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D 【解析】:
考查治安管理处罚。参见《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05条。
12.某市安监局向甲公司发放《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后,发现甲公司所提交的申请材料系伪造。对于该许可证的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1年卷二42题,单选)
A、吊销 B、撤销 C、撤回 D、注销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5章>第4节>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 【答案】:B 【解析】:
《行政许可法》第69条第2款规定:“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甲公司所提交的申请材料系伪造,因此甲公司构成“被许可人以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故其许可证应当予以撤销。
13.环宇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与某市医院达成协议,共同开发SP制剂。试产期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同时接到群众举报,即同时对该公司进行了调查。经查,该药在尚未获得批准的情况下,就在市医院投入临床使用。两机关遂对该公司作m处罚,责令停止生产,没收库存药品和非法所得,并处罚款10万元。环宇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不服,提起诉讼。本案行政主体或被告应当是谁?( )
A、应当是市场监督管理局,因为处罚涉及其行政职责 B、应当是卫生健康委员会,以市场监督管理局为第三人 C、应当是上述两机关,因为是共同行为 D、应当是两机关共同的上级机关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4章>第3节>被告的确认 【答案】:C 【解析】:
考查行政诉讼的被告、共同诉讼人、第三人。参见《行政诉讼法》第26条第4款规定。 14.下列关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拘束力、执行力和确定力,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拘束力是指具体行政行为生效之后不可再争议,不得改变 B、复议诉讼期间不停止执行是具体行政行为执行力的体现
C、一般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都应当被撤销,并由行政机关对当事人承担赔偿责任 D、具体行政行为的撤销和废止之前当事人都应当履行,被撤销和废止之后都视为自始没有法律效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2节>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 【答案】:B 【解析】:
①A选项,拘束力是指具体行政行为一经成立即具有的约束和限制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和其他国家机关的法律效力。故A选项错误。
②B选项,执行力是指已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要求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将其确定的权利义务内容转化为现实的法律效力。故B 选项正确。
③C选项,有的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已无法撤销,如行政公开;也不是所有撤销具体行政行为,都要对相对人赔偿。故C选项错误。
④D选项,具体行政行为被撤销之前一直有效,当事人应当受其约束。但撤销后溯及既往,自始无效。废止无溯及力,废止之前实现的效力受到法律认可。故D 15.关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具体行政行为一经成立即可生效
B、具体行政行为的拘束力是指具体行政行为一经成立,行政机关与相对人均须遵守,其他国家机关与社会成员均须尊重的法律效力
C、法律效力是具体行政行为法律制度中的核心因素
D、当事人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义务,行政机关予以执行是具体行政行为拘束力的表现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2节>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 【答案】:C 【解析】:
①A选项,一般而言,具体行政行为一经成立即开始产生法律约束力。但是,行政机关也可以延缓其效力,在附条件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中,安排其待某一事件发生后或者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发生法律效力。因此,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一经成立即可生效显然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不当选。
②B选项,具体行政行为的拘束力,是指具体行政行为一经生效,行政机关与相对人都必须遵守,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成员必须予以尊重的效力。具体行政行为的拘束力主要是针对不同主体而言的,即无论是行政主体,还是行政相对人,以及其他国家机关与社会成员,均须尊重,不得违反
16.孙某与王某集资购买了一辆汽车,并由王某营运,后因两人发生结算纠纷,王某诉至县人民法院,要求将汽车判归己有,由其偿还孙某的投资,或由孙某退还其投资,将汽车归
孙某所有。诉讼中王某提出诉讼保全申请,并要求在诉讼期间汽车继续营运,以其朋友刘某的汽车为担保。法院裁定准许王某将车营运至判决车辆归属时止。后经法院判决车归孙某,但孙某发现汽车发动机已被更换,担保人刘某已将用以担保的汽车变卖后不知去向。孙某遂向法院提出赔偿请求。那么,法院应否赔偿?( )
A、应予赔偿。因为孙某的损失是由于法院的违法行为造成的
B、应予赔偿。因为是该法院诉讼保全手续的不明导致了诉讼当事人的损失 C、不予赔偿。因本案中法院的保全行为并不违法
D、不予赔偿。因为孙某的赔偿请求事项不属于司法赔偿的范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20章>第2节>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 【答案】:C 【解析】:
考查司法赔偿范围。《国家赔偿法》第38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过程中,违法采取保全措施,造成损害的,适用刑事赔偿程序予以赔偿。在本案中,法院的诉讼保全措施并不违法。从因果关系上来讲,该损失也并非由法院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而致。所以,法院不予赔偿,当事人只能寻求其他救济途径。因此C项正确,ABD项的说法都不正确。 17.当事人在第二审期间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
A、应当直接作出赔偿判决 B、应当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 C、应当告知当事人提出申诉 D、应当发回原审人民法院进行重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7章>第1节>行政诉讼判决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当事人在第二审期间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处理问题。参见《行诉解释》第109条第6款。
18.下列关于公务员定期考核的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
A、定期考核是平时考核的基础
B、对非领导成员的定期考核的结果,可以口头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 C、对公务员的考核重点是工作能力
D、定期考核的结果是调整公务员职务和级别的依据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2章>第5节>对公务员的基本管理制度 【答案】:D 【解析】:
考查公务员的基本管理制度。参见《公务员法》第36~39条。 19.下列有关国家赔偿的赔偿时效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
A、时效均为2年 B、时效为1年
C、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确认违法时起计算
D、赔偿请求人在赔偿请求时效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时效中止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8章>第3节>行为要件 【答案】:D 【解析】:
考查国家赔偿的构成要件、赔偿程序。《国家赔偿法》第39条。
20.甲公司向生态环境局申请排污许可证,附近居民反对并申请听证。生态环境局拟进行听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若甲公司和附近居民协商同意,听证可以不公开举行 B、附近居民应承担组织此次听证的费用
C、附近居民在举行听证时可以提出证据,但不能质证 D、甲公司有权申请听证主持人回避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5章>第4节>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 【答案】:D 【解析】:
考查行政许可的听证程序。参见《行政许可法》第47条、第48条。
21.村民陈某在本村建一住宅。镇政府认定其非法占用土地,违反《土地管理法》,作出拆除房屋、退还土地的决定,随后将房屋强制拆除。陈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镇政府的决定、确认拆除行为违法。关于镇政府的权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有权作出拆除决定,但无权强制执行 B、有权作出拆除决定,也有权强制执行 C、无权作出拆除决定,也无权强制执行 D、无权作出拆除决定,但可以强制执行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6章>第4节>行政处罚的执行程序 【答案】:C 【解析】:
①命题人认为题中镇政府作出的拆除房屋、退还土地的决定,属于行政处罚。依据《行政处罚法》第20条规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可知,行政处罚只能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其相关部门作出,镇政府是没有行政处罚权的。因此可以排除A.B项。依据《土地管理法》也可以得出相同结论。《土地管理法》第77条规定:“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
22.质监局发现王某生产的饼干涉嫌违法使用添加剂,遂将饼干先行登记保存,期限为1个月。有关质监局的先行登记保存行为,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1年卷二44题,单选)
A、系对王某的权利义务不产生实质影响的行为 B、可以由2名执法人员在现场直接作出
C、采取该行为的前提是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 D、登记保存的期限合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6章>第4节>行政处罚的执行程序 【答案】:C 【解析】:
《行政处罚法》第37条第2款规定:“行政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本款所规定的“先行登记保存证据”,在性质上属于行政强制措施。根据该款中“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的表述,将饼干先行登记保存,会导致王某在保存期间不得处理该饼干,影响王某的经营活动,对王某权利义务产生了实质影响,故选项A错误。根据该款中“经
23.某县税务局干部沈某违反规定超计划生育,被给予撤职处分。下列说法哪项是不正确的?( )
A、沈某受处分的期问为18个月 B、受处分期间,沈某不得晋升丁资档次 C、应当按规定降低沈某的级别 D、处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沈某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2章>第5节>对公务员的基本管理制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