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从图1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的有__________。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_________
(至少写出两类)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
(3)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
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__结构。 (4)下列属于该区域东亚飞蝗种群基本特征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空间分布 ②迁入率 ③互利共生 ④物种丰富度 ⑤种群密度
(5)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乙粪便中
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_________________(填图2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_________(用图2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
19.(2019浙江4月选考·29)药物A由于某种原因随着污水进入并影响湖泊生态系统。该过程的部分示
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食鱼鸟类体内检测到较高浓度的药物A,该药物会使鸟类产生不良反应,这种现象属于______。
生物残体、粪便等主要在湖泊的______层被分解者分解。
(2)若含药物A的污水大量流入该湖泊,使某些藻类种群大暴发,造成水体的______现象,会导致鱼
类大量死亡,并可能由于______作用使该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3)若药物A只是抑制某种雌鱼的生殖能力,导致出生率降低,则该鱼类种群的______将下降,最终
导致种群密度下降。
(4)若对该湖泊进行污水处理使其净化,则水体中鱼类种群数量将以______增长方式恢复。
20.(2018北京卷·31)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
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_________。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
______。
(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_________的生物积累量(在
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______________。
(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知,
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__________,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_______
_____,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5)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
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
21.(2018全国Ⅱ卷·31)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
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
(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
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
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
据上述“恐俱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2.(2018全国Ⅲ卷·32)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生活垃圾中的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生活垃圾中的
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
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NO3-,通常植物根系对NO3-的吸收是通过_______运输完成
的。
23.(2018天津卷·30)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
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试,结果见下表,据表回答:
碳量 生产者活生物量 (g/m2) 死有机质 (g/m2) 土壤有机碳 (g/m2) 净初级生产力 (g/m2.年) 异氧呼吸 (g/m2.年) 西黄松生态系统 12730 2560 3240 5330 4310 470 360 440 390 老龄 幼龄 1460 ※净初级生产力: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总用消耗碳的速率 ※※异养呼吸: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1)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稳定性。 (2)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_________部位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____
________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其中,部分通过生态系统中_______的呼吸作用,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_________________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2库。
(3)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__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老龄群落。
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_________(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
24.(2018浙江卷·29)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字母_______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含量夏季_______冬季。 (2)CO2被生产者吸收转变成体内物质进入生物群落,再被图中的A、B的_______和C的分解作用以
及E的燃烧,转变成CO2后再重新循环。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_______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
(3)若将本题图修改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可将D的含义改为_______,其他字母及文字代
表的含义不变,还需要修改之处有:增加“光→A”、取消“→E→D”、_______。
25.(2018江苏卷·28)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经过治理后,河水又
恢复了清澈。如图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如图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食物网中,遗漏了一条能量流动途径,该条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所示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
(3)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图2分析,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___________________
(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7.6%。
(5)经检测,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推测此农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_________________。 (6)从生态学角度解释,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6.(2017海南卷·28)(8分)
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问题: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
(2)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如同“割草机”一样,通过迁徙在不同的草场上采食,这一现象年复
一年地进行着,然而食草动物所处的草原生态系统却表现出了稳定性,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蚱蜢→青蛙→蛇→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次级消费者是_____,
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有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7.(2017江苏卷·26)(8 分)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____演替。 (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_____。
(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_______________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
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_______________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
(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
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_______________。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