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1.明代的丽泽书院位于(B)
A. 襄城县B. 开封C. 商丘D. 郑州 2.开封始称(B )
A. 汴梁B. 启封C. 大梁D. 东京 3.《急救篇》的作者是(A)
A. 史游B. 王充C. 丁鸿D. 司马相如 4.“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此语出自(D)
A. 《大戴礼记》B. 《论语》C. 《孝经》D. 《礼记》 5.中原的书院教育出现于(D)
A. 春秋时期B. 西周末期C. 战国时代D. 唐末宋初 6.有史记载以来,中原的教育出现于(A) A. 夏朝B. 商朝C. 东周D. 西周
7.河南省委正式提出“中原崛起”概念的年份是(B) A. 2002年B. 2003年C. 2001年D. 2004年 8.少林寺创建于(B )
A. 西晋B. 北魏C. 唐朝D. 西汉
9.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湖光山色》的体裁是(A A. 长篇小说B. 中篇小说C. 短篇小说D. 散文
10.下列城市中建都最早、建都朝代最多的是(C ) A. 安阳B. 郑州C. 洛阳D. 开封 11.《凡将篇》的作者是(B)
A. 史游B. 司马相如C. 司马迁D. 司马光 12.《仓颉篇》的作者是(A ) A. 李斯B. 周公旦C. 孔子D. 赵高 13.元代的颍谷书院位于(C) A. 禹州B. 郏县C. 登封D. 许昌 14.宛丘平粮台遗址位于今(A )
A. 淮阳县B. 尉氏县C. 太康县D. 杞县 15.私塾教育产生于(B )
A. 战国时代B. 春秋时期C. 汉代D. 西周 16.洛阳龙门石窟始凿于(D) A. 西晋B. 西汉C. 东汉D. 北魏 17.华夏烹饪的鼻祖是(D)
A. 禹州市人B. 伊川县人C. 淮阳县人D. 嵩县人 18.最早提出“文化自觉”的学者是(B) A. 周有光B. 费孝通C. 徐光春D. 许嘉璐 19.伊皋书院创办人是(A )
A. 程颐B. 张载C. 邵雍D. 程颢
20.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酿酒遗址是在(A ) A. 舞阳县B. 新郑市C. 西华县D. 淮阳县 21.世界最古老的烹饪理论见载于(D)
A. 《老子》B. 《孟子》C. 《庄子》D. 《吕氏春秋》
) 1.下列作家属于河南籍的是(C D E)
A. 史铁生B. 铁凝C. 阎连科D. 刘震云E. 李洱 2.下列名称属于殷墟之地古名的有(A C E) A. 商邑B. 商都C. 大邑商D. 小屯村E. 北蒙 3.下列书籍属于儒家“四书”的有(A B C E)
A. 《大学》B. 《论语》C. 《中庸》D. 《易经》E. 《孟子》 4.张载在龙门书院的教学目的是学(B C D) A. 智人B. 圣人C. 贤人D. 为人E. 至人 5.下列书籍属于两汉启蒙教材的有(A C E )
A. 《仓颉篇》B. 《三字经》C. 《急就篇》D. 《千字文》E. 《凡将篇》 6.下列书籍属于培养道德观念和修身处世的教材有(A C D )
A. 《性理学训》B. 《名贤集》C. 《少仪外传》D. 《童蒙训》E. 《凡将篇》 7.下列城市曾为夏都的有(A B C D E) A. 老丘(今开封市祥符区)B. 阳翟(今禹州市)C. 斟鄩(今偃师市)D. 阳城(今登封市)E. 帝丘(今濮阳市)
8.属于书院最高管理者的称呼有(A C D) A. 洞主B. 斋长C. 院长D. 山长E. 堂长 9.下列书院属于中原的有(A B C D E)
A. 龙门书院B. 应天府书院C. 花洲书院D. 欧阳书院E. 伊皋书院 10.西周时期,在郑州建都的国家有(C E ) A. 魏国B. 郑国C. 管国D. 韩国E. 祭国 11.下列帝王陵寝在中原的有(A B C D E )
A. 燧皇陵B. 西晋陵C. 太昊陵D. 后周陵E. 东周陵 12.下列名称属于邙山别名的有(A B C D E ) A. 郏山B. 蓬山C. 芒山D. 北邙E. 太平山 13.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景点有(C D E)
A. 太昊陵B. 宋陵C. 龙门石窟D. 殷墟E. 登封天地之中古建筑群 14.下列办学形式属于私塾的有(A B C D E) A. 族塾B. 村塾C. 家塾D. 散馆E. 义塾
15.下列书籍属于儒家“五经”的有(A B C D E)
A. 《春秋》B. 《诗经》C. 《易经》D. 《礼记》E. 《尚书》 16.下列诸项属于中原书院教育特点的是(A B C D E) A. “兼容并蓄”、门户开放B. 质疑问难C. 注重自学D. 纪念先贤、传承学派E. 因材施教
1.浚县、濮阳均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1.00分) 正确
2.中原风物名胜有着显著的文化特征:一是悠久的历史性,二是鲜明的地域性。(1.00分) 正确
3.中原资源丰富,有10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26个国家森林公园。(1.00分) 错误
4.五代后周时期创建的太乙书院是嵩阳书院的前身。(1.00分) 正确
5.中原有两个国家级名镇神垕镇和汜水镇。(1.00分) 错误
6.我国有史以来最早的宴会,是4000多年大禹在今禹州市举行的钧台之享。(1.00分) 错误
7.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的前提条件。(1.00分) 正确
8.明代,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廷相和爱国英雄史可法曾就读于大梁书院。(1.00分) 正确
9.“二里头文化遗址”是典型的商朝文化遗址。(1.00分) 错误
10.郑州曾为商朝、管国和祭国的都城。(1.00分) 正确
11.汉武帝首创了太学。(1.00分) 正确
12.清初中原府级书院最有代表性的是南阳书院。(1.00分) 正确
13.中原书院兴盛于明代。(1.00分) 错误
14.司马光曾以千亩之田作为义田,以救济同族贫人,并设办学校,让同族子弟免费入学,此为义学之始。(1.00分) 错误
15.百泉书院为理学创始人程颢的讲学之所。(1.00分) 错误
16.书院萌芽时,仅是校书、藏书的机构。(1.00分) 错误
17.炊具和烹饪技艺是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1.00分) 正确
18.中原的馆藏文物全国第二。(1.00分) 错误
19.“私塾”作为一个概念,是在宋代出现的。(1.00分) 错误
20.欧阳书院是欧阳修担任滑县县令时所创建。(1.00分) 错误
21.推进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1.00分) 正确
22.1950年发现的郑州二里岗遗址是商代早期都城。(1.00分) 正确
23.就文化与经济来说,经济对文化起着前提性、基础性的作用。(1.00分) 正确
24.程颐曾制定“为学六则”:一曰立志;二曰养志;三曰穷理;四曰实践;五曰虚心;六曰有恒。(1.00分) 错误
25.中原地下文物全国第一,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第一。(1.00分) 正确
26.蒙学是宋代中原私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1.00分) 正确
27.伏羲氏族的隆徽,是龙文化的肇始。(1.00分) 正确
28.蒙学教育中的“三百千千”是指《唐诗三百首》《千字文》和《千家诗》。(1.00分) 错误
29.孔子首开私人办学之风,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1.00分) 正确
30.书院诞生于中原,是宋以后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1.00分) 错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