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晒得半死不活的仙人球给捡回家的。
⑨总以为这刺蓬蓬的仙人球,长得那么难看,是开不出好看的花来的,甚至是不可能开花的。可就是这株很不惹眼的球体,却孕育出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它开出了两朵皎白的大喇叭花,比寻常的牵牛花不知要美丽多少倍。我抑制不住兴奋,像个孩子,围着仙人球笑。妻见了,亦笑:“给它们拍个照嘛。”
⑩仙人球的花期很短。第二天上午,我再去看它们时,那两朵皎白的喇叭花在阳光下开始凋谢了。那么可爱的花,过早地谢幕,让我感到很惋惜。还好,手机里存着它们,让我多少有了些宽慰。仙人球的花期虽然不长,就只有几个时辰,真如昙花一现,但我已经很满足了。我想,仙人球是知道感恩的,它就是以这两朵皎白如玉的喇叭花来报答我的养育之恩的。
一颗怜悯的心,一盆贫瘠的泥土,给予了仙人球生命,而它,却用惊艳的美来感恩人类!在这世上,仙人球,这个刺蓬蓬让人敬而远之的细小植物,尚且懂得感恩,何况人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虽然是炎炎酷暑季节,因为有了这盆仙人球,我的书房便春意盎然了! (选自《鹰潭日报》)
1.请按照顺序理清作者对仙人球的情感态度变化过程。(3分) ——怜悯————喜爱——
2.仙人球具有哪些特点?文章在第⑧段运用了何种手法来表现它的特点?(5分)
3.通读全文,分析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四、[原创]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问题。(17分) 草的事 刘江滨
①农村长大的孩子跟草最有缘,他们几乎是一起疯长的。田间地头,院落街道,甚至房顶,到处都是草的芳踪,有草的地方就有小孩子的身影。在农村,树需要植,庄稼需要播,蔬菜需要种,这些绿色植物需要精心侍弄,浇水、施肥、管理、看护,唯独草,被称作野草、杂草,人们欲除之而后快,因此,孩子们的一大任务就是割草。
②割草最怵头的是炎热的夏天钻进玉米地里,密不透风,闷热难耐,身上的汗水如小溪流个不止,玉米叶子刮到裸露的肌肤上,划出道道红印,被汗水蜇得又痒又疼。这个时候,玉米地里的草没法用锄头锄,只能用手薅,薅不动的就用镰刀割。而最惬意的是在苜蓿地里割草,尤其是傍晚时分,小风儿溜溜吹着,苜蓿地平展展的,干起活儿来很清爽。阳光给簇簇狗尾草穗子镀上了一层亮色,在微风中有些嘚瑟地摇曳。记得有一次,割得累了,我躺在苜蓿上,像躺在绿色的毯子上,听着草丛里虫子的鸣唱,望着白云悠悠的天空,享受着清风蓝天。
③割完草,用箩筐背回家,晾晒在场院里。青草的气息一直萦绕在空气中,甜丝丝的,很好闻。如果家里养着猪和兔子,就拿一些喂它们,多数情况下,是晒干之后交给生产队牲口棚,算作工分。我们邻村有一个县里的马场,有时候我们把草打成捆用排子车拉过去,卖给马场,赚些家用。草是牲畜的粮食,称作草料。鲁迅说,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是也。
④草的种类繁多,可不像庄稼,只有麦子、玉米、高粱、谷子等几类,草像天上的星星,不知凡几。
小的时
候,为了记住草的名字,也是为了消遣,我经常把草的名字跟村里的人名连在一起,编成顺口溜,
诸如,燕子荑,找修己;灰灰苕,找军涛;蒲公英,找建东;马齿苋,找福建……当然,许多草的名字我是记不住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出现了大量植物(包括草)的名称,孔子说,读《诗经》的功能之一便是“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这是对大自然最原始的亲近。据统计,《诗经》共305篇,其中153篇写到植物,草字头的字满目皆是。如“葑”“菲”“芾”“荠”“荼”“蓼”“苓”“莪”“茆”“蒿”“薇”“蕨”“芣苢”……草色青青,绿意幽幽。
⑤草是最低矮的植物,匍匐在大地的胸膛之上。相较于蔬菜、庄稼、树木,草是最无用的东西,牛吃马嚼,任人践踏,与竹头木屑同类,因此地位卑微,遭人轻视。鲁迅在其《野草》中说,野草“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所以,生活在最底层的人被称作草民、草根,上山的土匪被称作草寇。旧时代的平民百姓在上层统治者眼里就如同草芥蝼蚁,草菅人命是常有的事。
⑥然而,卑贱者又何其没有高贵的一面。草也是大自然之子,也是地球上的生命体,所有的生命一样应该得到尊重。怀有一颗大自然之心的诗人爱称其为“香草”“芳草”“幽草”,在他们笔下,这是一片美丽的风景。“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英国博物学家理查德·梅比著有《杂草的故事》,对杂草予以辩护,他写道:“有时候,一种植物成为杂草,继而成为纵横多国的凶猛杂草,是因使这种植物失去了可以互相制约、保持平衡的物种。另有一些可怕的杂草,为人类把其他野生植物全部铲除.
