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精选2019-2020年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人教部编版知识点练习
第1题【单选题】
下列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校学生排列在操场上,人很多,却很整齐,可说是(鳞次栉比)了。 B、(巧夺天工)的大自然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 C、这地方一到夜晚,(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D、李明和张伟从小就是好朋友,无论做什么事,他们总是(沆瀣一气),共同进退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选出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才美/不外见。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面句子中的“其”字与“不知其旨也”一句中的“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人不独亲其亲
1 / 17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B、货恶其弃于地也 C、其此之谓乎? D、以其境过清。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对诗歌《卖炭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
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
“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
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
2 / 17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B、矜寡孤独 C、便要还家
D、出淤泥而不染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风格独特。如《逍遥游》,具有想象奇特、善用譬喻的特点,富于浪
漫主义色彩。
B、古体诗多为五言或七言,也有四言和杂言,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曹操的《短歌行》及陆游
的《书愤》等。
C、东晋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他恬淡悠远的诗风对王维、孟浩然等唐代山水田园诗人有着
深远影响。
D、孟子,名轲,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世称为“亚圣”,他的思想及其政治言论主要收录在
《孟子》一书中。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划线“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我知之濠上也 C、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D、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答案】:
3 / 17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对诗歌《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朝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
名诗人。
B、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诗人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
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
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
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本诗歌的作者是______(朝代)诗人______。 【答案】:
4 / 17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半匹红绡一丈绫”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句诗反映了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分析词类活用的词语
5 / 17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①志怪者也。 怪:______ ②水击三千里, 水:______ ③南冥者,天池也。 天: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3题【问答题】
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答案】:
【解析】:
第14题【问答题】
《卖炭翁》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 【答案】:
【解析】:
6 / 17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第15题【问答题】
“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答案】:
【解析】:
第16题【问答题】
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7题【翻译】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7 / 17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答案】:无 【解析】:
第18题【文言文阅读】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什么? \
解释加线的字: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 不独子其子______ 矜、寡、孤、独______ \
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 \
【答案】:
8 / 17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解析】:
第19题【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 .四支僵劲不能动 C .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 D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翻译句子。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简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中说“天下无马”的人指怎样的人? ②乙文中加横线的 “马群遂空”的含义是什么?
9 / 17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答案】: 【解析】:
第20题【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书谢御史【清】吴敏树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注】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筇(qiǒng):竹杖。屐:登山用的鞋。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实词。①莫敢诘②命卒曳下奴 ③汝敢笞我!④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B、巡城遇之至之市(《郑人买履》) C、遂焚烧其车其真无马耶(《马说》) D、乃遍游江浙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翻译句子。①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②山水之乐,得之心寓之酒也。(《醉翁亭记》)③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这段文字主要记叙了什么事?表现谢御史的什么品格?
10 / 17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答案】: 【解析】:
第21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千里之马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③始。隗且见事^④ , 况贤于隗者乎?
【注释】①涓人:宫中打扫清洁的人。②捐:丢失。③隗:即郭隗,战国时燕国大臣。此文即为郭隗所说。④见事:被侍奉,被重视,受重用。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臣闻古之君人 闻:______ ②君遣之 遣:______
③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市:______ ④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反: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1 / 17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答案】:无 【解析】:
第22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怒而飞______ ②六月息______
12 / 17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比较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②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④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 B、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 C、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
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的语言特色。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答案】: 【解析】:
13 / 17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第23题【默写】
用课文原句填空。
文中揭示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
文中交代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______”.
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______”.
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
14 / 17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文中最能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句子是“______”。
“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想到了《马说》中相似的一句话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24题【默写】
______,回车叱牛牵向北。 【答案】:
【解析】:
第25题【综合题】
阅读《马说》一文,完成下列题目。 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15 / 17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是什么句式?其作用是什么?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马说》中作者指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而实际情况是这样吗?如果伯乐发现了千里马,那么它一定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千里马吗?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50字以上。
【答案】:无 【解析】:
16 / 17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17 / 17
相关推荐: