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材料
论证:遵循思维的逻辑
教学目标:
1. 知道论证要遵循思维逻辑,了解“ 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 ”三个概念。 2. 学习判断、修改论证中的逻辑错误,并在写作中运用论证的方式。 3. 学习辩证地看问题。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流程: 一、了解论证
1. 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何种情况需要运用论证这种方式。 2. 课上交流。 教师点拨:
运用文字、数据、逻辑推理等证明论据和结论之间有必然联系的过程就是论证。 论证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传播某种思想、观点,如新闻评论、演讲、倡议书、公告、广告等; ? 报告自己的某项研究成果,如科研论文;
? 为一项方案或决策提供依据,如工程论证报告、策划书等; ? 为判断是非、裁决纠纷提供依据,如法庭辩论、听证会辩论; ? 回答专门的质询,如新闻发布会、论文答辩。 论证的目的是影响说服他人。 3 .教师引导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一个人经常需要与别人进行沟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并希望对方接受你的观点。例如:
? 说服爸爸妈妈同意你与几个同学一起外出旅游; ? 参加班干部竞选,让大家相信某一个职位更适合你; ? 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热点问题发表看法;
? 你买的某种商品发现问题,写一封投诉信,说明是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而不是你使用不当造成的。
诸如此类的许多情形下,都需要你向别人申明观点,并说出许多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合乎情理的。
二、热身活动:尝试说理 1.教师出示情境:
如果你要说服爸爸妈妈同意你外出旅游的计划,你能够说出哪些理由来打动他们? 2.小组或班级讨论交流: 如:
? 古人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劳逸结合能促进学习; ? 饱览祖国大好河山,锻炼综合能力;
? 其他同学也有旅游计划,并有获益的榜样; ? 已经考虑并解决了安全问题; ? 不会花费太多钱; ? ……
3.深入讨论:
( 1 )有效的论证能影响他人的判断。你父母能否批准你的出行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取
决于你对出行意义的论证。你觉得上述理由充足吗? 你还能说出哪些理由? ( 2 )想一想,如果你的父母不赞成你的旅游计划,他们会讲出哪些的理由? 4.教师相机点拨:
论证其实并不难,我们每天几乎都在运用论证。 论证既也可以用来为某种判断提供支持,也用来证明某种结论不成立,后一种论证也叫证伪。 三、重点训练:学习合乎逻辑的论证
1 .教师提供概念解释等资料,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基本的思维逻辑。 在法庭上,检察官可以举出对犯罪嫌疑人不利的证据来判定他有罪;而辩方律师往往也能轻易地举出许多证明他无罪。可见,证据本身并不一定能导出唯一的结论。论据的数量也不是多多益善。你的结论是否可信,不仅要看证据,更要看你对论据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的阐释。 归纳推理:从许多个别现象、个别事物中寻找共同点,得出一般结论。如“我们看到的西瓜是圆的,苹果是圆的,荔枝是圆的,由此可见,一般植物的果实都是圆的”。
演绎推理:从一般的原理、结论出发,去判断个别事物的状态和性质。如“一般来说,植物的果实都希望被动物传播,因此,它们会进化出一定的甜味,以吸引鸟兽来吃。” 类比:用一件事作例子来证明另外一件事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如“热带雨林的植物生长茂盛,是因为哪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如果将北方的蔬菜瓜果移植到南方,一定能提高产量。” 但是,由于社会生活现象和语言现象十分复杂,在运用逻辑推理原则进行具体的论证中,会出现许许多多细微的差异,很容易出现逻辑错误。 2 .尝试:判断常见的逻辑错误。
下面几个简单的论证里都存在逻辑问题,试理解这些论证的逻辑错误,看看有没有将其修正的可能。 论证 能否成立
逻辑错误或问题
好兵帅克让别人猜的谜语:有一座三层楼房,每层楼上有八个窗口,房顶上有两个天窗和两个烟筒,每层楼上住着两位房客,请问:这所楼房看门人的奶奶是那一年死的?
一个饥饿的人一口气吃了三个烧饼才吃饱,他后悔地说,早知道第三个烧饼能吃饱,我就用不着吃前面两个烧饼了。
英国和日本都是岛国,他们的自然资源不丰富,反倒成为他们发展科技的动力,才成就了他们的强盛。
一个种田人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于是他每天都守在那个树桩前,等待别的兔子送上门来。
寓言“自相矛盾”中,卖矛和盾的人的逻辑。
寓言《狼和小羊》中,狼的逻辑。
颜色鲜艳的东西往往是有毒的,所以多吃西红柿对身体不好。
李白斗酒诗歌百篇,现代人写不出好诗,是因为不能饮酒。
3.深度活动:判断下列论证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 一班姓赵的同学最多,三班姓赵的也多,赵姓很可能是第一大姓。 ? 司马迁写出了《史记》,司马相如写出了《长门赋》,司马光写出了《资治通鉴》,看来,姓司马的人都是很有才华的。
? 司马迁敢为天下先,写出了《史记》,唐僧敢为天下先,取回了真经,因此,要想取得成就,我们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 人类早已经进入了文明社会,我是人类的一员,我的所有举动都是文明的。 ? 天下大势久分必合,合久必分,所以南北朝鲜迟早会统一。 教师相机点拨:如何避免论证中的逻辑错误: ? 尽可能考察了解与论题有关的全部情况; ? 证明论据和结论之间确实存在着因果关系; ? 说明这种因果关系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
? 判断此因素对形成结果是唯一作用的还是只起部分作用; ? 分析其他因素对产生这种结果所占的影响大小;
? 说明此种因素对结果发生作用受什么条件影响和制约; ? 考虑会有例外的可能并指出其原因。 4.调用生活积累,强化训练效果。
日常谈话中,我们常感到一些说法有逻辑问题,试举出几例具体分析其逻辑错误。 注意:理由的呈现必须符合人类的理性,遵循形式逻辑。
有许多论证隐含逻辑错误,看上去,实质上似是而非,阅读时要注意辨析。 四、交流与写作:运用论证 1.探究课文中的论证
查阅这一学年教材中的议论文,仔细分析其论证部分逻辑推理,看看哪些值得肯定,有没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2.写作
就“流行”这个话题,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注意论证材料和论证逻辑。 五、反思论证的过程 1.对论证进行自我反思
由于受知识视野、认识手段、个人立场、当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个人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常常有片面之处。而且,许多事物本身也在不断变化。这就需要对我们的论证进行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修正。
以下几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反思一项论证的合理与否: ? 我是否掌握了足够的与话题有关的情况和信息? ? 我的观点是一种假设还是客观实事?
? 我得出这个观点更多基于个人的主观倾向还是客观依据?
? 我的证据是否可靠?
? 从我的材料、证据中能必然归纳出观点吗? ? 我的推理过程有没有破绽?
? 我注意了这个判断结论不能涵盖的特殊例外,并能做出合理解释了吗? ? 我注意了不利于我的观点的材料以及反对方的意见,并能合理解释吗? ? 我的论证语言是不是简明易懂? 2.借鉴反方观点反思
将前面论证训练题上持不同观点的两个小组所列举的理由互相对换,冷静、细心地思考反方陈述的理由,理解对方的意思。
梳理双方观点的分歧,论证的差异,辨析双方分歧的关键。
吸收反方合理因素,修正你的观点、调整你的论证,使立论更稳妥,论证更加完善。 对反方有代表性的观点和核心论证进行必要的反驳,指出其论据或论证上的不足。这也是从反面来加强自己的论证。
3.重新整理自己的论证思路,修改完善习作 注意:
? 许多分歧并不是非此即彼、谁是谁非等水火不相容的关系,而互相交错,相辅相成。 ? 许多论证的指向不全是唯一结论,不代表真理,而是表达一种个人主张,因此,应允许不同的主张。
? 论证是向他人介绍自己的主张和观点,希望读者和对方接受,一般来说,论证是一种平等交流,应心平气和讲道理,应避免居高临下,火药味十足。 【点评】
论证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思维与表达的技巧,也是议论文写作的基本功。怎样教会学生充分有力地开展论证,教师可以教学生用“摆事实”、“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该设计从“论证:遵循思维的逻辑”的角度开展教学活动,介于思维训练与写作训练之间,或者说是以思维训练始,以写作训练止。
该设计比较突出的是将“论证:遵循思维的逻辑”的训练设计为一系列的活动,第一个小目标是“了解论证”,然后从生活中常见的情景 —— 说服父母同意自己去旅游开始热身活动,到“重点训练”,最后运用论证来“交流与写作”。活动能做到环环相扣,有指导有讨论;活动形式比较丰富,有聊有辨有写等。符合初三学生或高一学生的学习需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