则纯粹是人类的短视所致……”在这本书里,他将杂草比作我们的亲戚。其实,虽然杂草有时是多余的甚至有害的,但草却是人类生存必要的构成,如果没有草的存在,大地失去了植被,必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山体垮塌,岂不最终和月球一样荒凉?
⑦民间多有“仙草”的传说,比如《白娘子传奇》中,白素贞盗仙草(灵芝)救了夫君许仙。“神农尝百草”,中国对世界医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普遍使用的中草药有5000种左右。人参、灵芝、枸杞、当归、黄芪、茯苓、白芷……这些草药的名字人们耳熟能详,如数家珍。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成为中草药的经典、人类的福祉。草成为仙草灵丹,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谁还敢小视睥睨?
⑧如果说散落在世界角角落落的草,像散兵游勇,那么来到草原,就像来到草的根据地、大本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草的世界,草的海洋,莽莽苍苍,横无际涯,绿色的波涛汹涌起伏,草们恣意撒欢儿,自由自在,任风抚慰,任阳光亲吻,盏盏各色各样的小花仿佛星星点灯,叫人心醉神迷。
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草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坚韧、顽强,它们打不垮,毁不掉,挫不败,这是人类需要向草致敬的最宝贵的品格。 (节选自《特别关注》2018年第8期)
1.结合选文内容,试分析选文从哪些方面来写有关“草的事”。(4分)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 (4分)
草的种类繁多,可不像庄稼,只有麦子、玉米、高粱、谷子等几类,草像天上的星星,不知凡几。
3.结合选文内容,试分析第⑨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
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分) )
分(17完成问题。,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原创[五、. 苔 意 华 里
①“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②你折过巴陵的桃花,吹过龙门的风沙;你攀过昆仑的雪峰,看过浩瀚的彩虹;你观过凌烟阁顶的落日、水云坊畔的歌舞、论剑峰上的积雪、三生树下的月色……世间万千风物,你看过那么多的波澜壮阔,你知道何谓惊心动魄。
③可是,你有没有注意过那咫尺间、低眉处,那抹青苔?
④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心如小小的安静的城,恰如青石的街道向晚,足音不响却回荡悠长。而青苔,就那样静静地兀自生长。
⑤或是叶黯花残抵死未朽的枯梗,或是粗糙青旧缺边的瓦楞;或是久无人迹的荒芜院落,或是满怀情谊的小扣柴扉;或是河洲水湄的长堤,或是荒烟蔓草的沼泽;或是青石铺就的台阶,或是老屋滤水的屋檐……
⑥老屋门前的青石子路被阳光吻得泛白,在乌青色的石子间隙之间,星星点点,会冒出一撮撮毛茸茸的青苔,透着青翠碧绿的生命力的呼吸。
⑦光着脚板走上去,是半温半凉的触感,如同三月春风半寒半暖,仿若暗恋的意中人若即若离,让人清醒又
惊喜。好似露珠绽放在花叶上轻轻颤抖的卑微喜悦,那种透过皮肤肌理、骨骼血脉的沁人心脾,有如果香氤氲 在空气里,而你恰好深呼吸,仿佛微风拂面,你正眯着眼睛。
⑧那种温凉不会让人贪恋沉醉,有如君子之交淡若水,不热络亲昵,止乎于礼的疏离。 ⑨老屋废弃,时隔经年再回去,恍然发现已是连缀成了一大片,凹凸有致地覆盖了细细密密的青石子铺就的小径。毛绒,蓬勃,深浅,斑驳,掩不住原物本色之余又添一抹苍青,从星星点点蔓延到整整一大片。
⑩苍苔一片青,那是一种恍惚的绿,像是被时间耽搁了似的,轻雨过后,濡湿得犹如地上淌满的回忆。那种
绿,长在“旧”这个词上面,属于痕迹,是固定着的水,滋生着故事,和光同尘。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思幽忆人,是许久未见的故人前来轻叩柴扉。于主人而言,那种经久寂寥之后,深锁重门为君开的喜悦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于访者而言,算是觅得一处静好时光,暂享安闲。于我,它是老屋房檐下一场潮湿的梦,总让我想起春天的江南水乡巷子里、庭院中光着脚丫的无邪时光。
它与旧时光比邻而居,蓦然地给人一种光阴湛湛、流年日深之感,像是未了却的心事。它如同记忆中亘古不变、绵延不绝的风景,在不经意间,就攻城略地般蔓延一地,浑然不觉地入了你的眼,占了你的心。
青苔,不灵动飘逸,只懒懒地贴于大地,汲取本就不多的阳光和雨露。它不依附纠缠,只缄默地生长蔓延;它低到尘埃里,开不出花来,却不自轻自弃,只寡言少语。它不归于琴棋书画诗酒花般的雅物,但陋室有苔幽意在;它也不至于柴米油盐酱醋茶般的凡品,沾染着些许的人间烟火气,不厌尘绝俗
却又自处一隅。仿佛在水一方,悠闲地看山水,淡然地观世情的璧人,温婉之余,骨子里又透着清冷,自由自主,坚定不可折服。
才是苍苔颜色。,这,却又通透若琉璃,缄默不语,兀自生长,困坐愁城,不作茧自缚 问君何意栖碧苔,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经典美文》2018年第2(选自《文苑期)
1.本文引用李白的诗句作为开头,有何用意? (3分)
2.阅读第⑤段,作者运用这组排比句,是为了突出青苔怎样的特性?(3分)
3.比较一下第⑦段和第⑩段中画线句子,这两个句子的描写角度有何不同?试作分析。(3分)
4.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妙处。 (3分)
它如同记忆中亘古不变、绵延不绝的风景,在不经意间,就攻城略地般蔓延一地,浑然不觉地入了你的眼,占了你的心。
5.作者在写完老屋门前的青苔后,展开了联想,他想到了什么?(5分)
六、[原创]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问题。(17分) 一块土地的厚度 孙成凤
①一块土地在那儿,它不因主人的改变而改变了自己的成色。一百年前是那个样子,一百年后还是那个样子。春种秋收,老了一代又一代人,四季轮回中,它依旧认真地供种子萌芽、生长,让庄稼结出一茬又一茬的果实。有人为它争斗、厮杀,它像一位温厚的长者看着不谙世事的孩子打架,晚饭的时候到了,便拍一拍衣袖上的灰尘,自顾起身回家,嘴里哼的是那首古老的歌谣:“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雨打风吹中,它消解了嗜血的刀枪剑戟。它只想做原原本本的自己。它掌握着幸福的,吸收了一次又一次抛洒在身上的血污. 秘诀,无人能把它夺走。
②一片泥土被利器撕裂时,意味着又一场播种开始了。当那古老的二牛抬杠的冰冷的铁铸的犁铧在大地上走过时,我看到了大地的战栗。这样的时候常常是在黎明开始的,那时,天边还有剩余的残星闪烁,地面上笼罩着薄薄的雾岚,露珠成串地挂在草叶上。这时,睡梦中反刍的耕牛被唤起,脖子被架上一种叫轭的工具,然后拉起麻绳拧制的索套出发了,头上晃着一根用同伴的皮子鞣制编成的鞭梢,稍有怠慢那鞭子就会呼啸落下,带着响亮的哨音,干净利落地打在身上,让皮毛卷起一道灰尘。鞭子的声音仿佛同伴在世界某一个角落的呻吟,如同与它生前的一场犄角相抵,使它想起那些同栏共耕的陈年往事,眼里的泪水倏然滚落。于是,它亢奋起来,迎着跃跃欲出的朝阳,向着潮气湿重的田野走去。它看到那熟悉的远山与村落了,便挺胸仰面,呼出积存在腔子里的胸臆,长长地叹了一声:哞——。在远方的回应里,大地伸展了一下慵懒的腰身,天地间深沉地传出一声声闷响,像骨骼舒展的声音,那是原野上滚动的隐隐的天籁。于是,在人唤鸟鸣中,世界醒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