,月亮这么美,大家想不想进一步去认识她啊?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赏月”,进一步认识诗文中月亮的美。 三、 赏月:
1、收集诗文的月亮文字。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每个学习小组收集描写月亮文字的任务,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各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 2、自由发言:
收集文字时,我们发现,唐诗宋词中的月亮诗多不多?哪位诗人的月亮诗最多?我们再看一下以下的数据:
《全唐诗》和《全宋词》中,带“月”字的诗词共有16044首,占总量的1/4强。有学者考证,唐代大诗人李白上千篇诗作中涉及到月亮的竟达400多首,仅 “月”的意象(如泛月、醉月、步月、乘月、揽月、寄月、赊月、弄月等)就出现了336次,花样之新,空前绝后。 以上的这些数据不由得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月亮会成为千百年来文人最爱吟咏的自
然景物?诗人对月亮寄托了怎样的感情?
3、 小结: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知道,月亮有着丰富的内涵,可以寄托诗人丰富的感情,所以,从远古的《诗经》到当代的诗歌,月亮都是诗人的宠儿,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对月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后,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追月这个环节。 四、追月——成果汇报及评价 (一)成果汇报
1、每组各自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月亮文字进行学习。
2、根据你们的理解选出诗文你喜欢的带有月亮的词句,为所选的诗句配上图片、音乐,
制作成演示文稿。 3、在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 (二)评价:
1、自评的内容为团队合作这一项。
2、小组互评:按照第一组评第二组,第二组评第三组,第三组评第四组,第四组评第一组的方式,评价内容包括内容和整体效果两项。 3、评价等级分为:一般 良好 优秀 兰 黄 绿 4、教师小结:通过四个小组的展示以及小组之间的评价活动,可以发现,我们的同学积极发挥自己的长处,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习,很好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下一个环节——诵月。 五、诵月——真情诵朗月
1、每个小组朗诵一段自己最喜欢的写月的文字。
要求:
要有感情,咬字清晰,读音准确,声音宏亮。
2、评价:采用互评的方式,第一组评第二组,第二组评第三组,第三组评第四组,第四组评第一组。
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诵,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表现都很出色,大胆沉着、声音宏亮,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诵出自己的感情。
六、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真正被月亮的美感染了。下面,就请大家把心中的感动写下来,完成下面的作业。
七、作业:以“我心目中的月亮”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
1、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 2、字数为400字。 教学反思:
第3单元:民族之花
民族之花
教材解读:
在中华民族这个大花园中,盛开着56多争奇斗艳的奇葩,是他们共同的芬芳,才使这个花园五彩缤纷,花香四溢;是他们共同的努力,才使这个花园创造了无数的奇迹、、、、、、、
学情分析:
有一定的民族文化了解,但不能抓住每个民族的特点,不容易区分。
教学目标:
增加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培养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抓住民族文化特点,能有具体的描述。
教学难点:
要抓住一个民族话题的一两点来写,不要面面俱到。
课前准备:
查阅相关的民族知识。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通过本单元《草原》、《中国结》、《做客喀什》等,我们知道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生活着不同的民族,他们相互尊重,情同手足,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今天。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下面我们就来说说。 二、图片展示,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些少数民族少年儿童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2、说说你所看到的,同桌互相交流。
三、小组交流课前所准备的、了解到的各民族文化习俗。
1、交流所知道的民族文化习俗(工艺品、故事或服饰打扮、生活习俗) 2、说说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这些资料。 四、全班开展交流。
教师要适时评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笔下生花:
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民族之花)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有三个,大家从中任选一个。
2、四人一组交流自己准备选择的一项内容。
3、全班交流,说自己想写的内容。(可结合自己课前准备的图片来介绍) 4、教师点评。
5、学生开始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学生继续习作 二、教师巡视指导
1、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优缺点。 2、个别进行指导。 三、班上交流: 教学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